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國良
摘要:任務驅動法,就是教師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新課標所倡導的非接受式學習方式去完成任務。對于注重科學探究的化學學科而言,該教學法可以有效彰顯學生主體地位,故成為新課改形式下受到重視的教學方式。本文以離子晶體的教學為例簡要探討了任務驅動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高中化學;任務驅動法;教學方法應用;教學心得
概括來說,所謂任務驅動法,就是教師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新課標所倡導的非接受式學習方式去完成任務。由于它符合新課標“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基本教學理念,能夠較好地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故在近些年愈受重視。而對于注重科學探究的化學學科而言,這種教學法無疑更具使用價值。以下擬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及體會對此該教學法的應用作一簡要探討,希望對一線教師有所助益。
一、學習任務的設計
毫無疑問,學生任務作為任務驅動教學的組織核心,其設計得是否科學合理直觀關系著教學效果。一般來說,學習任務應基于課本上的知識呈現(xiàn)方式設計為一組若干個,表述清晰,能為學生提供明確的學習指引,便于學生循序漸進的完成,也便于教師在學生完成每個任務后與學生及時互動并根據(jù)學生的任務完成成果進行針對性教學。值得指出的是,新課改后人教版教材更加注重知識的生成思路,幾乎每一節(jié)中都設置有若干科學探究、思考與交流等欄目,其主要目的即在于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發(fā)揮主體作用的空間和機會,那原本與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一脈相承,因此任務設計依循于教材思路是基本原則,此外還應充分地利用課后習題,例如例如人教版選修三離子晶體部分的教學,進而將任務設計如下:
任務一:先獨立思考,完成課本79頁的科學探究,而后組內對照成果,通過討論交流達成一致,形成一份規(guī)范清晰的答案。
任務二:基于任務一中的成果,理解幾何因素和電荷因素的概念與內涵,而后組內利用老師下發(fā)到組內的材料制作NaCl和CaF2的晶胞模型,結合模型說明幾何因素和電荷因素是如何發(fā)揮作用以決定離子晶體結構的。
任務三:閱讀課本79頁的科學視野,組內合作,利用老師下發(fā)到組內的材料分別制作碳酸鹽中的二價陽離子M2+、碳酸根離子、OM分子以及CO2分子的模型,并用以演示碳酸鹽的熱分解過程。
任務四:組內合作,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課本82頁習題中的1—5題,形成一份清晰規(guī)范的答案,看哪個小組完成的又快又好。
可以看到,學習任務的設計并非如很多教師想象得那樣“花哨”,更不可脫離教材而追求所謂“新意”,某種意義上是將課本上的知識內容合理融入一系列任務之中,從而便于課堂教學的有序開展。下面來探討課堂上的具體實施,從中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學習任務所起到的作用。
二、課上的具體實施
課上引出課題并給將學生分好組后,即可展開正式的教學活動。首先,通過多媒體屏幕出示任務一,讓學生按照任務中的表述去進行。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則深入學生中間,全場巡視,督促各小組內的成員都積極參與合作學習,綜合考慮各小組任務完成情況及課堂總體進度,適時宣布任務一階段結束,然后根據(jù)各小組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針對性教學。在該任務階段的教學中,要能夠使學生切實理解配位數(shù)的概念(可以結合模型來強調),為緊接著任務二的探索奠定基礎。待無問題后即出示任務二,該階段的教學重點講清幾何因素和電荷因素,并結合模型強調其如何決定離子晶體的結構,以使學生切實理解。
而后依次出示任務三和任務四,教學過程與前相同。這樣,通過逐一出示任務、完成任務、講解任務,步步為營的完成教學活動。在任務三階段,從注重從幾種碳酸鹽的熱分解溫度和陽離子半徑的觀眾尋找規(guī)律,然后演示碳酸鈉的熱分解示意圖,突出碳酸鹽的熱分解是由于晶體中的陽離子結合碳酸根離子中的氧離子,使碳酸根離子分解為二氧化碳分析的結果。任務四階段主要是習題講評,使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的知識,并查漏補缺,對于學生出錯或解答不完善的地方給予特別強調。顯然,在這樣的過程中,不但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簡而言之就是“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較好地彰顯了任務驅動教學的內在優(yōu)勢。
綜上,本文以離子晶體的教學為離較為具體地探討了任務驅動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新的教學形勢下,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變得越來越受重視,任務驅動法作為一種可以有效彰顯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法,必將展現(xiàn)出愈來愈大的價值和優(yōu)勢。一線教師應給予其足夠重視,并結合教學實際積極探索和總結其運用之道。本文拋磚引玉,尚望同仁指教。
參考文獻
[1]安春艷. 高中化學教學任務驅動研究[J]. 高考, 2013(1):63-63.
[2]葛曉亞. 高中化學任務驅動實驗教學優(yōu)化設計策略探究[J]. 新課程導學, 2013(17).
[3]陸兆芳. 高中化學課堂“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探究[J]. 高中數(shù)理化, 2012(14):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