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虎鋒 張依凡
摘? ?要:信息披露是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363家P2P網貸平臺2017年2月至7月的月度面板數據,采用聯立方程模型實證分析了管理層信息披露對P2P網貸平臺出借人信任的影響,得到如下研究結論:(1)P2P網貸平臺披露的管理層人數越多越有利于提高出借人對平臺的信任;(2)出借人傾向于信任董事長具有較高學歷和海外經歷的P2P網貸平臺,而傾向于不信任董事長具有互聯網從業(yè)背景的平臺;(3)管理團隊中,高學歷人數占比和擁有海外經歷人數占比越高,越有利于增強出借人對平臺的信任,而互聯網從業(yè)經歷人數占比越高則不利于出借人對平臺的信任。提高透明度能夠增強出借人對P2P網貸平臺的信任。
關鍵詞:管理層特征;信息披露;P2P網貸;出借人信任
中圖分類號:F830.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2265(2019)01-0062-09
DOI:10.19647/j.cnki.37-1462/f.2019.01.007
P2P網絡借貸(簡稱P2P網貸)是個人之間通過網絡平臺進行的直接借貸交易,是互聯網金融的主要模式之一。然而伴隨著P2P網貸平臺的大量上線,平臺跑路、非法集資等問題頻發(fā),不僅使出借人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也使P2P網貸行業(yè)的社會聲譽嚴重受損。根據網貸之家的統(tǒng)計,截至2017年末中國累計上線5970家P2P網貸平臺,其中問題平臺4039家,占平臺總數的67.65%。過高的問題平臺占比,表面上是由于外部監(jiān)管缺位導致平臺的野蠻生長,而本質上是由于出借人與P2P網貸平臺、出借人與借款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使得虛假宣傳、假標、自融等欺詐行為肆意滋生。根據信號傳遞理論,高質量的信息披露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從而有效化解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因此,原中國銀行業(yè)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發(fā)布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yè)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銀監(jiān)辦發(fā)[2017]113號,以下簡稱《指引》),明確了P2P網貸信息披露應包括的內容和應遵循的標準。在P2P網貸問題頻發(fā)的大環(huán)境下,監(jiān)管部門希望借助提高信息披露水平來提升P2P網貸的透明度,降低出借人與P2P網貸平臺、出借人與借款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進而對P2P網貸平臺形成制約和規(guī)范。Hambrick 和Mason在1984年提出的“高層梯隊理論”指出,高層管理團隊的特征會顯著影響公司的戰(zhàn)略選擇,與公司經營績效關系密切。鑒于此,本文主要關注管理層信息披露對P2P網貸平臺出借人平臺信任的影響,其中主要包括:P2P網貸平臺的信息披露情況如何?管理層信息披露是否影響出借人對P2P網貸平臺的信任?管理層的哪些信息會影響出借人對P2P網貸平臺的信任?為回答以上問題,本文基于363家P2P網貸平臺的數據,運用聯立方程模型,從平臺層面分析了管理層信息披露對P2P網貸平臺出借人信任的影響,為規(guī)范P2P網絡借款平臺信息披露提供借鑒。
一、文獻綜述
