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家芬
[摘? ?要]當前初中作文教學存在不少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即為學生缺乏對現(xiàn)實和自我的關注。針對以上問題,文章先從寫作生活化、方法多元化兩個角度介紹了在寫作教學時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的方法;又從正確認知、敢于表達、個性發(fā)展三個角度,闡述了教師應該如何引導學生關注自我,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初中;作文教學;關注現(xiàn)實;關注自我
[中圖分類號]? ? G633.3?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19)15-0007-02
寫作不僅可以體現(xiàn)學生對漢語文字的掌控和運用情況,還關系到學生思想情感的表達,以及人文意識的體現(xiàn),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重要位置。當前初中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空洞無物、缺乏活力、真實度低、千篇一律等弊端,同時很多中學仍然要求學生寫作臉譜化、套路化的議論文,這使得學生在自我情感表達和關注現(xiàn)實生活方面明顯有所欠缺。
一、初中作文教學之關注現(xiàn)實
1.寫作生活化
寫作離不開現(xiàn)實生活,就像魚兒離不開水。一篇作文七八百字,如果言之無物,或者說得云里霧里,或者給人一種死氣沉沉的感受,便難以引起讀者的共鳴。以最常見的議論文寫作為例,學生所舉的例子大都是司馬遷、蘇軾、居里夫人等名人事跡,但這些事例能論證的主題往往不只一個。這樣寫出的議論文缺少靈氣,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舊八股,也容易令人感覺到缺乏現(xiàn)實生活氣息。其實,在議論文寫作中未必要唱高調(diào),舉名人事例來論證。如果既能把當下的生活、身邊的人和事融入其中,反映現(xiàn)代人的心理,做到議論夾雜抒情,又能保證論據(jù)充足,且比較生活化,就定能大大增強感染力。
《大自然的語言》是篇科技小品文,文章語言簡潔易懂,且層次清晰,保持著邏輯結構的嚴謹。講完這篇課文后,教師讓學生以“自然”為題作文,很多學生還停留在幻想中,寫出的文章幾乎都是在無病呻吟。而有部分學生則關注到了現(xiàn)實,他們中有以環(huán)境污染與防治為主題進行寫作的。對比之下,后者才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且能傳遞一定的價值觀。
初中生還未步入社會,他們基本活躍在校園、家庭之間,但通過網(wǎng)絡和自媒體,他們對現(xiàn)代社會并不陌生。何為寫作生活化?即將與家人互動中的感悟,與教師、同學相處的過程中受到的啟發(fā)等體現(xiàn)在作文中。與此同時,在寫作中是否能夠聯(lián)想到留守兒童、空巢老人、校園霸凌事件等,便決定著其作文的立意高度和對現(xiàn)實的關注度。因此,在初中作文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面對現(xiàn)實,擁抱生活,表達自我。
2.方法多元化
那么,該如何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方法有很多。
首先,學會觀察,善于總結。以魯迅的《孔乙己》為例,作者在文中寫道:“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币惶岬娇滓壹?,學生腦海中就會浮現(xiàn)出一個高高瘦瘦、窮困潦倒的落魄文人形象。作者通過觀察,通過對孔乙己肖像、動作等的描寫,將人物心理準確地表達了出來。作者旨在揭露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所以觀察的方向、重點和描寫都是有明確方向的,絕非隨意寫作。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提高觀察能力。對于學生來說,他們一方面要增加生活閱歷,善于換位思考,通過對比等途徑發(fā)現(xiàn)新穎的內(nèi)容;另一方面,要提高感知感受能力。比如在描寫人物時,學生應清楚要描寫的人物的性格特點,然后回憶生活中與此相關的事情,感情要從心而生,通過對語言的組織,或借助一些寫作技巧來最終呈現(xiàn)。
其次,拓展閱讀,關注時事。寫作除了要有天賦(主要是指對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還要有知識積累、生活閱歷、想象力。古往今來,每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都是在特定時代背景下出現(xiàn)的,無論直述還是暗寫,都會反映當時的社會狀況。初中生寫作文亦當如此。近些年,網(wǎng)絡文學泛濫,初中生受其影響很大,表現(xiàn)在他們在寫作時容易陷入閉門造車、架空虛構、肆意夸大等誤區(qū)。這就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有益的閱讀,除了教材內(nèi)容,還要積極閱讀課外書籍。同時,讓學生明白在寫作時運用古詩詞,往往能夠給作文增光添彩;堅持寫日記、周記,養(yǎng)成習慣后對鍛煉寫作能力大有裨益。教師要凈化校園網(wǎng)絡環(huán)境,引導學生客觀認識當前社會,敢于揭露一些丑惡現(xiàn)象。當然這并不意味學生要在網(wǎng)上進行憤青式的唾罵,而是表明學生不僅要關注現(xiàn)象表面,還要了解背后錯綜復雜的關系,學會理性思考。
