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堃
摘要:自改革開放以來,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體制也發(fā)生了較大的轉變,突出表現在地位、內容及類型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績。高等教育的發(fā)展,離不開教育政策的引導與指揮,因此,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體制在改革時也要考慮到教育政策。需要注意的是,政策特征給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帶來了極大的阻礙,要想改善上述局面,應從政策主體、政策目標及政策文本三個方面入手,避免形式單一,朝向多元化治理的方向發(fā)展。另外,應結合實際確定政策問題與政策目標,做到精細化管理,設定與改革相關的時間表及線路圖,為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指明方向,以便其擺脫現有的困境,達成預期目標。
關鍵詞: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改革困境
高等教育與改革開放一起做出了重大的變革,要想明確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趨勢,應對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體制及政策的演變過程進行有效的梳理,明確其特點及存在的問題,這對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有重要作用,也給高等教育的持續(xù)發(fā)展做出了必要的保障。為有效調動各個高校的辦學積極性,培養(yǎng)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中央政府結合高等教育的發(fā)展狀況,出臺了各項政策與文件,以便高等教育以更好的狀態(tài)適應經濟體制的改革與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但是在實際落實的過程中,效果并不理想,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陷入困境。因此,對改革開放以來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困境進行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面對的困境及成因
(一)優(yōu)先序不確定,政策目標發(fā)生偏離
中央政府從改革開放開始,在政策上有所松動,不再以單一、嚴肅的形式管理高等教育,并在政策文件中協調中央政府與高校權力及地方政府三者之間的關系。以往的高等教育帶有一定的強制性,政府干預性較強,中央政府于1985年明確提出從降低干預力度入手,促使高等教育體制進行改革。要想達成預先設定的目標,還要解決政府與高等學校之間的關系,協調各個業(yè)務部門與地方及國家教委之間的內在聯系。這對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其中存在極為明顯的弊端,也就是說,《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并未明確規(guī)定教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主要目標與次要目標,二者之間的層次關系較為模糊,給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帶來了負面影響。
由此可見,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面臨諸多阻礙,在政策目標優(yōu)先序不確定的狀態(tài)下,政策執(zhí)行者只能通過具體的情境來維護自己的權力和資源,執(zhí)行相應的目標。經調查發(fā)現,受到政策目標優(yōu)先序不明確的影響,更多執(zhí)行者將精力投放于地方政府權力及中央政府上,希望調整二者之間的聯系,但是真正重要的政府與高校權力關系之間的聯系卻被忽略。自1995年開始至2007年結束,中央政府為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做出了諸多努力,出臺各項政策與文件,例如<關于深化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等。不難發(fā)現,自高等教育進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以來,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政策目標始終處于不斷變化的過程中,至此已經出現了一定的偏離,原有的雙重政策已經逐步演變?yōu)閱我荒繕耍沟酶咝嗬c政府關系之間的調整成為政策文本的從屬內容,給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帶來了負面影響。
(二)機制體制不健全
1、監(jiān)管方面的缺失
一般情況下,政府會利用綜合性的方式對高校進行管理,下達行政命令。這種監(jiān)管方式存在極大的弊端,復雜的審批程序和混亂的審批過程,都給高校管理帶來了極大的阻礙。高校管理者為了應付政府的監(jiān)管,付出了極大的精力,影響到了學校內部的管理與發(fā)展。政府應意識到這種管理方法的不足,進行必要的創(chuàng)新與改革。另外,自實施簡政放權政策以來,部分政府和教育部門并未做出改變,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導致其很難適應現代化的發(fā)展方式。監(jiān)管工作落實不到位,削弱了監(jiān)管的作用與價值。
2、高效監(jiān)管體制有待完善
