劉海舟 鐘慧
【摘 要】本研究將智慧教育理念融入大學英語教學,并在江西中醫(yī)藥大學進行了教學實踐。研究結果表明,智慧教育模式能一定程度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和自學能力,大多數(shù)學生對此模式持正面的評價,但教師也不能過度依賴手機軟件,大學英語教學依然需要師生面對面的交流。
【關鍵詞】大學英語;智慧教育;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H319.3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24-0135-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4.063
【Abstract】This study integrates the concept of smart education in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conducts teaching practice at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smart education model can improve students English level and self-learning ability to a certain degree. Most students have positive comments on this model, but teachers can't rely too much on mobile phone softwar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still needs face-to-fac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 words】College English; Smart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1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課題組在中國知網(wǎng)數(shù)據(jù)庫以“智慧教育”進行主題查詢(1998-2018年),共檢索到1418條文獻,其中80%以上的文章發(fā)表在2013年以后(圖1)。我們對查詢所得文獻進行知識圖譜和共詞分析,總結國內智慧教育研究的特征和發(fā)展趨勢。研究發(fā)現(xiàn):我國智慧教育的研究以高等師范院校為主;研究的主題主要包括智慧教育基本認識和理論、學習環(huán)境、教育分析評價、智慧校園、智慧課堂、大數(shù)據(jù)、智慧平臺、個性化學習、翻轉課堂等方面(圖2)。將“智慧教育”與“大學英語”一起作為關鍵詞后只檢索到20篇文章,對智能手機、智慧校園環(huán)境下的大學英語教學進行了一定的探討,但缺乏將智慧教育與大學英語教學相結合的綜合和深入研究。
課題組在“百度學術”以smart education 作為關鍵詞檢索到1490條英文文獻,檢索年限2014-2018年,說明國外教育界對智慧學習的研究方興未艾。文獻顯示美國、韓國、日本、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及IBM、Google等公司對“智慧教育”關注較多,研究范圍包括基于計算機和網(wǎng)絡的個性化和多元化教育研究、大數(shù)據(jù)和云計算背景下的有效教學研究、智慧教室、借助物聯(lián)網(wǎng)和模型的研究等。在“智慧教育(smart education)”與“外語學習(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結合方面,多關注的是智能手機和應用(App)對外語學習的輔助作用。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教學對在智能手機面前長大的“00后”學生缺乏吸引力,邁入智慧教育時代,大學英語教學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學習環(huán)境,滿足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和泛在學習的需求,已經(jīng)成為亟待研究的問題[1]。
2 研究對象
本課題將智慧教育模式融入到大學英語教學之中,于2019年春季學期選取江西中醫(yī)藥大學2018級市場營銷中外合作1班(47人)為實驗班,2班(48人)為對照班,進行為期一學期的教學實驗。實驗班及對照班的同學已在本校學習一學期,經(jīng)前測英語成績無顯著差異,其英語課(包括精讀和聽力)為同一老師授課。
3 研究問題
各種智慧工具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的效果怎么樣?大學英語智慧教學模式能否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及能力?學生對教學模式的反饋如何?
4 研究過程
本教學模式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從大學英語及大學生的特點出發(fā),在以“學習通”為平臺的基礎上,精心選擇各種智慧學習工具,包括UMU、COCA、微助教、批改網(wǎng)、問卷星、慕課課程等,涵蓋大學英語學習的全過程,包括預習、課堂學習、評價、互動、小組活動等,最終構建成大學英語智慧教學模式。