現有針對P2P網貸信息披露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借款人的描述性信息披露對其成功借款的影響。李焰等(2014)以“拍拍貸”平臺的借款標的為分析對象,對借款標的的描述性特征進行實證分析,結果顯示,借款人提供的描述性信息個數對借款成功率有顯著正向影響;而丁永健等(2016)發(fā)現,由于出借人的“懶人效應”的作用,借款描述字數越多,其融資成功率反而越低。Devin G. Pope(2011)指出,P2P網貸平臺中存在種族歧視,黑人成功借款的難度更高。 Laura Gonzalez(2014)通過研究發(fā)現,在P2P網貸平臺上存在“美貌津貼”,即外表出眾的借款人借款成功率更高,年齡和性別也會對借款產生影響。Prystav(2016)研究發(fā)現個人借款描述中提到資金將用于自謀職業(yè)或個人教育的借款人的借款成功率更高。廖理等(2014)分析研究“人人貸”平臺的數據后發(fā)現,平臺上的出借人是精明的,他們能夠利用借款人在平臺上公開的信息,識別出同一利率水平下的不同違約風險。Seth Freedman(2017)通過實證分析發(fā)現披露社交關系信息的借款人更容易成功借款,借款利率也較低。廖理等(2015)還發(fā)現借款人的學歷越高,越能提高出借者的投資意愿,即高學歷借款人有更高的借款成功率。
在研究P2P網貸平臺出借人信任方面,現有研究主要分析借款人信息披露對出借人投資意愿的影響,并進一步分析出借人的信任形成機制。在社會認知理論的基礎上,陳冬宇(2014)從出借人的角度構建交易信任理論框架,分析P2P網貸交易信任的形成過程和影響因素?;谛袨榻鹑诶碚?,趙丹與屈錫華(2016)研究發(fā)現影響出借人投資意愿的主要因素有初始信任和預期收益,投資意向主要受平臺初始信任的影響。董紀昌等(2017)從初始信任和持續(xù)信任兩方面,研究P2P網貸平臺出借人的信任形成機制,研究發(fā)現,初始信任主要取決于平臺的管理和口碑,以及對平臺的信任,而持續(xù)信任主要受投資過程中的實際感知的影響。
上述研究中,無論是從借款人角度分析信息披露對借款成功率的影響,還是從出借人的角度研究出借人信任機制,都顯示出信息披露對P2P網貸的重要影響。關于信息披露影響的研究,國內外都主要集中于對借款人描述性信息披露影響的研究,從平臺層面對信息披露影響的研究相對不足,尚未對P2P網貸平臺信息披露影響出借人信任的機制形成清晰認識。因此,本文嘗試從平臺層面,探究管理層信息披露對P2P網貸平臺出借人信任的影響機制。
二、研究假設與研究設計
(一)研究假設
國外研究發(fā)現CEO背景特征會對公司運營產生顯著影響,而在我國,公司董事長的作用類似于發(fā)達國家公司的CEO,因此,本文選定P2P網貸平臺的董事長為研究對象,分別從P2P網貸平臺董事長和管理團隊背景特征兩個維度分析P2P網貸平臺管理層信息披露對出借人平臺信任的影響。
高管團隊是公司競爭力的重要構成部分,在一定范圍內,管理團隊規(guī)模越大,越能提高投資效率,同時,信息披露的質量也受管理團隊規(guī)模的影響,如William和Ocasio(1994)研究發(fā)現,董事會規(guī)模越大,越有利于限制CEO對公司的控制,公司的會計信息質量越高。薛祖云和黃彤(2004)也通過實證分析發(fā)現,監(jiān)事會規(guī)模、獨立董事的數量等會顯著正向影響公司會計信息質量。這主要是因為,相對于單個管理者,高管團隊可以綜合每個高管的優(yōu)勢,集思廣益,減少決策中出現的個人偏好和片面感知帶來的偏差。對于P2P網貸平臺,高層管理團隊中披露信息的人數越多,說明該平臺管理層實際規(guī)模越大,平臺的透明度越高,越有利于降低與出借人的信息不對稱程度,越容易博取出借人的信任。所以,本文提出假設1:
假設1:P2P網貸平臺披露的高管團隊人數越多越有利于增強出借人對平臺的信任。
學校教育是人力資本形成的主要源泉,教育背景不僅可以反映一個人的知識基礎和技能水平,還可影響其對社會的認知理念和價值觀,而管理層的這些特質必然會對公司的運營造成影響。Bantel和Jackson(1989)在研究公司戰(zhàn)略時,發(fā)現高管成員學歷水平對公司的戰(zhàn)略轉變效率有顯著正向影響,Hambrick和Finkelstein(1996)研究發(fā)現管理層的學歷越高,越有利于提高組織績效。Wiersema和Margarethe(1992)通過研究發(fā)現管理者學歷對其在社會交往中獲得的支持和資源有正向影響,姜付秀等(2009)發(fā)現董事長、管理層學歷水平越高,企業(yè)的投資行為越謹慎,過度投資的行為越不可能發(fā)生。 因此,可以認為高學歷管理者的學習能力更強、業(yè)務水平更高、能在復雜的競爭環(huán)境做出更優(yōu)的決策,學歷較高的管理者也更容易在工作中形成威望。對一般企業(yè)如此,對P2P網貸平臺也應是如此?;诖?,本文提出假設2:
