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見
摘要:從社會文化理論的角度來看,學習者通過與環(huán)境的互動來學習。英語課堂中教師和學習者互動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提問。目前,英語教師課堂提問的問題主要有任意提問,提出低級問題,很少給予思考問題的時間,提出缺乏激勵和主觀性的問題。英語教師問題的目的始終是評估學生的知識,而不是引出他們的想法。本文探討在問題類型,提問的方式和技巧等方面教師如何有效提問,以幫助學生不僅獲得知識,而且更具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
關鍵詞:教師提問;問題類型;提問方式
學生在課堂環(huán)境中學習英語時,信息輸入的主要來源是教師講解和師生互動,因為意義建構的過程是通過語言進行的。因此,課堂話語和互動一直是許多研究者感興趣的課題。教師提問是課堂互動的一個突出特點,有效的課堂問題可以幫助學生培養(yǎng)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習慣。然而,英語教師課堂提問存在很多問題。在完成一個語言知識點后,一些英語老師通常向學生提出“理解么”或“是否清楚”的問題。有些老師提出的問題超出學生的能力范圍,毫無疑問他們會保持沉默。一些教師的問題的答案總是限制在“是”或“否”,例如“這篇文章是否是議論文?”。因此,教師必須學習如何在英語教學課堂中提出有效的問題。
一、提何種問題
大多數(shù)新手教師在閱讀英語教學課本后不知道要問什么問題。如果他們了解問題的分類,這項工作對他們來說很容易。
根據(jù)不同認知水平分對問題分類是布盧姆(1956)提出來的。從思維的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包括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和評估。知識指的是對事物的記憶。理解意味著掌握事物的意義并組織它們。應用表明學習者可以自己解決問題,通過收集的信息了解現(xiàn)象的本質。分析是整體分為幾個部分,例如“為什么母親更喜歡這個禮物?”。綜合是分析的對立面,是指在分析對象關系后提出新的思路或解決方案。問題“你會向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壓的人推薦這三個計劃(A,B或C)中的哪一個?您選擇的原因是什么?“是一個評估問題。評估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標準被視為個人選擇或觀點。布盧姆的問題分類具有系統(tǒng)性和等級性,能夠使學習者由簡至深地思考。
Blosser(1995)提出了封閉式問題和開放式問題。封閉式問題有限定數(shù)量的可接受答案或“正確答案”,比如“圖片中他們正在做什么?”。封閉式問題要求學習者回憶他們所學習和了解的內容。開放式問題能夠引出大量的可能反應,而不是一兩個“正確答案”,并且通常有可能激發(fā)更高層次的思考。“你認為30年后你的生活會怎樣?”就是一個很好的開放式問題。開放式問題有很多優(yōu)點。它能促進討論,鼓勵學生假設,推測,發(fā)現(xiàn)可能性,解釋和分享想法。它要求學生給出并證明他們的意見,推斷或識別含義,根據(jù)自己的價值觀和標準做出判斷。
不同問題具有促進不同思維水平的功能。因此,首先,如果教師要提出高層次思考問題,應該熟悉各種類型問題所引發(fā)的思維水平。其次,英語教師應該明確希望學生參與的認知技能和過程,然后設計能引發(fā)所需思維方式問題。在設計英語課堂問題之前,問問自己設計的問題需要學生做什么,例如回憶他們之前學習的知識,分析文章中人物之間的關系,綜合文章各關鍵信息推斷、預測結果,使用標準來判斷某些給定的信息。只有這樣,教師提問才會更加系統(tǒng)化和層次化,學生才能更積極地回答問題。
二、提問方式與技巧
1.提問語簡單明了
課堂提問應避免復雜的句子結構,否則學生要花時間去理解問題。根據(jù)問題的難度,英語教師應該清楚你給學生多少時間討論或思考它們。給出幾秒鐘后,教師可以要求某個學生回答某個簡單問題。在小組討論后,學生可以回答一些問題。教師提問還有一個誤解,就是他們總是設計簡單的問題,以便讓每個人都能正確回答問題。但是,學習者很容易失去興趣和熱情來關注這些問題。
2.關注提問方式
這樣一個問題,例如“在讀完文章‘它可能是狗的生活,但它仍然花費9000日元’后你會養(yǎng)一只狗或貓嗎?它可能會花費9000日元嗎?”會限制學生回答“狗”或“貓”或“我不知道”。然而,問題“在閱讀這篇文章后你會做什么呢?它可能會花費9000日元?”則要求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并考慮為什么選擇狗或貓或其他。教師應該嘗試用短語來表達你的問題以避免“是”或“否”的答案,除非這是你真正想要的。讓我們比較一下“如果從植物培養(yǎng)液中省略鎂,你認為植物會發(fā)生什么?”和“如果從植物培養(yǎng)液中省略鎂,你認為植物中的葉子是否會變黃?”,前者要求學生更多地思考植物中的礦物質營養(yǎng)以及鎂在葉綠素形成中的作用,而后者則激發(fā)簡單的“是/否”反應。
英語教師應該提出過程導向性問題,尋求解釋,要求評估或激發(fā)想象力。提問應該強調“如何”,“為什么”和“如果”,以及與先前信息的聯(lián)系。教師可以使用開放式問題來激發(fā)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依舊以上述文章為例,“你家里有狗嗎?你的家人每周花多少錢在寵物食品上?你會考慮給你的狗買保險嗎?讀完這篇文章后你會怎么做?”。這些問題使學生解釋自己的想法,并鼓勵學生重新思考并決定這是否確實是他或她的想法。
三、結束語
知識是通過語言和其他符號手段在課堂的社會背景下構建的。教師提問是英語課堂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好的問題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獲取和回憶知識,還可以促使他們培養(yǎng)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習慣。要提出有效問題,英語教師應該熟悉不同類型的問題,這些問題能引發(fā)不同水平的認知活動,以幫助學生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室還應當掌握提問的方式和技巧,好問題如果提出的方式方法不恰當,依舊無法成為有效問題。
參考文獻:
[1]陳俊芳.英語課堂提問與反饋方式釋讀[J].教學與管理.2015(27)
[2]劉顯國.課堂提問藝術[M].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0
[3]吳筱明.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課堂提問的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3(06)
[4]徐立群.英語課堂教師提問類型的調查與分析[J].外語界.2010(03)
[5]朱靜.提問教學在綜合英語課堂中的應用[J].教育與職業(yè).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