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柔嘉
摘要:小欖方言作為沙田話的代表之一,有其獨特的語言特點。它有8個聲調(diào),元音和輔音的用法也與廣州話、普通話存在較大差別。在表達方式上,小欖話有許多如“鏟街”“吊腰”“細兇”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表達。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變化,小欖話出現(xiàn)文化融合現(xiàn)象,受外來語的影響逐漸加深。
關(guān)鍵詞:小欖方言 語音特點 特殊表達 文化融合
中山的粵方言可以分成石岐話、沙田話、三角話、古鎮(zhèn)話四種。其中,分布地區(qū)最為廣泛的是沙田話,集中在順德和珠江三角洲一帶,包括南頭、黃圃、小欖、東升、民眾、阜沙、東鳳、橫欄、港口、沙朗、板芙、坦洲12個鎮(zhèn),說沙田話的人約占全中山市常住人口的一半。值得注意的是,上面提到的12個鎮(zhèn)雖同屬說沙田話的范圍,但不同地區(qū)的沙田話還是會有細微的差別,每個地方的沙田話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說沙田話的居民主要來自順德、番禺、南海等地,有大部分是被稱為“蛋家”的水上人。沙田地區(qū)河道縱橫,水產(chǎn)豐富,沙田人依賴漁業(yè)生存,很多獨具特色的沙田話也由此誕生,如一種專門用來捕蝦的圓形網(wǎng)狀漁具,被當?shù)厝朔Q為“蝦撈([xa53][l?u22])”。后來,這些水上人家選擇棄船上岸,改捕魚為農(nóng)耕而定居到陸地。隨著人們生活環(huán)境、生活狀態(tài)、勞作方式的變化,沙田話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轉(zhuǎn)變。但,口口鄉(xiāng)音難改,濃濃鄉(xiāng)情難忘,沙田話仍保有強大生命力。作為沙田人用于日常表達的抽象交際工具,沙田話是記錄他們生活冷暖、人生百態(tài)的感性符號,承載了沙田人隨社會發(fā)展的時代印記。
以下我們便以小欖話為例,看看小欖話有哪些獨特之處,隨著歷史與時代變遷,小欖話又有哪些新舊變化。
一、語音基本特點
(一)聲調(diào):廣州話有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上陰入、下陰入、陽入9個聲調(diào),而小欖話只有陰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上陰入、下陰入、陽入8個聲調(diào)。
小欖話把廣州話中讀陽平調(diào)類的字歸到陰去,除上表列舉的“明”和“窮”之外,還有“堤圍”、“人民”、“原來”等。
(二)元音:小欖話沒有“ou”這個韻母,在廣州話里以“ou”為韻母發(fā)音的字,在小欖話里都發(fā)[?u]或[?]。如“做”不讀廣州話[tsou]而讀[ts?u],“蘇”不讀[sou]而讀[s?u],不讀“高”不讀[kou]而讀[k?],“好”不讀[xou]而讀[x?]。除上述所提到的字以外,“普”“鋪”“圖”“都”“吐”等字的韻母須發(fā)[?u],“早”、“報”、“老”等字的韻母須發(fā)[?]。
因元音發(fā)音的變化,小欖話“好”的讀音有點接近于廣州話的“河”,因而在表達語氣上有明顯的增強,凸顯了語境中被形容對象的特點,讓聽者感覺說話人情感更為濃厚、強烈,甚至有豪邁、豪爽之感。
廣州話:“你好[xou]靚(勁、叻、大只)??!”
小欖話:“你好[x?]靚(勁、叻、大只)?。 ?/p>
在小欖話中,有一部分原本應(yīng)該用前、高、不圓唇元音[i]做韻母的字,要改用前、高、圓唇元音[y],如“老師”的“師”,不讀廣州話[si]而讀[?y](這里還出現(xiàn)了輔音變化,后面有相應(yīng)補充);“每次”、“次次”、“再次”的“次”,不讀[tshi]而讀[t?hy](同上出現(xiàn)輔音變化);“文字”的“字”,不讀[tsi]而讀[t?y](同上出現(xiàn)輔音變化)。除上述所提到的字以外,還有“司機”的“司”、“歷史”的“史”、“相似”的“似”、“自己”的“自”等等。除此之外,有一部分原本應(yīng)該用[?y]做韻母的字,也要改為前、高、圓唇元音[y],如“去”[xy]、“除”[t?hy]、“驅(qū)”[khy]等。
