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
摘要:小學語文存在多種教學方法,其中一種為群文閱讀,為了提升閱讀效果,教師應在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本文分析了小學語文群文閱讀中思維導圖的作用,明確了思維導圖模式下小學群文閱讀的教學體系,以期為此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供更多的參考依據(jù)。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語文;群文閱讀
前言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進行,群文閱讀充分發(fā)揮了自身優(yōu)勢,提升了小學生的知識眼界與思維水平。相較單篇閱讀,群文閱讀避免了單篇閱讀的限制,幫助學生形成了完整的思維體系,使學生由不同方面掌握文章的實際含義,提升了閱讀水平。實際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應掌握思維導圖的應用方式,結合班級學習情況不斷創(chuàng)新,充分發(fā)揮思維導圖在群文閱讀教學中的作用。
1.小學語文群文閱讀中思維導圖的價值
小學生的思維并未完全定型,正處于思想啟蒙階段,此時教師應對其進行思維訓練。閱讀屬于思維訓練的開端,可以全面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其中群文閱讀主要以課本為主位、以學生為主體,旨在提升小學生語文素質水平,使其掌握更多有效的閱讀技巧。思維導圖有效融合了文字、直線、圖形以及顏色等因素,可以通過圖形直接表達課堂知識,使學生將關注點轉向直觀的圖形,而非單純記憶文字,提升了閱讀效果。群文閱讀與思維導圖具備一定相似性,各種知識主要通過關鍵詞進行混合,因此群文閱讀可以有效采用思維導圖模式。同時,思維導圖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與思維模式,人具備網(wǎng)狀思維,采用網(wǎng)狀放射性的思考方式,思維導圖可以將人抽象的思維轉變?yōu)榭梢妼嵨?,提高了小學生的閱讀效率。除此之外,思維導圖也可以挖掘小學生潛能,平衡了記憶、閱讀以及思維之間的關系,促進了小學生思維的均衡發(fā)展。但思維導圖教學模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對學生的閱讀水平要求較高,且內(nèi)容選擇難度較大,無法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對此,實際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深入分析群文閱讀方法,確保小學生掌握更多恰當科學的閱讀技巧。
2.基于思維導圖小學語文群文閱讀體系建設
2.1運用思維導圖獲得閱讀精華
小學語文群文閱讀體系的建立需要循序漸進,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利用思維導圖對比不同的文章,總結出文章的相似與不同之處,吸取更多的閱讀精華。比如,小學生閱讀初期階段應認識更多的字、詞、句,利用字典查閱方法認識文章中的生詞,之后在教師引導下分析整個篇章,這樣通過循序漸進的過程掌握文章的重難點內(nèi)容,確保學生建立完整的閱讀體系,提升閱讀水平。
2.2運用思維導圖掌握閱讀規(guī)律
在閱讀過程中,小學生會在大腦中存儲大量的信息,但部分信息屬于瞬間記憶。此時,語文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總結文章中的各類信息,形成閱讀規(guī)律。比如在學習兩首關于送別的古詩詞時,教師應對比兩首詩之間的異同,分析送別對象與送別方式,在小學生腦中形成思維連接,將同一主題的古詩印在小學生的腦海中,使學生可以在對比古詩含義的基礎上掌握更多的閱讀規(guī)律。
2.3運用思維導圖明晰群文閱讀
群文閱讀主要指的是語文教師利用一定方法將多篇文章結合在一起,通過對比分析方法要求學生閱讀。在群文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模式使小學生建立自身的閱讀體系,在拼接過程中拓展自身的閱讀思維廣度,提升閱讀水平。比如在學習送別詩時,教師應要求學生利用思維導圖聯(lián)想類似的送別古詩,這樣在學習一首古詩時便可以提取更多類似古詩的記憶,加強記憶效果。
3.基于思維導圖的群文閱讀教學對策
3.1利用教材功能保障閱讀質量
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做好閱讀教材的選擇工作。當前小學語文教材主要以主題為單元進行,一個單元具備一個主題背景,包含四篇課文,教師可以此為材料開展群文閱讀。例如三年級上冊六單元中包含《新奇號碼知多少》、《雷達與蝙蝠》以及《電影的誕生》等文章,這些文章共同具備科技的主題。此時語文教師應利用思維導圖進行群文閱讀的實踐,利用導圖為學生繪制知識網(wǎng),使其在腦中比較每篇文章的相似與不同之處,在明確中心主旨、關鍵詞以及寫作目的的基礎上閱讀單元中的課文。同時,為了確保學生更快的理解文章的含義,教師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整合,使學生在深刻理解下清晰理解文章的思路,深刻感受到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應用,通過類別聯(lián)想掌握更多文章的閱讀與寫作方法。
3.2搭建合理構架統(tǒng)籌主題閱讀
群文閱讀具備多樣化的結構體系,可以確保閱讀內(nèi)容的靈動性,且這種靈動結構具備一定的順序性,并非雜亂無章。比如在學習四年級下冊七單元《滴水石穿的啟蒙》、《持之以恒》以及《愚公移山》等文章時,教師應利用思維導圖整合文章內(nèi)容,實現(xiàn)群文閱讀。第一個星期時,教師應組織學生利用思維導圖預習課文;第二個星期時,教師應要求學生整理閱讀期間存在的精彩段落與生字、生詞,記錄在筆記本上,以待課上教師解答;第三個星期,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第四個星期,學生整合教材閱讀成果。整個群文閱讀過程中,學生最為關鍵的便是理解課文的中心主旨,預習階段學生便需要整體理解與把握文章的訓練要素、基本結構以及中心思想等內(nèi)容。比如在學習《愚公移山》一文時,教師應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基本結構,根據(jù)文章中的重難點內(nèi)容畫出情節(jié)圖,為學生呈現(xiàn)開闊的思維視野,間接感受愚公堅持不懈不怕困難的精神,體會持之以恒精神的實際意義。之后,在學習另外課文時,也可以利用類似方法進行群文閱讀,提升閱讀效率。
結束語
相較其他閱讀策略,思維導圖可以滿足小學生的思維方式,實現(xiàn)閱讀思維的具體化與形象化,且小學生可以通過思維導圖掌握更多的閱讀方法。但思維導圖也具備一定的局限性,教師應采用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斷豐富閱讀內(nèi)容,整合不相關的文章,促使小學生形成自身的閱讀體系,在激發(fā)閱讀動力的基礎上不斷提升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1]談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效整合[J]. 王亞雄. 學周刊. 2019(06)
[2]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J]. 李瑛. 華夏教師. 2017(10)
[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需注意的問題[J]. 王琦. 華夏教師. 2018(19)
[4]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重在培養(yǎng)興趣[J]. 李慧. 成才之路. 20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