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摘要】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全面提升學生素質(zhì),初中語文學科承擔著培養(yǎng)提升初中生語文素質(zhì)、傳承中國文化的重要責任,而語文課堂教學作為初中語文素質(zhì)教學的主要部分,教學效率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初中語文教師對初中生語文素質(zhì)培養(yǎng)的質(zhì)量高低。所以初中教師要充分重視高效率課堂的重要基礎性,不斷學習專業(yè)知識,積累、總結(jié)教學經(jīng)驗,努力提升自身教學水平,建設高效初中語文課堂,為初中生的語文學習提供堅實基礎。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語文教學;教學效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新課標進程的深入推進,對初中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層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也極大地促進了初中語文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進步。但教師應持著謙虛謹慎的態(tài)度,充分貫徹“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教學理念,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學習、實踐、改進教學方法,提升自身專業(yè)教學水平,通過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視起對語文課堂中的閱讀教學部分,以及對學生學習成果積極的、多元化評價來為初中生語文素質(zhì)的提升奠定良好的課堂基礎。
新課改以前,應試教育塑造傳統(tǒng)教育方式中,未體現(xiàn)新課標提出的“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教學理念,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往往采用“填鴨式”的“一言堂”教學,不僅造成初中生的語文學習效率低下,而且無形中增大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影響了語文教學效果。新課改要求教師在 “學生是學習主體”理念下開展教學,實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需要教師一改“一言堂”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參與到語文課堂中來,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方式,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將教師置于引導學生學習的位置,充分發(fā)揮“導學”的作用,幫助學生建設具有和諧氛圍的語文課堂,有效提升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例如,在進行《木蘭詩》的教學過程中,教到“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與“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兩段落的轉(zhuǎn)換時,向?qū)W生發(fā)問:“為什么突然就轉(zhuǎn)到東市去買駿馬了呢?”學生回答:“著急替父從軍打仗?!贝颂幍奶釂柦虒W是幫助教師去除“一言堂”特征,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充分尊重,通過向?qū)W生的提問,讓學生幫助教師解決問題的方式,帶動學生進行課堂學習的參與,營造了和諧的課堂氛圍,在師生共同學習的氛圍中,課堂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另外,教師備課時充分考慮了初中生記得快,忘得也快的特點,在此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了分組教學,教師在帶領學生理解了課文字面意思后,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進行教學,分組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和諧互助解決問題,因為部分初中學生遇到問題不敢大膽向教師發(fā)問,將學生分組學習可以讓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互相幫忙,迅速解決問題,學生之間的互相關(guān)愛讓學生在和諧歡快的課堂氛圍中快速進行課文的熟讀和背誦,有效提高了課堂效率。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是課堂高效率的保證,初中語文教師要重視興趣對學生學習的強大推動性。初中生想象力豐富,知識吸收能力強,但是如果沒有良好的學習興趣和方向,則會對語文學習的努力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另外,初中階段的教育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學習思維培養(yǎng)的重要階段,語文學科尤其如此,所以教師必須通過對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方向、學習方法的正確引導,幫助初中生的語文思維的構(gòu)建和提升。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課堂的教學,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語文學習興趣方向和教授語文學習方法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初中語文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橋之美》一課時,課程開始,教師以馬致遠的“小橋流水人家”,讓學生感受鄉(xiāng)間小橋帶給作者對家的溫馨的感受和徐志摩《再別康橋》中作者通過橋而產(chǎn)生的惆悵。在古詩人的眼里,“橋”都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載體,在畫家眼中,橋則別有一番韻味,是通過線條對美的展現(xiàn),而在當代畫家吳冠中的《橋之美》中,橋既是不同環(huán)境中起不同作用的工具,也是美的載體。課程中,通過對文中作者對橋的細膩描寫教學,如“茅盾故鄉(xiāng)烏鎮(zhèn)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xiàn)一座石橋時,仿佛發(fā)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句中對葦叢“發(fā)悶”“深呼吸”等擬人寫作手法,讓學生體味文字展現(xiàn)的文中作者與周遭環(huán)境融為一體,幫助學生建立起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高效完成了課堂教學任務。教師通過多媒體圖片、視頻展示的方式,向?qū)W生展現(xiàn)了中國山區(qū)危險的橋梁和各地著名的橋梁,來讓學生體味中國的橋文化,甚至部分學生因此建立起對其他橋梁的學習欲望。由此可見,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還能幫助學生提升語文素質(zhì)水平。
語文是一門語言的學科,教師對初中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對學生語文素質(zhì)培養(yǎng)的重要部分,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部分應該引起初中語文教師充分的重視。有效的閱讀教學幫助提升初中生的閱讀質(zhì)量,提升語文素質(zhì)水平。語文教師應通過精讀教學教授初中生的閱讀方法,并通過粗讀的教學方式,擴大初中生的閱讀量。在此基礎上,應不斷總結(jié)教學經(jīng)驗,創(chuàng)新實踐閱讀教學方法,通過閱讀的高效率教學,有效提升初中語文的教學效率。
例如,教師在教學《濟南的冬天》課文時,由于文章通篇針對濟南冬天美景的描寫,運用了多種寫作手法,所以教師通過對此文的教學,對學生進行了文章的精讀教學,教授學生閱讀技巧,幫助學生在閱讀的時候更專業(yè)地通過作者的寫作手法,感受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語言文字之美。此外,教師還在備課過程中為學生準備了其他作者對環(huán)境的精細描寫片段,如《狼圖騰》中作者對草原的多處描寫,“草的下半截還沒有后變黃就被雪蓋住,雪下的草就像冰窖里儲存的綠凍菜,從每根空心草管和雪縫里往外發(fā)散著淡淡的綠草芳香”等段落,打印成稿分發(fā)給學生閱讀,通過對學生有效閱讀方式方法的教學,逐漸提升初中生的語文素質(zhì)水平,提高了語文教學效率。
教師及時的、中肯的、多元化評價是學生進行自我定位以及對知識學習建立信心的重要手段。結(jié)合初中學生學習興趣“來得快,去得也快”的基本特征,語文教師需要不斷鼓勵學生,通過對多元化的評價體系的實施,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保持初中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通過多元化的評價,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初中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始終站在“我要學習”的位置進行初中語文的高效率學習,從而不斷提升初中語文的教學效率和質(zhì)量。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持續(xù)推進的當下,初中語文教師要以強烈的責任心,承擔起新課標要求下初中語文教育教學對學生語文素質(zhì)提升的重要任務,不斷地學習專業(yè)教育教學方法,并通過不斷實踐、創(chuàng)新,提升自身教學水平,在“學生是學習主體”的教學理念基礎上,營造和諧的語文課堂氛圍,不斷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以及通過高效的閱讀教學和多元評價,實現(xiàn)更高效率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袁如兵.初中語文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途徑探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1).
[2]程妍.優(yōu)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52).
[3]周芫.試論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在中學語文教材中的影響及對策——以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為例[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