假設2:董事長學歷越高、高管團隊中高學歷者占比越高,出借人對 P2P網貸平臺信任度越高。
劉鳳朝等(2017)的研究指出,高管的海外背景與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績效呈顯著正相關關系,因為具備海外閱歷的管理者,其思維方式和管理手段更加國際化,在制定戰(zhàn)略時視野更加開闊,有利于公司的成長。P2P網貸最早起源于英國,之后這種新金融模式在各國被廣泛復制,探索出了適合各國實際的運營模式。具有海外經歷的管理者,不僅具備較高的技術水平和管理經驗,同時也對國外的文化習俗更加了解,有利于加強同國外同行的交流,能為平臺帶來國外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有助于平臺的發(fā)展。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設3:
假設3:董事長擁有海外經歷、高管團隊中擁有海外經歷人數占比越高,出借人對 P2P網貸平臺信任度越高。
Hambrick和Mason(1984)的“高層梯隊理論”提出了管理者的經驗越豐富,越善于處理公司經營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的觀點。這主要是因為具有專業(yè)背景經歷的管理者,對行業(yè)的認知度更高,其適應經營環(huán)境變化和處理專業(yè)信息的能力更強。何瑛和張大偉(2015)在研究管理者特質與負債融資行為和企業(yè)價值的關系時指出,管理者有財務相關工作經歷時,可以顯著改善債務融資對提升企業(yè)價值的作用。姜付秀等(2012)從資本市場角度指出,資本市場更偏好于CEO財務經歷與公司特征匹配的公司。大量的實證研究表明,具有財務或金融經歷的管理者會正面影響企業(yè)的績效,尤其是對像P2P網絡借貸這種創(chuàng)新金融行業(yè)更是如此。P2P網絡借貸依托互聯網,將傳統(tǒng)的民間借貸范圍拓展至陌生人之間,其運作模式、風控機制均處于快速演化過程當中,對網貸平臺管理者的專業(yè)知識和背景經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管理者具備較豐富的金融從業(yè)經歷?;诖?,本文提出假設4:
假設4:董事長擁有金融從業(yè)經歷、高管團隊中擁有金融從業(yè)經歷人數占比越高,出借人對 P2P網貸平臺信任度越高。
出身公司研發(fā)或技術領域的管理者,更傾向于技術方面的研發(fā)與創(chuàng)新,容易形成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促進公司發(fā)展的固定思維。Hayton(2005)研究發(fā)現有技術背景的管理者會提高公司研發(fā)投資的效率,但管理者作為公司經營的決策人,不僅需要從創(chuàng)新和技術層面促進公司成長,更應從公司整體出發(fā)進行決策,提高公司的綜合競爭力。Mio等(2015)在研究2008年金融危機時指出,出身研發(fā)或技術等工科背景的管理者所在的企業(yè)在金融危機中受到的沖擊更嚴重,說明了技術背景出身管理者的局限性。余恕蓮和王藤燕(2014)的研究也發(fā)現具有專業(yè)技術背景的高管會對企業(yè)的發(fā)展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P2P網貸雖依托于互聯網,但其本質還是金融,風控是網貸平臺生存的根本,平臺的長遠發(fā)展依賴于管理者的金融和財務經驗,因此董事長出身網絡背景和高管團隊中互聯網背景經歷人數占比高都不利于出借人對網貸平臺的信任?;诖?,本文提出假設5:
假設5:董事長擁有互聯網技術從業(yè)經歷、高管團隊中擁有互聯網技術經歷人數占比越高,出借人對 P2P網貸平臺信任度越低。
(二)變量定義
