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燕 周帥
[摘要] 目的 了解上海市某街道居家養(yǎng)老服務需求狀況,探討發(fā)展居家養(yǎng)老服務的有效途徑。方法 選取上海市某街道150名60歲以上的常住人口作為調查對象進行入戶問卷調查。結果 68.8%為獨居老年人或純老家庭,60.7%有慢性病,72.6%有健康體檢的需求,61.5%有社區(qū)圖書館的需求,84.2%有打掃衛(wèi)生需求,92.3%有與同齡人交流的需求,52.5%有法律幫助的需求。結論 被調查老人家庭困難,獨居老人和純老家庭居多,多有慢性病,對預防性保健服務、社區(qū)文體活動及設施、基本生活照料、與人交流溝通的需求極為迫切。
[關鍵詞] 老年人;居家養(yǎng)老;服務需求
[中圖分類號] R19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1(c)-0001-04
上海是我國人口老齡化時間最早、程度最高的城市,也是我國發(fā)展居家養(yǎng)老服務最早的城市之一。伴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劇和家庭養(yǎng)老功能的弱化,社區(qū)居家養(yǎng)老已成為符合老年人特點與需求的新型養(yǎng)老模式[1]。然而我國的居家養(yǎng)老服務開展時間較短、居家養(yǎng)老服務體系尚未完善,存在服務設施缺乏,功能不完善;服務內容單一,層次低等眾多問題[2],需要在了解老年人的居家養(yǎng)老服務需求的基礎上不斷改進。該研究以人口老齡化、高齡化較為顯著的上海市某街道的老年人150名為對象,調查老年人的居家養(yǎng)老服務需求,為制定社區(qū)居家養(yǎng)老服務對策提供參考。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在上海市某街道開展居家養(yǎng)老服務的社區(qū)中,隨機抽取150名年齡60歲以上的老年人作為調查對象。
1.2? 問卷調查
該研究采用自行設計的《老年服務需求調查問卷》進行一對一入戶調查。調查內容主要包括調查對象的基本信息、社區(qū)養(yǎng)老服務的需求意向等,調查時間為2016年10月。
1.3?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及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2.1.1 調查對象的人口社會學特征? 該次共發(fā)放問卷150份,收回有效問卷135份,有效回收率90.0%。在調查的135人中,男37名(27.4%),女98名(72.6%);年齡在60~89歲,平均年齡(69.54±9.03)歲,中值68.0歲;已婚且配偶健在71名(52.6%),喪偶38名(28.1%);未婚18名(13.3%),分居3名(2.2%);文化程度方面,初中49名(36.3%),高中36名(26.7%),本科/??萍耙陨?6名(19.3%),中專/中技/技工學校和小學及以下12名(8.9%);月收入方面,2 000~4 000元95人(70.4%),4 000~6 000元22名(16.3%),8 000元以上僅3名(2.2%);工作單位性質方面,曾在國企工作79人(58.5%),事業(yè)單位人員27名(20.0%),農民1名(0.7%);27名享受了居家養(yǎng)老補貼(20.0%)。見表1。
2.1.2 調查對象的居住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48名(35.5%)老人獨居,45名(33.3%)老人與配偶同住,15名(11.1%)老人與子女同住,26名(19.3%)老人與配偶子女同住,1名老人與保姆同住。見表2。
2.1.3 調查對象的自報健康狀況? 135位老人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做了評價,86名(63.7%)認為自己的身體狀況一般,31名(23.0%)認為自己的身體狀況很好/較好,18名(13.3%)認為自己的身體狀況不太好/很不好;82名(60.7%)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心臟病、慢性支氣管炎、痛風、腦溢血、腦梗、冠心病等一種或多種慢性病。見表3。
2.2? 社區(qū)居家養(yǎng)老服務需求情況
該研究對老年人所迫切需要的養(yǎng)老服務包括生活照料、醫(yī)療護理、文化娛樂、心理需求、法律幫助五個方面進行調查。調查對象對五種養(yǎng)老服務需求進行重要性排序,排序第一位到第五位分別賦值5、4、3、2、1分,最后計算五種養(yǎng)老服務的總得分。根據得分排名,發(fā)現老年人需要的養(yǎng)老服務按迫切性從高到低依次為:醫(yī)療服務、文化娛樂、生活照料、心理需求、法律幫助。但前3項醫(yī)療護理、文化娛樂、生活照料的總得分差距較小。見表4。
表4? 調查對象所的養(yǎng)老服務需求
2.2.1 醫(yī)療護理類服務需求? 針對街道或社區(qū)提供的八項健康服務:①健康體檢;②測血壓;③健康咨詢;④上門醫(yī)療護理服務;⑤健康講座、指導;⑥測血糖;⑦服藥指導;⑧陪同看病。調查對象認為最需要的健康服務前3項依次是:健康體檢98名(72.6%)、測血壓74名(52.6%),健康咨詢58名(43.0%)。見表5。
2.2.2 文化娛樂活動類服務需求? 針對政府部門提供或組織的文化娛樂活動:①社區(qū)圖書館;②社區(qū)棋牌室;③健身場所設施;④組織唱歌、跳舞、看電影、太極拳等活動;⑤旅游;⑥老年志愿者活動;⑦老年大學。調查對象認為最需要的文化娛樂活動前3項依次是:社區(qū)圖書館83名(61.5%),旅游69名(51.1%),組織唱歌、跳舞、看電影、太極拳等活動66名(48.9%)。見表5。
2.2.3 生活照顧類服務需求? 對于政府部門提供的13項生活照顧類服務:①送餐;②做飯;③喂飯;④助浴;⑤理發(fā);⑥擦身;⑦洗衣更衣;⑧打掃衛(wèi)生;⑨購物或藥品;⑩代領工資;? ?代繳公共事業(yè)費;? ?陪同散步。19名老人對此做出回答,最希望獲得政府提供的生活照顧服務中的前三項依次是:16人需要打掃衛(wèi)生,占84.2%;13人需要送餐,占68.4%;9人需要理發(fā),占47.4%。見表5。
