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薇 西瑤
摘要:英語是國際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我國高校開設英語課程,對于提升中國教育的國際化水平、增強國際競爭力有極大的裨益。本文試圖分析目前高校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對英語教學改革的思路與措施進行探討。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建議
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xù)快速健康發(fā)展,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在國際社會中的政治、經濟、文化地位隨之攀升,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對外交流也日益頻繁。很好地掌握英語這門國際通用語言,對于中國目前和今后的對外交流非常重要,也有利于當代大學生在國際舞臺上完美展示自我、積極發(fā)揮自身能量。因此,在大學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進英語教學,是現(xiàn)實發(fā)展的迫切需要。
一、高校英語教學現(xiàn)狀
1.教學模式仍比較落伍,教學方法相對陳舊。目前,我國大多數(shù)英語課堂仍沒有脫離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老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語法為中心”的“三個中心”模式仍在教學中繼續(xù)沿用著。這種模式把英語作為一種基礎知識來進行講解,而不是將其作為一種實際交流工具來做傳授。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很少甚至無法在課堂上得到語言的實踐鍛煉與實際運用的機會,這對于當代大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語言思維的形成發(fā)展都極為不利,在很大程度上引發(fā)了“聾子英語”、“啞巴英語”等不應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更有學生因為掌握書寫能力而無法在實際中應用,對英語失去學習興趣甚至產生抵觸情緒。
2.以應試為教學目的,使“教”、“學”、“用”的相互銜接出現(xiàn)脫節(jié)。在目前的高校英語教學中,考試仍是評價學生能力的主要手段,主要側重于學生的語法、詞匯、閱讀等基礎知識,對于口語交流能力基本上不予關注。這就導致大學英語教學的重心不可避免地向考試進行傾斜,學生的最主要的學習目的還是為了應對考試。這種情況在全國四、六級英語考試中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陀^上看,四、六級英語考試作為一種評價大學生英語掌握能力的手段并沒有什么問題,關鍵是很多高校對四、六級證書賦予了太多的引申含義,比如與學位、獎學金、就業(yè)推薦等掛鉤,致使英語四、六級考試過關成為大學生在學習英語中最為忙碌的事情,把過多的時間用于掌握考試必需的基礎知識,而忽略了對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3.教學班級學生人數(shù)眾多,引發(fā)教學質量提升中的一系列問題。高校擴招使受教育的群體數(shù)量不斷增加,而教學配套的軟硬件設施卻沒有及時跟進,尤其是師資力量沒有相應增長。面對眾多的學生,高校普遍了采用了大班制教學的模式,老師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一對一交流,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也無法及時與老師溝通,更沒有在課堂上展現(xiàn)自我、相互借鑒的機會。多方面的原因,使課堂英語教學一直沒有與年輕人年齡特征相適應的活潑氣氛,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既得不到發(fā)揮更談不上提高,最終導致整個教學質量得不到提升。
4.評價體系不完善,測試手段缺乏科學性。語言測試是語言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合理的、科學的測試可以促進教學的發(fā)展,反之也會誤導和干擾正常的教學。素質教育在我國已經推行多年,但截至目前,全國的高、中、小學教育還沒有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牢籠,英語測試手段還在沿襲舊有的書面考試形式,側重于基礎知識的考核,對于實際運用能力沒有較為完整的評價體系。這種情況必然導致老師教學、學生學習、教材編寫等各個環(huán)節(jié),更加側重于學生基礎知識的講解、記憶和積累,必然忽略實際運用能力。
二、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建議
1.改進教學理念,重塑教學模式。
高校英語教師應當轉變教學思路、改進教學理念,對教學目標重新進行定位,完全摒棄“以教師為中心”的落伍教學方式,改為“以學習為導向”的教學模式。要看到教只是指導、學才是關鍵,更加重視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而不只是局限于掌握詞匯、語態(tài)、語法等基礎性的英語知識。相對于中小學英語教學,高校要看到大學生即將走上社會,在英語教學中更加強調實用性,根據學生專業(yè)和社會市場需求,使學生清楚了解到就業(yè)市場對英語能力的要求,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學生學習目的和方向清楚了,教師輔以有效的教學方法,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綜合英語應用能力,才能推動教學質量的真正提高。
2.革新觀念,改變思想,達到“教”、“學”、“用”三者合一。
學校教授英語的目的,不只是為了讓學生通過考試,考試通過率并不代表著英語教學的成功。在全球化進程中,中國社會需要更多的英語人才與外界溝通,以求共同發(fā)展。可見,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運用英語與外界自由交流,這才是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所以,高校英語教學應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轉變,向提高學生的實際交流能力轉變。在此過程中,要注重兩方面的問題:一是教與學的關系。要把教育的重點放在應用上,而不是單純的語言學習;二是要明確培養(yǎng)能力這個英語教學的關鍵。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理清了教、學、用三者之間的關系,才能促使英語教學取得最佳的效果。這要求大學英語課堂上,教師要重視英語口語交際和實際應用能力,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好的語言環(huán)境和英語氛圍,帶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學生聽、說、讀、寫等各方面能力以及心理素質普遍有所提高,學習英語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發(fā)。不夸張的說,更新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方法已經刻不容緩。
3.強調教學效果,能力與知識并重。
通過對于語言的學習和積累,高校學生要能夠熟悉且合理的運用所學的語言進行溝通,這也是高校英語的目標。在教學的時候要注重語言的語法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根據實際應用合理的選擇語言知識的重點,不能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去學習。一方面,要注意讀、寫、聽、說、譯的全面發(fā)展。改革開放至今,我們與國際越來越多的交流,也獲得了非常多與外界交流甚至工作的機會。這樣作為新世紀的高素質人才,除了簡單的看懂和寫作之外,更重要的是能說,能用英文進行工作的交流,能借助基本的翻譯工具或者不用任何工具可以在某些專業(yè)的方面進行聽說讀寫的交流,這種能力是時代發(fā)展的必須要求。另一方面,要突出業(yè)務專業(yè)英語能力的培養(yǎng)。根據我國高校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語言的應用能力培養(yǎng)必須按照學生的實際工作中會面臨的各方面涉外業(yè)務英語交流活動為核心,并且教學內容和目標也要符合這一原則。在教學和學習過程中充分發(fā)揮錄像、錄音以及課件的優(yōu)勢,更加形象并且直觀地給學生展示英語語言的語境,努力地在各種條件可行與可能前提條件下,找到比較有效且合理的教學策略,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大綱修定工作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M].上海: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2]鄒曉玲.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研究[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7.
[3]劉潤清,吳一安.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筆談(六篇)[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