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淳淼 戴婧
案例
提供者 哈爾濱市啟迪學校 張淳淼
教學內容:生活適應學科《神奇的針法——藏線針法2》。
教學年級:培智九年級。
教學內容分析:縫紉是大齡學生需要掌握的一項技能,關鍵動作為起針、入針、出針、繞線、退針、拉線和走線。本班學生有縫紉的學習經歷,具備簡單的縫紉基礎。本次教學的重點將放在鞏固藏線針法的連續(xù)走線動作和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計劃用3個集體教學課時完成。
目標:
康復目標:鞏固“起針、入針、出針、繞線、退針、拉線”的動作,培養(yǎng)“肩關節(jié)、肘關節(jié)、腕關節(jié)”的連續(xù)動作能力。
教學目標:將藏線針法進行實踐和應用。
生活目標:學會藏線針法并應用到生活中,滿足生活中部分縫合的需要,提高自我服務的能力。
能力需求分析:
學生關鍵能力評估:
關鍵能力差異分析及解決預案: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藏線針法2》,現(xiàn)在老師這里有一些破、舊的牛仔褲,這節(jié)課我們就運用這種針法對牛仔褲進行縫補或是美化,將它們變成有個性的牛仔褲,大家想不想試一試?那么我們先復習針法。(教師板書:藏線針法2。)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導入使學生回憶起上節(jié)課的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示破、舊的牛仔褲,引出本節(jié)課的內容,讓學生明白學到的知識可以應用到生活中。
二、復習
1.教師帶領學生復習口訣:起針、入針、出針、繞線、入針、出針、繞線……退針、拉線。(邊說邊出示PPT動畫。)讓學生利用口訣徒手練習走線路徑。
2.請一名學生到黑板前,運用教具為大家演示藏線針法 ,其他學生在下面操作。教師適當講解走線時重點要注意的地方。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走線方法的口訣可以幫助學生回憶起上節(jié)課所學的針法。請學生到黑板前面進行演示,不僅可以檢驗學生對藏線針法的掌握程度,還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信心。
三、關鍵能力的鞏固和強化
1.教師將教具分發(fā)給4名B組學生,讓學生繼續(xù)強化練習:將兩塊布(小布和筒型布)運用藏線針法縫在一起。教師對學生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個別指導,提高正確率。
2.縫紉時,教師引導生1、生2盡量針碼均勻,控制好每一針的距離及走線動作的連續(xù)性。輔助教師關注生3、生4的繞線動作和入針位置。
3.強調藏線針法的走線方式及注意事項,避免在運針時傷到自己及他人。
4.練習時,強調筒型布的拿布方法。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能力。
四、 學習結果評價
結合上一流程的實踐操作,從學生的動作能力、速度、完成質量方面進行評價。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進行實踐,培養(yǎng)學生能夠根據不同的環(huán)境需要靈活運用藏線針法的縫紉技能,實現(xiàn)服務于自我,服務于他人的最終目的。
五、關鍵能力的類化與調整
1.師:同學們,老師這里有兩類褲子:一類是破的,需要縫補;一類是舊的,需要美化。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褲子,并運用這節(jié)課我們練習的針法進行個性改裝或縫補。
2.教師出示破、舊兩類褲子,學生選擇,并進行改裝。
3.依據教師要求進行改裝,最后展示成品。
【設計意圖】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幫助學生感知藏線針法在生活中的應用。
戴婧(哈爾濱市教育研究院):
通過這篇教學設計可以看到,采用關鍵能力分析教學模式授課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對學生的評估非常細致和準確,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教師了解學生已有的能力基礎,在此基礎上進行授課,做到教學目的明確,教學方法適當,教學內容清晰,教學效果明顯。第二,為教學提供了五個核心流程,在備課時可以根據要求進行精細的準備。第三,可以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的給予解決策略和康復指導,有效地落實“一人一案”工作。第四,智力障礙學生對知識的類化和在生活中的泛化能力較弱,運用關鍵能力分析教學法可以幫助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構建在生活中的運用能力,真正做到課程生活化,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能力。
生活適應課程是一門幫助培智學校學生學會生活、融入社會的一般性課程。本課程應遵循學生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旨在培養(yǎng)學生生活自理、從事簡單家務勞動、自我保護和適應社會的能力,使他們盡可能地成為合格、獨立的社會公民。
現(xiàn)代的特殊教育只有把康復和教育融為一體,才能使殘疾學生更好地、更早地融入主流社會。不僅要讓康復強壯肢體,更要讓教育武裝頭腦。
編輯∕韓曉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