(三)輔音:我們知道,普通話的聲母有三套整齊相配的塞擦音和擦音,即[ts][tsh][s]—[t?][t?h][?]—[t?][t?h][?]整齊相配(它們對應(yīng)的拼音字母分別是z、c、s—zh、ch、sh—j、q、x)。其中,卷舌音[t?][t?h][?]是許多方言所沒有的,吳方言、閩方言、粵方言、客家方言都沒有這套卷舌音。北方方言大多數(shù)和普通話一樣分成三套,但東北話如沈陽等地區(qū)也沒有這套卷舌音。西南方言絕大部分地區(qū)不分,只有昆明等少數(shù)地區(qū)能分。沒有卷舌音的方言大都把這套聲母和舌尖音聲母[ts][tsh][s]合并,把“找”[t?-]和“早”[ts-]、“初”[t?h-]和“粗”[tsh-]、“詩”[?-]和“思”[s-]讀成同音。
小欖話具有以上粵方言的基本特點外,還特別喜歡用舌葉音[t?][t?h][?],讀成舌葉音[t?][t?h][?]的字非常多,這是小欖話突出的方言特色。在上文元音部分,發(fā)現(xiàn)有一個“巧合”現(xiàn)象,即諸如“老師”的“師”、“每次”的“次”、“文字”的“字”這類在小欖話中需要把前、高、不圓唇元音[i]改用前、高、圓唇元音[y]做韻母的字,除元音發(fā)生變化外,還出現(xiàn)了輔音變化。像“師”、“次”、“字”、“司”、“似”這些字,都用舌葉音[t?][t?h][?]作為聲母,可見,在合口呼韻母前,小欖話把普通話中的一部分卷舌音[t?][t?h][?]和舌尖音[ts][tsh][s]變成了舌葉音[t?][t?h][?]。初學(xué)小欖話的朋友千萬不能因為小欖人愛說舌葉音[t?][t?h][?],又遇到很多聲母變成舌葉音[t?][t?h][?]的字,而濫用這幾個舌葉音,如此定會鬧出不少笑話。要知道,有不少普通話聲母為卷舌音[t?][t?h][?]或舌尖音[ts][tsh][s],且聲母用在合口呼韻母前的字,在小欖話中不用舌葉音[t?][t?h][?]做聲母,如“治理”的“治”、“知道”的“知”、“吱聲”的“吱”、“支持”二字等。
二、獨特表達方式
小欖人性格爽朗,說話自然也不會繞圈子,且小欖人形容人、物、事時特別地生動形象,用詞用語幽默靈動,語氣輕松詼諧。聽小欖人說小欖話總覺逗趣得很,或許與小欖人和小欖話這種直來直往的個性有密切關(guān)系。
“鏟街”——“鏟街”不是要拿推土機鏟平街道,也不是政府要搞什么市政工程,而是小欖老百姓口中的“逛街”?!扮P街”一詞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出人們瘋狂購物的行徑,聽到這兩個字,愛購物的女孩子們?nèi)淼拿锥紩d奮起來,腦袋里立馬就幻想出與三兩好友笑口盈盈,拎著大包小包從街頭逛到街尾的場景。除“鏟街”外,小欖人還會把逛街說成“上街”、“行街”、“去街”等。
三、本土文化式微與外來文化影響
小欖以前可稱為“魚米之鄉(xiāng)”,到處都是河道、水田,很多和捕魚有關(guān)的小欖方言流行于百姓口中,上文提到的“蝦撈([xa53][l?u22])”便是其中之一。當時人們住在“茅寮([m?u53][liu21])”里,是一種用茅草、混泥土搭建起來的極為簡陋的房屋,人們把廚房叫[xa33][ke?22]。這些詞語和叫法如今早已消失,“廚房”的發(fā)音也接近廣州話,很少有人知道[xa33][ke?22]是什么了。以前小欖人還會稱母親為[a22][tai23],現(xiàn)在的人叫粵語或普通話的“媽”,還有英語的“mummy”。
小欖話有不少一字多音的現(xiàn)象,原因有很多種,如用不同讀音區(qū)分狀態(tài),表示動作是否已經(jīng)完成、狀態(tài)是否已經(jīng)達到:
“我訓(xùn)[fan33]覺啦?!保ㄟ€沒去睡,準備睡)
“我訓(xùn)[fan35]覺啦?!保ㄒ呀?jīng)睡過了)
“我要去交通銀行交我的申請書?!?/p>
這句話中的兩個“交”讀音大不相同,前“交”與廣州話相同,讀[k?u];后“交”為小欖話特色讀法,念[keu]。這是因為“交通”這個詞不是小欖土生土長的詞,而是從廣州話那里“引進來”的,保留了廣州話的語音語義,一字多音現(xiàn)象由此產(chǎn)生。類似的還有“交錢”、“交易”、“交換”讀小欖音[keu],“交警”、“交涉”、“成交量”讀廣州音[k?u]。
小欖方言作為沙田話的代表之一,有其獨特的語言特點,需要我們繼續(xù)研究和探討。方言是一門深奧的科學(xué),也是一種帶有強烈人文氣息的藝術(shù),它因地方人的生活而發(fā)展變化,地方人也因地方語言的傳承而凝聚。了解、熟悉自己的家鄉(xiāng)語,才能真正有“根”的感覺,家鄉(xiāng)話也才能很好地流傳下去,代代相承。
參考文獻:
[1]林燾,王理嘉著.語音學(xué)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2.
[2]譚赤子著.古代漢語和廣東的方言[M].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周國光,練春招,張舸,董祥冬著.現(xiàn)代漢語概論[M].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