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羽
摘要:百年樹人,德育第一。一名德才兼?zhèn)涞膶W生的培養(yǎng)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協(xié)同互助,這也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文章在全面了解農村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實際狀況的基礎上,提出了有針對性地加強學生道德品質教育的策略,教師教育的方法和形式要不斷創(chuàng)新、行之有效,確立大德育觀念。
關鍵詞:農村中學;德育教育;解決對策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鬃拥脑捝羁剃U明了培養(yǎng)道德素質和學習學術知識之間的關系,即先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方才進行學術知識的學習。只有擺正德育的位置,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價值觀,才能促進學生自身的發(fā)展與國家未來的長遠發(fā)展。但是,在教學活動中,尤其是在農村學校,德育教育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際,談談農村中學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一、農村中學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1.學校方面
(1)只抓分數(shù),忽視德育。
學校是德育工作的橋頭堡,然而由于農村地區(qū)經濟落后、信息閉塞,“唯有成績好,方可有出路”的觀念深入人心。為了提高升學率,大多數(shù)學校把提高學生成績擺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動用一切人力、物力服務于考試科目的教學,德育教育因得不到重視而長期處于缺失狀態(tài)。
(2)師資不足,專業(yè)不強。
大多數(shù)學校由于教師資源匱乏,并無指定的專業(yè)德育授課教師,一些其他學科的任課教師常常兼職擔任德育課教師。師資力量不足,使德育課要么常常被其他主要科目授課擠占,要么因為教師照本宣科,課堂互動少,學生處于被動告知狀態(tài),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進而無法主動構建自身價值體系。
(3)活動寥寥,難以落實。
德育實踐活動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有效途徑。對于與課堂相配合的課外德育實踐活動,學校認為實踐活動會耽誤學生的學習,或者出于對學生人身安全的擔憂,實踐活動常常空有計劃卻草草了事,即使學生參與其中,也無法得到有益的指導。另外,課堂教學中“一言堂…‘全靠一本書”的現(xiàn)象也屢見不鮮,本是以學生為中心,服務于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德育課卻成為了教師的“主場”。
(4)方法不當,效果不顯。
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思維活躍,不好管教。為了方便管理,一些教師常常采用以管代教的方式教導學生,高壓環(huán)境限制了學生天性的發(fā)展,被動地服從管教也使學生無法自主探索適合自身的成長方式。長此以往,學生只會將服從教師作為對自身最高的道德要求,只要教師沒有提出批評,學生便認為自己的價值觀是沒有問題的,這為學生日后的成長與發(fā)展埋下隱患。
2.家庭方面
(1)受教水平低,力不從心。
目前,農村地區(qū)初中在讀學生的家長大部分以務農為生,經濟拮據(jù),而且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未接受過高等教育。為了使孩子能夠擺脫種田的辛勞,大多數(shù)家長把取得高分作為評價孩子的唯一標準,對于孩子的道德水平發(fā)展不夠重視。即使有的家長對孩子的德育教育給予關注,但是苦于無法與處于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或者找不到合適的方法而選擇放棄。
(2)溝通不善,銜接不良。
農村地區(qū)的家長過多依賴于學校教育對孩子的塑造,認為只要把孩子交給教師就萬事大吉了。家庭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的重要一環(huán),家長的一言一行會潛移默
化地影響孩子的一舉一動。如果家長沒有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那么教師再多的說教對于學生來說也只是無意之言。
(3)留守兒童問題日益顯現(xiàn)。
隨著進城務工風潮的盛行,越來越多的農村家長選擇進城打工,留守兒童問題也因此日漸凸顯。一些留守兒童因疏于管教而沾染不良的社會風氣。遇到問題時,他們可能會因為無法找到合適的人進行溝通而無所適從或犯下錯誤。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留守兒童卻因為得不到家長的教導而出現(xiàn)白我封閉、白我放縱的狀況。
3.社會方面
(1)不良風氣,毒害心靈。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及城鄉(xiāng)一體化的推進,大量新思想、新文化迅速涌入農村地區(qū)。手機和電腦的普及,更是為農村地區(qū)的學生提供了接觸新事物的便利條件。但是,學生的價值觀尚未形成,缺乏對優(yōu)秀文化和糟粕文化的辨識力,追求新奇、獨特的他們經常會把自己接觸到的、白認為優(yōu)秀的人作為學習的榜樣。另外,大量不良文化的涌人,也為學生世界觀的塑造帶來影響和沖擊,使他們逐漸偏離優(yōu)秀道德文化的熏陶。
(2)資源匱乏,手段不足。