二、初中作文教學之關注自我
1.正確認知
文如其人,文章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行和人生態(tài)度。由于成長環(huán)境、興趣愛好等因素不同,學生之間必然存在著巨大差異,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不能試圖將學生統(tǒng)一化,而應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認識自己。面對冬雪,有的學生會聯(lián)想到親情,有的學生會聯(lián)想到友情,有的學生會聯(lián)想到愛情……可見,作文也可以是五彩斑斕的,前提是在寫作時學生不能失去自我,一旦沒了自我,沒了個性,寫出的作文就會變得千篇一律,死氣沉沉。初中生的三觀尚未穩(wěn)定,且處在叛逆期,教師需要恩威并施,合理引導,強化學生自我反思意識,讓學生學會寫日記、傾聽他人意見等。很多初中生都比較迷茫,混沌度日,教師可幫助他們挖掘所長,培養(yǎng)興趣,通過“說自己的小故事”“一句話評論時事”等活動加強對學生的鍛煉,讓他們逐步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
2.敢于表達
學生不僅要正確認知自己還要敢于表達。表達方式也有很多種,寫作只是其中的一種,為了能夠更好地表達,學生必須保證有足夠的“料”,這就涉及前面提到的增加閱讀量和生活體驗。教師可在班級內(nèi)部開展諸如“詩詞朗誦”“故事大王”“新聞播報員”“作文小明星”等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并予以參加者相應的獎勵。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能積累寫作素材,還能夠鍛煉表達能力,而表達能力的提升與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F(xiàn)代社會有很多美好進步,也有很多弊病不足,教師不妨組織學生圍繞某一熱點話題進行思辨,讓他們多聆聽其他學生的觀點,有利于拓展他們的思維。
3.個性發(fā)展
素質(zhì)教育強調(diào)教師要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發(fā)展個性,在引導學生健康成長的過程中,盡可能地幫助他們實現(xiàn)自我價值。所以,在校園生活體驗和課堂教學之外,教師還要創(chuàng)建開放課堂,鼓勵學生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觀察體驗。如城市的快速發(fā)展大幅度提升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同時也帶來了污染、就業(yè)壓力大等社會性問題。教師可以利用周末或者假期,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通過細心觀察、用心感受,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形成熱愛生活、善于觀察總結、敢于展現(xiàn)自我的個性,這有利于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教師若想改善初中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提高學生的整體水平,就必須以現(xiàn)實生活為根基,鼓勵學生個性寫作,這樣才能起到群芳競艷的效果。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思考、常記筆記、敢于表達的意識和習慣,并通過專項訓練,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 參? ? 考? ? 文? ? 獻? ]
[1]? 高琳.對初中個性化作文教學的若干思考[J].語數(shù)外學習(初中版下旬),2014(8):80.
[2]? 熊瑜.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23):99.
[3]? 李鉆華.關注生活,關照自我,突破作文教學的“瓶頸”[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2(6):63-64.
[4]? 劉柳.用我手寫我心:淺談初中作文教學如何做到“以人為本”[J].語文學刊,2012(4):89-90.
[5]? 范淑君.初中作文教學的思維拓展與創(chuàng)新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6(11):4.
(責任編輯? ?農(nóng)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