1. 管理層的范圍界定和背景特征。雖然管理層在以往的研究中經常作為一個概念出現,但是管理層范圍的界定在學術上還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高雷等(2007)在研究高管持股與企業(yè)績效關系時,以經理、董事和監(jiān)事定義高層管理團隊。姜付秀等(2009)的研究中以擔任職務的董事會成員、監(jiān)事會成員、總經理、總裁、副總經理、財務總監(jiān)和總經濟師等人界定公司的管理層。原銀監(jiān)會發(fā)布的《指引》對P2P網貸平臺應披露的人員范圍做出明確要求,至少應包括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董事、監(jiān)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在參考已有文獻的基礎上,結合《指引》的要求和數據獲取的可行性,本文中將P2P網貸平臺的董事長、總經理、副總經理、財務總監(jiān)、風控總監(jiān)、技術總監(jiān)、客戶總監(jiān)和產品總監(jiān)等界定為管理層的范圍。
對于管理層的背景特征,《指引》中未對主要人員具體應該披露的信息特征進行規(guī)定。根據國內外現有文獻,管理層的背景特征主要包含性別、年齡、學歷、工作經歷和任職時間等。由于各個P2P網貸平臺官網披露的管理層信息的局限性,我們根據數據的可得性選擇從學歷、海外經歷、互聯網經歷和金融經歷這四個方面,來考察董事長和管理層信息披露對P2P網貸平臺出借人信任的影響。管理層及董事長背景特征變量的定義如表1所示。
2. P2P網貸出借人平臺信任的衡量。邁耶等(1995)認為信任是一方對另一方進行監(jiān)督和控制的能力,他愿意因為對方的行為而將自己置于易受到攻擊的狀態(tài),信任實質上是致力于在風險中追求最大化功利的有目的的行為。Mcknight(2000)等把信任分為初始信任和持續(xù)信任,初始信任是投資人制定交易決策的關鍵,當各類信息輸入出借人后,出借人形成的對平臺的初始信任將以出借意愿的行為傾向輸出。P2P網絡借貸更多地發(fā)生在陌生人之間,出借人在投資前必然會進行風險收益的權衡,然而在信息不對稱的背景下,出借人實際上難以準確判斷投資的風險收益。因此,當出借人在某平臺上發(fā)生出借行為時,即表明其已對該平臺建立了初始信任,在該網貸平臺進行投資的出借人越多,則說明出借人對該平臺的初始信任程度越高。當出借人收回初始投資后持續(xù)在平臺進行投資,則說明出借人建立了對平臺的持續(xù)信任,重復投資的次數越多,則說明出借人對該平臺的持續(xù)信任程度越高?;趯2P網貸平臺信任的界定和結合所收集的數據,本文采用P2P網貸平臺出借人數來衡量出借人對平臺的信任程度。
3. 控制變量。本文中的控制變量有:注冊資本(rcapital),表示P2P網貸平臺在工商登記機構登記的注冊資本總額;運營時間(opertime),表示平臺的注冊時間與研究期間的間隔月數;注冊地(area)虛擬變量,若平臺注冊地為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則取值1,否則為0,該變量用于控制一線城市和其他地區(qū)的地區(qū)差異;人均借款金額(pcloan),用平臺月成交量除以該月在平臺成功借款的借款人人數表示;平均借款利率(interest),指平臺當月所有成功交易利率的平均值;借款人數(nborrower),指當月內成功借款的借款人人數;平均借款期限(lmaturity)表示平臺當月內已成交標的借款期限的加權平均數(按成交量加權);累計待還金額(curepayable)表示平臺當月末所有借款人尚未償還的金額;前十大借款人待還金額占比(paptop10),表示當月末平臺待還金額前十大借款人借款總額占總待還金額的比例。
(三)模型設計
為檢驗管理層信息披露對P2P網貸出借人平臺信任的影響,本文設定如下基本模型:
由于出借人數和平均借款利率間可能存在雙向因果關系而導致平均借款利率為內生性變量,我們選用面板聯立方程模型來進行模型估計。具體的模型形式如下:
其中,(2)式為用于驗證研究假設的回歸方程,其變量設定與1式相同;(3)式為借款利率方程,其解釋變量為出借人數量、人均投資金額、人均借款金額、借款人數和前十大借款人待償還金額占比。根據聯立方程模型識別的階條件和秩條件可知,該面板數據聯立方程為過度識別,可對模型參數進行估計。面板聯立方程模型的估計方法可分為單一方程估計法和系統(tǒng)估計法,單方程的OLS估計忽略了不同方程擾動項之間可能存在的相關性,因此系統(tǒng)估計法更有效率。本文中采用三階段最小二乘法對面板聯立方程模型進行估計。
