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
摘 要:隨著我國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推行,教師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發(fā)展具有了更多的關(guān)注,因此體育課程教育也成為學校與學生重視的科目之一。通過體育鍛煉的進行,不僅有利于學生的生理健康發(fā)展,也能有效的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因此,需要對于初中這一特殊階段的體育教學進行重視,結(jié)合不同方面的思考與引導,關(guān)注與初中體育課堂的有效性提升?;诖?,本文對于有效性提升的策略展開探討。
關(guān)鍵詞:初中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探究
引言:初中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學科參與興趣的重要階段,因此這一階段的學科教學需要對于學生的參與進行有效的關(guān)注。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需求,確定教學的目標,培養(yǎng)學生在體育方面的全方位發(fā)展,其中包括基礎(chǔ)的體育理論知識,不同項目的技巧以及對于體育鍛煉的愛好與興趣等。因此,教師需要對于課堂模式進行豐富,使得學生能夠通過不同的教學參與模式,培養(yǎng)體育學習的能力以及興趣。
一、教師需要樹立、傳播正確的體育教學觀念
在初中階段的體育教學中,由于受到應試教育以及學科發(fā)展的影響,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體育學科的認識存在著諸多的不足。一些其他學科的教師認為體育屬于次要學科,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存在占用體育課程教學時間的問題。首先,學校的管理者需要對于這種問題的出現(xiàn)進行反思,引導全體的師生對于體育教育產(chǎn)生更多的重視。其次,在教學的過程中,體育教師需要在正確認識體育教學的基礎(chǔ)上,引導其他學科的教師對于體育學習的重要性進行認識。例如,初三階段的學生學習壓力較大,因此體育課程的教學時間通常都會受到壓縮,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不佳,在課堂中存在著經(jīng)常出現(xiàn)困倦等精神不濟的狀況。體育教師需要從健康的角度,引導其他學科教師對于加強學生身體素質(zhì)的重要性進行認識。在進行過晨跑的鍛煉之后,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得到有效的提升,從而出現(xiàn)困倦的狀況有所減少。在課堂教學階段,體育教師需要向?qū)W生普及相關(guān)的體育知識,使得學生能夠?qū)τ隗w育鍛煉的意義以及重要性有所認識[1]。
二、引導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興趣
初中階段的學生由于缺乏自我的價值構(gòu)建以及體系的構(gòu)建,因此容易產(chǎn)生對于偶像的崇拜。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需要應用學生的這一特性,培養(yǎng)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興趣。例如,初中階段的學生對于足球明星通常較喜愛。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于世界著名俱樂部的足球比賽進行觀看,例如,可以引導學生觀看西班牙國家德比,巴薩羅那與皇家馬德里的經(jīng)典比賽。這些比賽中所包含的球星陣容強大,教師可以在學生觀看比賽的過程中,對于其進行基礎(chǔ)足球知識的指導。例如,任意球與點球的判罰、紅牌黃牌、戰(zhàn)術(shù)陣容安排等。由于足球比賽中充滿了激烈的對抗場面,加之學生對于足球明星的興趣,教師的這種教學安排能夠充分的激發(fā)學生對于足球比賽的重視程度。
除此之外,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也需要引導學生充分的認識體育運動的獨特美感,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于“花樣滑冰”、“花樣游泳”等的比賽進行觀看,在認識其中獨特的運動技術(shù)、運動技巧的同時,也能夠使得學生對于體育中所含有的美感具有初步的認識[2]。
三、展開多種模式的教學訓練形式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應用多種的教學訓練模式,引起學生的持續(xù)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在個人的體育鍛煉項目中,經(jīng)常引導學生之間展開比賽,并且給予優(yōu)秀的學生以獎勵。此外,在集體項目的訓練中,應用比賽的形式,更能夠激發(fā)起學生的比賽興趣以及參與的熱情。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足球、籃球等大項目的比賽等。通過比賽的過程,學生能夠?qū)τ陧椖康闹R更為熟悉以及了解,在今后欣賞體育運動時,也能夠更為投入。
教師也可以通過游戲教學的模式,在訓練內(nèi)容較為枯燥的情況下,增加課程的趣味性。例如,在練習傳接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應用逗猴游戲的模式,引導學生進行傳接球。其中一名學生作為“猴子”在人群中心截球,其他學生則相互傳接球,當“猴子”成功的攔截住了足球,則可以換傳球者作為“猴子”。這樣的游戲能夠緩解傳接球練習中的枯燥,使得學生更為主動的能夠參與到訓練的過程中來[3]。
結(jié)束語
在初中體育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在觀念、教學方式等方面進行全面的調(diào)整。課堂教學是不存在捷徑的,都是需要教師通過長期的教學,在這工程中進行探索、提煉、總結(jié)。 同時,需要初中體育教師共同的努力,將新課標作為指導方向,明確自身的教學目標,將課堂的學習氣氛活躍起來,結(jié)合學生的各方面特征,做到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學習體育方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提高,從而顯現(xiàn)出教學的高效性,提升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張友斌. 初中體育課堂有效性教學探究[J]. 當代體育科技,2014,4(13):58-59.
[2]孔毳. 淺談如何提高初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性[J]. 當代體育科技,2013,3(31):54-55.
[3]李世平. 淺談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 學周刊,2019(2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