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永杰
摘 要:在地理學習過程中,學生難免存在很多學習漏洞和短板。為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教師應結合對學情的了解找到教學的基準點,強化教學互動,彌補漏洞,通過精細化教學設計補齊學生學習中的短板。
關鍵詞:高中地理;短板;漏洞;綜合能力;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5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12-0099-01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推進的過程中,地理教師的觀念也在悄然發(fā)生著變革,重視學生在地理課堂上的獲得感,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思維過程,激勵學生主動展示自己的發(fā)現,正成為當前課堂教學的新情形。但教師們也發(fā)現,受制于教學時間少、教學內容多、教學要求高等因素,若教師不能科學謀劃,設法幫助學生破解學習地理時存在的明顯短板、漏洞,學生的學習效果提升就會止步不前。本文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對學生地理學習中的短板與漏洞破解路徑進行論述。
一、盡快摸清學情,找準教學的基準點
想真正幫助學生在更短的時間內有更大的進步,教師必須盡快摸清學情。不同學段、不同班級的學生學習情況均不一樣,如理科生在學習自然地理時往往比較便利,文科生學習人文地理時對學習內容理解難度較小;男生對相對抽象的知識理解快,女生對記憶內容達成度較好等。此外,初中階段對地理學科重視不夠,進入高中若教師不滲透學科重要性的介紹,學生在地理課上就容易松懈。在進入新的教學內容前,教師在地理自主學習時間安排預習和復習任務,下發(fā)導學案并及時收回,可以盡快掌握學生對前面知識點的學習狀況,把握他們對即將學習內容的認知程度,為接下來的新授課教學安排提供參考。例如,在教學“地球的運動”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根據對學生學習基礎的了解,提前安排一些內容進行滲透:經緯線、經緯度;東西方向、東西半球、南北方向、南北半球;地球自轉與公轉的方向、速度及周期。在進入課堂教學前,教師還可播放一些人們生產生活中和地球運動相關的知識介紹,讓學生對學習這部分內容產生興趣,愿意積極參與,用所學知識解釋這些地理現象。對學情的了解除課前外,還可以在一段內容結束后進行抽查,也可以發(fā)放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在學習時存在的知識理解難點,掌握學生們對教師教學方式的意見等。只有教師及時掌握了學生的情況,才能找到他們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實現學習效果的優(yōu)化。
二、強化教學互動,幫助學生彌補漏洞
教學絕不是教師或者是學生單一的展示。教師一講到底或者完全放任學生,讓學生自學,均難以確保教學效果達到最優(yōu)化。教學一定是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多維互動過程,學生將各自在學習中的思維過程進行展示,教師及時找到學生在學習時存在的主要漏洞,迅速彌補。例如,在進行試卷講評課時,教師除了可將學生錯誤率較高的題作重點講授,還可以讓能夠解決較難題目的學生來介紹自己在解決這一問題時思考的過程,讓能力較弱的學生介紹自己解決簡單問題的過程。學生也可以對自己存在疑問的題目請其他同學進行講解,大家均難以理解的教師集中講授。在學生自我思索、學習小組進行討論后,知識點在學生之間反復強化,學生會及時將自己學習時存在的主要漏洞進行彌補。學生在學習時所存在的漏洞其實可以理解為影響他們學業(yè)成績的知識盲區(qū)。教師帶領他們逐一夯實基礎,完善知識結構,則學生面對測試時對于基礎性題目解決正確率就會顯著提升,避免低級錯誤多次出現。教師要及時轉變角色,在教學時盡可能鼓勵學生主動暴露自己學習中的漏洞,設法自我完善,自己無法解決應及時求助其他同學、教師,盡量不讓問題遺留。
三、優(yōu)化教學設計,補齊學生學習短板
根據木桶理論,木桶的容量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教師需要知曉影響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各個要素,在進行教學時根據學生的短板分別給出對應的教學設計方案來解決。影響學生地理學習效果的要素有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及已有知識積累、地理教師教學業(yè)務水平、學校對學科的重視與投入程度等。在新接起始班級時,教師可結合當前的高考方案對學生做滲透,引起學生必要的重視,再在后期的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到學科的實際應用價值而對學科學習更加興趣盎然。在教學自然地理部分內容時,教師必須盡可能引用和生活聯系較為密切的案例,引導學生使用所學習的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盡量讓較為抽象的知識點具體化;在教學人文地理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自己從教師所展示的案例中找到規(guī)律,如根據某城市空間結構分析各種功能區(qū)的位置及其設置原因等。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需要考慮到影響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對應性幫助學生將短板問題解決以提升學生的能力。
總之,想要彌補學生知識的漏洞與短板,教師應在教學中做好細化的學生情況了解,對應具體的教學預案,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學生延展自己的地理思維,使學生逐步具備較強的地理知識應用與遷移能力,讓學生在地理課堂上真正獲得知識,提高地理素養(yǎng),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李紅.高中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構建與培養(yǎng)策略[J].教育探索,2016(05).
[2]張旭如.促進有意義學習的地理教學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2014(05).
[3]周海魚,王宇.例談高中地理教學中綜合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地理教學,2017(24).
[4]林敏.基于地理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逆向教學設計——以高中地理“正午太陽高度角”為例[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