(四)數據來源
本文中所采用的數據包括P2P網貸平臺管理層背景、平臺背景和平臺交易數據。管理層背景數據由作者通過從P2P網貸平臺抓取整理獲得;P2P網貸平臺背景和平臺交易數據來源于網貸之家(www.wdzj.com)數據庫。網貸之家是國內權威的P2P網貸門戶網站,該網站的數據庫與各P2P網貸平臺通過接口直接連接,對網貸平臺交易數據進行自動統(tǒng)計,所收集的數據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和時效性。本文的研究期間設定為2017年2月至2017年7月。在此期間,共有397家平臺的數據進入網貸之家數據庫,剔除連續(xù)數據少于2期的平臺后,最終得到363家平臺的2080個樣本。采用stata14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實證分析。
三、實證分析結果
(一)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表2為P2P網貸平臺披露的管理層人數和職位的情況。在363家樣本P2P網貸平臺中,至少披露1名高管信息的網貸平臺有284家,占總樣本的比例為78.24%,說明P2P網貸平臺整體相對重視管理層信息披露。在披露的管理層人數和職位方面,樣本P2P網貸平臺上披露的管理層人數平均為3.53人,其中董事長和總經理的披露頻率相對較高,分別達到74%和69%,而風控總監(jiān)、市場總監(jiān)、技術總監(jiān)、財務總監(jiān)等職位的披露頻率相對較低,均低于50%,說明P2P網貸平臺在進行管理層信息披露時,是有選擇的部分披露,未對管理層信息進行充分披露。
表3中列出了董事長和管理層背景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在董事長的背景中,有44%擁有碩士及以上學歷、有89%擁有金融從業(yè)經歷、有32%擁有互聯網從業(yè)經歷,表明P2P網貸平臺的董事長學歷水平較高,具有金融從業(yè)經歷者構成了董事長群體的主體。在所披露的P2P網貸平臺的管理層背景構成中,有67%擁有金融從業(yè)經歷、34%擁有互聯網從業(yè)經歷,說明P2P網貸平臺的管理者群體具備豐富的金融和互聯網從業(yè)經驗。
表3中還列出了被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從被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看,出借人人數、注冊資本、人均借款金額、借款人人數、累計待還金額和前十大借款人待償還金額占比等變量的取值范圍較大,為降低可能存在的異常值對模型估計結果的影響,本文對上述變量進行了1%水平的雙側縮尾處理,同時在變量進入模型時進行了對數化處理。在表2和表3的最后一列中給出了各個變量的方差膨脹因子(VIF),由于各變量的方差膨脹因子均小于10,說明本文所使用的變量間不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問題。
(二)模型回歸結果
1. P2P網貸平臺管理層人數和職位信息披露對出借人平臺信任的影響。表4為管理層人數和職位信息披露對P2P網貸平臺出借人信任影響的模型估計結果。由表4中第1列為披露的管理層人數對P2P網貸平臺出借人數量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平臺披露的管理層人數對平臺出借人人數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說明平臺披露的管理層人數越多,平臺的透明度越高,越有利于增強出借人對平臺的信任,這一結論與假設1相一致。同時,表4中2—7列還列出了具體職位信息的披露對P2P網貸平臺出借人信任的影響,其中董事長、總經理、市場總監(jiān)和技術總監(jiān)等職位的信息披露對平臺出借人人數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說明這些職位信息的披露能夠增強出借人對平臺的信任。充分的管理層信息披露是P2P網貸平臺自信的表現,披露的管理層人數多,表明平臺在努力提高自身透明度、增強出借人對平臺的了解,能增強出借人對平臺的好感度和信任度。同時,披露的管理層人數較多,說明平臺管理層實際人數比較多,相較于管理層人數較少的P2P網絡借貸平臺,更有利于集思廣益,考慮問題更加全面,做出的決策更加理性,從而增加出借人對平臺的信任。
