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育改革逐漸深入的背景下,我國的高等職業(yè)教育走上了內(nèi)涵發(fā)展的臺階,而高等職業(yè)院校的學生管理也開始應用新型的管理模式。在高職院校中,學生管理應該堅持以人為本,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柔性管理理念和管理原則,通過有效的溝通交流深入理解、關懷學生發(fā)展、教育,以此提升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水平。本文就柔性管理理念在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職院校;柔性管理;學生管理;運用
隨著教育事業(yè)的深入發(fā)展,高職院校的建設和管理教育進入我們的視野,高職院校發(fā)展勢頭良好,規(guī)模不斷擴大,學生人數(shù)也在逐年增多,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問題也成為高職院校教育的一個重大問題。那么如何進行學生管理呢?在幾十年前,學生管理一直貫徹剛性教育的理念,堅持教師威嚴不可動搖,逐漸忽視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需求,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造成了許多不好影響。在社會日益進步的今天,我們堅持人權、平等,每一個學生的利益與合理訴求都應該得到教師的關注。因此,面對學生管理工作時,我們提出了與剛性管理相對的柔性管理理念。通過平等、尊重、互相理解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更能和思維活躍、性格張揚的新一代年輕人產(chǎn)生共鳴,更好進行管理,也能保證以積極健康的方式引導學生發(fā)展。
一、柔性管理的溯源與學生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作為一種管理理念最早是應用于企業(yè)管理領域的。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柔性管理”由行為科學派學者提出。他們主張在現(xiàn)代化的企業(yè)管理應該貫徹人格化管理的原則,以人為中心,根據(jù)企業(yè)共同的文化氛圍和價值取向進行管理,以此提高企業(yè)的向心力、凝聚力。在柔性管理原則下,企業(yè)員工由單純的被管理者向管理主體與客體合為一體的角色轉變。在我國,“柔性”一詞在古代哲學家中就已經(jīng)有所闡發(fā)。孔子提出的“以民為本”,孟子提出的“君舟民水”,老子提出的以柔勝剛等都是柔性管理的萌芽。
將柔性管理運用到學生管理中有重要意義。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進步,學生面對的是多元的文化,多元的價值觀,這些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而他們正處在一個渴望成熟但心理尚未成熟、缺少承擔責任的能力的年紀,在接受外界紛雜難辨的信息時,往往不夠成熟,欠缺考慮,容易被誤導,被引誘,對他們尚且構建中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造成沉重的打擊。對于這個年紀的學生,運用柔性管理的策略能夠很好地尊重學生的個性,迎合學生不被管束、追求平等和權利的心理,注重人文關懷,挖掘、培養(yǎng)學生的自律能力、自我管理意識,把學生當作獨立完整的個人主體,實現(xiàn)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管理、學生的自我管理,有效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這種方法避免了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做出不理智行為,真正實現(xiàn)教師啟發(fā)和引導的作用,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中對學生的不當行為進行矯正,使學生的人格得到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實現(xiàn)高職院校教育與發(fā)展的目的。
二、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弊端
1、在學生管理體制上缺少柔性的管理制度
在現(xiàn)行的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中,既缺乏機動靈活的管理體制,考慮到多種情況下學生行為的適當性,而且對于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又設置了過多的門門框框。新時代的學生,個性比較張揚,思想更加開闊,每個學生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想法,行為上也可以看到時代開放的特點。這就意味著,學生對于過多規(guī)章制度的約束不耐煩,甚至產(chǎn)生嚴重的叛逆心理,把高職院校當成是一個僵化死板制度的洪水猛獸,與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高職院校初衷背道而馳。這種情況就是由于學校的管理工作不到位,不能與時俱進,適應學生的身心特點,只想著強制控制,而忽視了柔性管理的靈活性。對此,學校和教師都應當對管理制度進行反思。
2、在管理策略上缺少以人為本的管理方法
當前許多高職院校和教師還沒有認識到,學生與教師不是從屬關系,每個學生都是獨立完整的個體,是與他們平等對話、互相尊重的存在??床坏竭@一點,高職院校在應對學生問題上就缺少了柔性、和風細雨的管理措施,缺乏學生需要的人文關懷,不能滿足學生被理解的渴望,所以學生與學校與老師漸行漸遠,彼此關系惡化,其行為和言語在學生那里也沒有了信服力,教育者最終失去了教育、引導學生的機會。這樣嚴苛、剛硬的管理方法如何做到讓學生健康自由發(fā)展?