2.2.4 心理方面服務需求? 針對政府部門提供的心理方面服務:①同齡人交流(個人上門);②同齡人交流(集體談心);③志愿者陪同聊天;④專業(yè)人員提供的心理支持;⑤為老年人讀書讀報。21名老人對此進行回答,最需要的心理方面服務前3項依次是:同齡人交流(集體談心)19名(92.3%),志愿者陪同聊天18名(84.6%),同齡人交流(個人上門)和專業(yè)人員提供心理支持均有11名(53.8%)。見表5。
2.2.5 法律服務需求? 40名老人對政府部門提供的法律服務幫助需求做出回答,11名(27.5%)需要法律知識宣傳幫助,21名(52.5%)需要法律咨詢幫助,8名(20.0%)需要法律援助。見表5。
3? 討論
居家養(yǎng)老服務是指政府和社會力量依托社區(qū),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務的一種服務形式。居家養(yǎng)老是大多數老年人愿意選擇并且符合我國國情的養(yǎng)老方式[3]。社區(qū)提供的養(yǎng)老服務直接影響著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但是由于地區(qū)發(fā)展不平衡,各社區(qū)能夠提供的養(yǎng)老服務項目與服務內容也不盡相同,因此在高齡化和老齡化背景下,如何采取各種措施加大老年服務供給,滿足不同老年人的個性化的養(yǎng)老需求顯得尤為重要。
3.1? 純老家庭、獨居老人居多,建立應急機制應重點關注
該次調查對象平均年齡在(69.54±9.03)歲,年齡較大,家庭經濟狀況也不是很好,月收入多在2 000~4 000元之間(70.4%),且未享受過居家養(yǎng)老服務補貼,需要基本的生活照顧,如打掃衛(wèi)生(84.2%)、送餐(68.4%)、理發(fā)(47.4%)。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很多成家的子女不再與父母同住,很多老人喪偶后獨自居住,純老家庭和獨居老人家庭的比例就會越來越大,該次研究中二者的比例之和過半(68.8%)。純老家庭和獨居老人經常會面臨著經濟困難、健康狀況差、缺乏照顧,當老年人在面臨疾病或者突發(fā)事件的時候,得不到子女及他人的幫助[4]。因此,針對這類特殊的老年群體,特別是純老家庭、 喪偶獨居老人、高齡老人等更應當建立應急機制,給予特別的關照,保證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
3.2? 慢病患者眾多,預防性保健服務需求突出
該次調查有60.7%老年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心臟病、慢性支氣管炎、痛風、腦溢血、腦梗、冠心病等一種或多種慢性病,認為最需要的健康服務前三項依次是:健康體檢(72.6%)、測血壓(52.6%),健康咨詢(43.0%),由此可見老年人雖然多數患有慢性病,但是由于保健意識比較強,對預防性保健服務需求突出。因此,社區(qū)有必要加大對預防保健性服務的供給,如增加服務的次數,延長服務時間,加大服務宣傳力度等。
3.3? 社區(qū)文體活動設施空間和項目急需拓展,老年人精神需求不容忽視
運動功能減弱、社會支持不足、人際交往能力下降等因素容易導致老年人尤其是純性老年家庭、獨居老年人軀體與心理的疾病。因此在加大醫(yī)療保健服務力度的基礎上,也要注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該次調查顯示調查老年人認為最需要的文化娛樂活動前3項依次是:社區(qū)圖書館(61.5%),旅游(51.1%),組織唱歌、跳舞、看電影、太極拳等活動(48.9%)。可見,老年人對社區(qū)文體活動設施空間需求很大。政府和社區(qū)要建立健全完善社區(qū)硬件設施,依據老年人口的分布特點合理規(guī)劃城市用地,差異化配置養(yǎng)老服務設施,不斷拓展老年人室內外活動設施與空間(如圖書館、棋牌室、健身室等),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唱歌、跳舞、看電影、太極拳等活動),鼓勵老年人走出家門積極參與其中,為老年人營造一個和諧、舒適的養(yǎng)老環(huán)境,豐富其精神生活。另外,在心理需求方面,92.3%的老年人需要與同齡人交流,84.6%老年人需要志愿者陪同聊天,53.8%的老年人需要個人上門或專業(yè)人員提供心理支持。說明老年人尤其是獨居老年人由于長期孤獨、缺少親情的慰藉、容易發(fā)生心理問題,需要來自家庭、社會的關心與幫助。因此,政府和社區(qū)要積極成立心理支持隊伍,積極提供心理健康宣教、心理咨詢、談心聊天、心理疏導和探訪服務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5]。
[參考文獻]
[1]? 嚴鴻興,王建駿,張悅.居家養(yǎng)老現狀、模式及前景探討[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1,9(5):768-770.
[2]? 沈超,邢鳳梅,張小麗.老年人居家養(yǎng)老服務需求調查及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13(36):3288-3290.
[3]? 成華威.長春市老年人社區(qū)居家養(yǎng)老務需求調查[J].中國農村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16,36(6):722-724.
[4]? 李煥,張小曼,吳曉璐,等.社區(qū)老年人居家養(yǎng)老服務需求調查[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5):1171-1173.
[5]? 曹梅娟,陳凌玉.城市獨居老年人居家養(yǎng)老服務需求調查[J].護理研究,2012,26(6):1469-1471.
(收稿日期:2018-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