農村地區(qū)的發(fā)展水平較為落后,絕大多數(shù)地區(qū)都沒有類似于烈士紀念館這樣的德育教育實踐基地。資源的缺乏導致諸如愛國主義這樣的教育常常是紙上談兵,蜻蜓點稅,教師說教無力,學生也不放在心上。如果德育教育可以跳出課堂,以實地參觀學習或是聽取先進人物事跡的方式,效果一定遠遠超過課堂上枯燥的校本研討式學習。
4.學生方面
學生作為德育教育的對象,其自身對德育教育的態(tài)度、看法等會深深影響其接受德育教育的行為。在農村地區(qū)整體環(huán)境都忽視德育教育的情況下,學生自身也將德育教育看得很輕。對于他們而言,考試取得高分,考上理想的高中才是最重要的事。
二、農村中學德育教育的解決對策
1.學校層面
(1)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如果教學條件允許,學??梢灾概蓪I(yè)德育教師教授德育課;如果教學條件不允許,對兼職的授課教師也要進行適當?shù)呐嘤?。除了進行專業(yè)知識的培訓之外,還要提高教師對德育教育的重視程度,要深入開展德育工作的評比、表彰活動,要激勵先進,鞭策后進,從而帶動整個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圍。
(2)開展創(chuàng)新性實踐活動。
學??梢越M織學生去空巢老人家庭幫忙打掃衛(wèi)生,或者指導學生參加務農勞動,又或者通過讓老一輩講述自己親身經歷的農村變化的故事,幫助學生樹立關心他人、熱愛勞動、熱愛祖國的正確的價值觀。教師還可以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通過舉辦“道德之星”評選活動,或者鼓勵學生通過“結對子”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對自身道德水平的重視程度,自覺培養(yǎng)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
(3)探索學生成長規(guī)律。
教師應該探索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運用正確的德育教育手段,摒棄以管代教的教育方式,與學生充分溝通,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是擁有無限可能的個體,白己的責任便是為學生的成長創(chuàng)造適宜的環(huán)境,提供有益的引導。對于家庭情況、性格特征不同的學生,教師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和關愛,幫助其樹立獨立、自主的品質,發(fā)現(xiàn)問題要及時引導學生,不要偏離正確的道德方向。
(4)學校、家庭和社會齊抓共管。
教師要發(fā)揮帶頭作用,協(xié)調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面的關系,建立三位一體的教育網(wǎng)絡。學校、家庭和社會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分別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三方只有相互協(xié)調、相互補充,才能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倘若三方銜接不當,必定會對學生的健康發(fā)展造成不良影響。學生是祖國的未來,社會應當自覺承擔責任,堅決抵制不良思想文化對學生的毒害。在學校和家庭方面,學校可以通過開家長會或者制作宣傳手冊的方式,向家長普及德育教育知識,為家長提供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有效方法,幫助家長科學教育孩子。
2.家庭層面
(1)謹言慎行,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
家長的言行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成長,只有家長的價值觀正確,孩子才能有良好的效仿對象。因此,家長一定不能疏于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設,時刻謹記要為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
(2)重視德育教育,摒棄分數(shù)至上的思想。
對于成績較為優(yōu)異的孩子,家長不能過分溺愛,
把成績作為評價孩子的唯一標準,置其他方面的發(fā)展于不顧;對于成績有些落后的孩子,家長也不應一味地追求提高孩子的分數(shù),或者采取放任政策,而應該積極鼓勵其向優(yōu)秀的榜樣學習,并對其成長給予有益的指導。
(3)關注內心想法,給予精神支持。
外出打工的家長既要從物質層面給予孩子保障,又要從精神層面給予孩子支持。家長要定期向孩子的班主任了解孩子的狀況,不但要關注孩子的成績變化,而且還要重視孩子情緒及心理上的變化,要經常與孩子溝通,鼓勵孩子表達內心的想法,培養(yǎng)孩子的白主能力,引導其積極向上。
3.學生層面
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德育觀,摒棄分數(shù)高于一切的想法,白覺將道德品質優(yōu)異的人作為學習的榜樣,不為社會的不良思想所腐蝕,有問題及時與教師和家長溝通。
作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學生不僅要有豐富的科學知識,還要有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樸素的優(yōu)良道德品質。對于現(xiàn)階段農村地區(qū)德育教育T作中仍然存在的問題,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三方相互配合、共同努力,這樣德育教育一定會取得新的突破。
參考文獻:
[1]韋沙.初探農村中學德育工作的問題與對策[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2011(6).
[2]張靜輝,周現(xiàn)武.農村中學德肓之現(xiàn)狀及對策分析[J].學周刊,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