3、在管理理念上缺少理解溝通的管理原則
正因為高職院校在根本上沒有與學生溝通交流;沒有深入到學生心理;沒有看到學生的階段身心特點,學生所處的實際情況、實際需要,所以高職院校在學生管理中管理方法不合時宜,管理理念老舊落后。每一個學生都有合理訴求,都希望被重視、被關懷,好的管理應當是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以人為本。但是令人失望的是,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只強制對待學生,使學生在學校生活、學習壓抑,限制了學生對世界的自由認識,不會產(chǎn)生對事物的思考和評價,這必然導致學生人格的不健全。同時,學生在這樣的壓抑環(huán)境下,不能發(fā)展培養(yǎng)起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對未來個人的學習、生活、工作都是無益的,很難勝任他們未來在社會中擔當?shù)慕巧?/p>
三、高職院校中柔性管理的應用措施
1、完善管理制度,創(chuàng)新管理理念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要堅持以人為本,切實關懷學生,了解學生,從學生角度完善原有的管理制度,對不利于學生身心發(fā)展,不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制度重新斟酌考慮,予以廢置,給予學生更多個人發(fā)展的空間。高職院校的管理者在學生工作中創(chuàng)新管理理念,注意引導學生,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設身處地的考慮學生的行為、思想。把自己放在一個傾聽者的角度上,由單一的管理變?yōu)榉张c溝通,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看到自己的長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發(fā)展自己,制定長遠的目標與發(fā)展規(guī)劃。同樣,管理者在溝通理解的過程中要做到身份認知平等,看到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根據(jù)學生性格、身心需要理解關懷學生。
另外,完善柔性教育的評價體系,將教育評價體系從他評為主轉向學生自評與他評的良好結合。在評價中,把原來以成績?yōu)橹鞯脑u價標準變成評價標準德智并重,評價對象多元,評價方法靈活的評價體系,真正實現(xiàn)學生自由發(fā)展為出發(fā)點,實現(xiàn)教育的升華。
2、應用靈活、柔軟的管理辦法
在教學管理中,運用柔性管理方法,貼近學生,解決學生實際問題。例如,根據(jù)要求,高職院校設立了心理咨詢室,然而它并沒有發(fā)揮到預期的作用。高校要重視心理咨詢中心的作用,積極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從心理上對學生進行情感振奮。目前高校學生由于心理問題導致輕生的案例甚多,尤其是年紀較小的學生,他們生活優(yōu)越,從小到大很好地被家人、學校保護起來,心理單純又脆弱,沒有抗壓能力,在遇到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就想逃避、放棄。因此在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中要尤為重視學生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健康,通過心理疏導進行減壓,加強對學生的情感鼓勵。實施柔性教育,要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上,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促使學生將教育管理自覺內(nèi)化為學生自身的行為習慣。
3、以情育人,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怎樣以一種春風化雨的態(tài)度,潛移默化的方式進行學生管理,引導學生健康向上呢?最行之有效的就是校園文化了。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文化血脈、精神基因的積淀,在這其中流動著著前輩學者嚴謹治學的精神、錚錚傲骨的風姿,也有著師長的以身示范,周圍同學的澎湃向上,是歷史與師弟啊的會和、碰撞、交融是學校精神面貌的體現(xiàn)。建設校園文化,通過建設廣播站、開展社團活動、創(chuàng)辦校園刊物、建設校園門戶網(wǎng)站等等,將良好的校園文明落實到實處,也能夠增進學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另外,重視校園基礎設施的建設,例如圖書館、電子閱覽室、英語角等,以此提高學生精神文化素養(yǎng),使學生不自覺中完善發(fā)展自己。在學生管理過程中,讓學生參與到學校發(fā)展中來,使學生對學校的發(fā)展有相對統(tǒng)一的認識,并引導學生的理解,接受和認同,最終內(nèi)化為自身行為的標桿,指導自己的行為。
4、樹立學生自主管理的意識
在學生管理中以人為本就是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本要求教育者把學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能動性,教會學生如何自我管理,挖掘學生的潛力。教師要鼓勵學生自我管理,自己設定自己的目標規(guī)劃,自己約束自己的行為,充分學會自護和獨立。同時,學校應當給予學生民主管理的機會,創(chuàng)造自主管理、民主管理的平臺,讓學生有地方實踐自己的想法,做好主人翁。
推行以人為本的柔性管理在大力實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正當其時。將柔性管理應用到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中,既有效管理學生,推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也能夠提高高職院校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參考文獻:
[1]阮文杰.柔性管理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探討與實踐[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6(2):101-103.
[2]朱露露.淺談柔性管理在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J].時代教育,2015 (7).
[3]唐華山.軟繩捆硬柴――柔性化管理的力量[M].廣州:廣東經(jīng)濟出版社,2006.
[4]張琪.柔性管理在高職院校科研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晉城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 (4).
[5]鄭其緒.柔性管理[M].北京: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2006.
[6]周磊.柔性管理在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實現(xiàn)[J].濱州職業(yè)學院會計學院,2014 (7).
[7]侯大銘.淺論柔性管理在現(xiàn)代管理中的應用[J].高校后勤研究,2004(6):23-24.
[8]稻香.柔性管理[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劉天明(1984.3)男,漢族,山東濟寧人,碩士,講師,從事文學理論、高校學生工作、高校行政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