經調查發(fā)現,大部分高校利用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對學校內部進行管理,這種制度以民主監(jiān)督機制為基礎。教職工利用代表大會制度行使自己的職權,履行職能,并對高校的行政權力進行監(jiān)督與管理。但實際的落實效果并不理想,高校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有待完善,雖然,在學校的內部管理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行政權力范圍模糊的問題始終存在,不僅影響到了決策執(zhí)行的效果,還給行政管理帶來了較大的影響,不利于高等教育進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二、如何走出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困境
(一)落實多元治理
1、降低協商門檻
多中心化是治理理論的核心與關鍵,也是其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與分權自治之間同等重要。這要求政府有意識的下放權力,聽取不同層次及不同相關者的意見,使其真正參與到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政策制定中,行使自身的決策權、參與權及監(jiān)督權等權利,真正做到民主化、正當化,確保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決策有效、可行。另外,還要維護相應的渠道,用以保證利益相關者的權利,使得高校、民眾第一時間了解到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政策,降低協商門檻,從而達成決策主體多中心化的目標。
2、建立對話協商機制
建立對話協商機制的目的在于為利益相關者提供表達和訴求的渠道,使其通過協商后認可自己的利益。在對話與協商過程中,無論是高校、社會中介組織、還是黨和政府,都保有平等、民主的權利,可自由表達意見和看法,并通過傾聽交流的方式達成共識,進一步溝通協商,制定最終政策??偟脕碚f,無論是設置議題還是制定方案,都要做好深入、細致的調查,全面了解利益相關體的需求,利用多種協商方式達成政策上的共識,例如,公共論壇及學術會議等。從滿足利益群體的訴求入手,落實多元治理的政策,下放權力,做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
(二)明確優(yōu)先序、確定政策問題
因諸多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教育政策的質量并不固定,例如如何界定問題和辨別政策意見等,都會對教育政策質量造成影響。政策問題與解決思路和辦法之間屬于從屬關系,其中還會涉及到教育政策的特征。無論是認定有誤,還是目標優(yōu)先序錯亂,都會影響到教育政策的決策,引發(fā)嚴重的后果和損失。所以說,準確界定政策問題是擺脫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困境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如今,如何準確的界定政策問題,判斷其有效性,已經成為重點研究的問題。
從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現狀來說,確定改革目標和管理方式是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核心內容,而管理者的確定只是次級目標。從政策問題角度而言,行政管理政策應提高對政府與高校關系調整工作之間的重視,明確主次目標,加大調整力度。雖然,要同步進行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之間的關系協調,但應明確其為從屬問題,需要在調整政府與高校關系的前提下進行,以免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再次陷入困境,失去改革意義。
(三)細化規(guī)定,設定線路圖和時間表
1、下放權利
中央政府通過重邊緣權轉移、輕決策權分權及輕核心權下放等方式,明確的劃分了政府的管理范圍,規(guī)定其管理權限,以便高校擁有核心權利。這不僅是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必然趨勢,也是高等教育發(fā)展提出的客觀要求。要想減少非理性決策行為出現的可能性,應建立健全管理體制,下放權力,實時監(jiān)督,確保決策科學、可行。
2、確定路線圖
制定下放路線圖的目的在于為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有意義的借鑒和指導,并為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指明方向。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政策應詳細描繪改革路徑,構建全新的改革布局,逐步擺脫改革困境,打好基礎,遵循各個擊破,找準突破口的原則,為后續(xù)行政管理政策改革提供必要的支持。
3、確定時間表
雖然,政府已經提出了取消行政級別的文件,但是取消時間并不確定,只是作為一個重要的議題提出,并沒有落實到實處。因此,政府有必要制定明確的調整時間,深化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從2020年到2023年,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體制權力的改革與調整,會經過初步完成、全部完成、落實到位的環(huán)節(jié),真正賦予地方政府及高校一定的權力,例如實質性的管理權及辦學權,明確權責關系,準確劃分職責范圍,逐步擺脫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面臨的難題。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fā)展,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陷入了政策目標優(yōu)先序不確定、政策文本模糊的困境。要想破解這一難題,需要從政治主體開始進行民主協商,建立全新的決策模式,準確界定政策問題與政策目標,明確優(yōu)先次序與從屬關系,細化規(guī)定,明確改革的路線和時間。只有做好細節(jié)上的改革與管理,才能使改革主體突破困境,朝向既定的目標發(fā)展。另外,政府還要適當的下放權力,協調與各個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確保教育行政管理政策切實可行,以免脫離實際,失去改革的意義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