課前:教學實驗之前使用“問卷星”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精準掌握學情,包括當前英語水平、學習動機、習慣、態(tài)度、方法、興趣等。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對實驗班的學生進行科學分組。為了精準激發(fā)學生潛能,具體教學目標層次化?;凇皩W生畫像”設定層次化的教學目標,對不同層次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任務與學習要求,使每一個學生都到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例如,對于學業(yè)優(yōu)秀的學生,如已經(jīng)通過大學英語四級的同學(市場營銷中外合作班第一學期即可參加英語四級考試),幫助他們選擇和確定挑戰(zhàn)性比較強的教學目標;而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如尚未通過四級考試者),則選擇相對容易達到的基礎類教學目標,重在幫助他們理解和掌握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學生在課前登錄“愛課程”學習大學英語慕課課程。
課中:根據(jù)軟件收集的數(shù)據(jù)和學生的反饋,對學習中出現(xiàn)的共性問題進行答疑解惑、開展小組活動。課堂上借助對大數(shù)據(jù)的收集與分析,教師可以準確把握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發(fā)現(xiàn)其知識漏洞和能力缺陷,快速識別其“學習痛點”,圍繞學生最關注、最敏感、最渴望探討的問題,實施精準教學[2]。教師在課前編輯好題目,課堂上通過學習通發(fā)送,學生在線答題,教師實時掌握學生的答題情況,如某聽力題答題情況(圖3),正確答案為B,僅13%(4人)的同學答對,說明此題錯誤率很高,老師需要重點講解。
課后:通過對課前、課中以及課后全程數(shù)據(jù)的全面采集與深度挖掘分析,教師能夠精準識別班級群體以及學生個體的知識與技能掌握狀態(tài)、存在的共性以及個性學習問題,進而做出精準化的教學干預及輔導。如基于網(wǎng)絡作文答題情況(圖4),教師可以判斷出學生作文中最常見的錯誤為“句子不規(guī)范”,從而作出有針對性的輔導和推薦相關的學習資源,并對學生在未來一段時間的學習表現(xiàn)進行預測,進而根據(jù)預測結果提出相關的改進建議或學習對策。
5 研究結果
評價是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智慧教育模式下,評價貫穿教學全過程。智慧學習工具的使用能全程自動記錄學生的學習軌跡,使評價有跡可循、有據(jù)可依。評價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智慧工具評價:在一學期的教學實驗結束后,使用“問卷星”對實驗班的每一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包括李克特五分量表及開放式問答,詳細了解學生對智慧型課堂的看法和意見,評估使用效果。軟件滿意度調查:我們對使用的主要App進行了問卷調查,選擇“滿意或非常滿意”的人數(shù)和百分比如下:微助教42人(89.36%)、UMU互動33人(70.21)、批改網(wǎng)45人(95.74%)、學習通42人(89.36%)、語料庫40人(85.11%)、問卷星45人(95.74%)、慕課36人(76.60%)、翻轉課堂40人(85.11%)。
教學模式有效性評價:在一學期的教學實驗結束后,實驗班和對照班采用同一套試題進行后測,試題由聽力、閱讀、翻譯和寫作構成,滿分100分,并運用T檢驗檢測兩個班級成績之間是否存在顯著差異。1班平均分78.06,2班平均分75.27,p值為0.21,成績無顯著差異。
教學模式滿意度調查:實驗班教學滿意度為“很滿意”32人(68.09%),“滿意”14人(29.79%);對照班“很滿意”22人(45.83%)、“滿意”15人(31.25%),實驗班的整體滿意度為97.88%,高出對照班的整體滿意度77.08%。
其他調查:45人(95.74%)認為“大學英語教學使用適量的App就好”,只有1人(2.13%)認為使用App越多越好;最喜歡的學習資源依次為:China Daily(中國日報)(22人)、可可英語(21人)、批改網(wǎng)(19人);認為批改網(wǎng)的打分及評語的準確程度“非常準確”10人(21.28%)、比較準確34人(72.34%),42人(89.36%)認為批改網(wǎng)需要與教師的人工批閱相結合。學生最喜歡的交流依次工具是微信(91.5%)、QQ(55.3%)、學習通(29.8%)。
學生對智慧教學模式的建議:希望App能更個性化、App不是越多越好、希望App有監(jiān)督功能、提供更個性化的輔導、師生有更多面對面的交流等。
6 結語
大學英語智慧教學模式整合現(xiàn)代教育技術,融入大學英語教學。各種現(xiàn)代化的智慧學習工具適應了青年學生的需求,提高了學習英語的興趣,為學生提供泛在學習的便利和條件。智慧教學模式打通線上和線下,使學生能夠隨時、隨地學習,打破了傳統(tǒng)課堂的局限。通過翻轉課堂、語料庫技術等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大數(shù)據(jù)記錄學生的學習軌跡,提供客觀科學的數(shù)據(jù)和有針對性的反饋,幫助教師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和內容,使教學有證可循。多種智能軟件為教學提供了便利,但教師不能完全依賴工具,大學英語教學依然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面對面的交流與互動。
【參考文獻】
[1]楊延龍.大數(shù)據(jù)時代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與信息化變革[J].外語電化教學,2017(4):56-59, 84.
[2]祝智庭.信息技術支持的高效知識教學:激發(fā)精準教學的活力[J].中國電化教育,2016(8):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