2. P2P網貸平臺董事長背景特征對出借人信任的影響。表5為董事長背景特征對P2P網貸平臺出借人信任影響的模型估計結果。由表5可以看出,在董事長披露的背景特征變量中,董事長的學歷和海外背景對P2P網貸平臺出借人數量有顯著正向影響,說明P2P網貸平臺的董事長具有較高學歷和海外經歷,則該平臺更容易贏得出借人的信任。董事長學歷的估計結果與假設2中提到的Bantel和Jackson(1989)的研究結論相一致,高學歷的董事長對P2P網貸平臺的戰(zhàn)略方向的把握更為有利,能夠更為清晰地認識到平臺的風險與機會,更好地把握平臺的發(fā)展方向。董事長海外背景的估計結果與劉鳳朝等(2017)的研究結論相一致,在互聯網金融行業(yè)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有海外經歷的董事長從發(fā)達國家學習先進管理經驗、經營理念更為便捷,能夠更快地適應競爭環(huán)境的變化。因此,董事長具有較高學歷和海外經歷的P2P網貸平臺更容易贏得出借人的信任。
在董事長的從業(yè)背景方面,如表5第3列和第4列的模型估計結果,董事長的金融經歷對P2P網貸平臺出借人數量的影響不顯著,而互聯網經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即董事長是否具有金融從業(yè)經歷不影響出借人對平臺的信任,但具有互聯網經歷則不利于出借人對平臺的信任。對于P2P網貸平臺的董事長,出借人更為關注的是其是否能夠準確把握平臺的戰(zhàn)略方向、完善平臺的風控機制、提高平臺的管理水平,并不看重董事長是否具備金融從業(yè)經歷,但認為出身技術工作背景的董事長,在管理方面的能力可能相對不足。因此,董事長的技術背景不利于出借人建立對平臺的信任,而董事長金融背景變量則沒有顯著影響。
3. P2P網貸平臺管理層背景特征對出借人平臺信任的影響。表6為管理層背景特征對P2P網貸平臺出借人信任影響的模型估計結果。在管理層的背景特征變量中,如表6中第1、2列所示,碩士及以上學歷人數占比、海外經歷人數占比對P2P網貸平臺出借人數量有顯著正向影響,說明高層管理團隊中高學歷人數占比越高、有海外經歷的人數占比越高,越能增強出借人對平臺的信任,越能吸引出借人對平臺進行投資,這個結論與假設2和假設3中的分析一致。
表6第3、4列中分別為管理層中具有金融從業(yè)經歷人數占比和具有互聯網從業(yè)經歷人數占比對平臺出借人數量影響的估計結果,可以看出高層管理團隊中具有金融經歷人數占比的影響不顯著,而互聯網經歷人數占比在1%的水平下有顯著負向影響,說明管理層中具有互聯網經歷人數占比越高,越不利于出借人對平臺的信任,而金融從業(yè)背景人數的多少不影響出借人對平臺的信任。P2P網貸平臺的高層管理團隊中,約有2/3具有金融從業(yè)經歷,構成了P2P網貸平臺管理層的主體,這是平臺在實踐中的理性選擇,也是P2P網貸金融屬性在管理層結構中的體現。各平臺管理層中擁有金融從業(yè)經歷的人數占比雖有差異,但整體均相對較高,使得出借人對該比例不太關心。相反,管理層中互聯網從業(yè)經歷人數的占比相對較低,由于出借人對互聯網背景管理者管理能力的擔心,當某平臺管理層中互聯網背景的管理者占比較高時,出借人則傾向于不信任該平臺。
四、結論
本文基于363家P2P網貸平臺的月度面板數據,采用聯立方程模型實證分析了管理層信息披露對P2P網貸平臺出借人信任的影響,得到如下研究結論:(1)P2P網貸平臺披露的管理層人數越多越有利于提高出借人對平臺的信任,在管理層中出借人更為關注董事長、總經理、市場總監(jiān)、技術總監(jiān)等管理者的信息是否披露。(2)出借人傾向于信任董事長具有較高學歷和海外經歷的P2P網貸平臺,而傾向于不信任董事長具有互聯網從業(yè)背景的平臺。(3)管理團隊中,高學歷人數占比和擁有海外經歷人數占比越高,越有利于增強出借人對平臺的信任,而互聯網從業(yè)經歷人數占比越高則不利于出借人對平臺的信任。從以上研究結論可以看出,透明度高的P2P網貸平臺更容易獲得出借人的信任。P2P網貸平臺應加強信息披露工作,提高平臺的透明度,為出借人獲得平臺相關信息提供便利,進而降低出借人與P2P網貸平臺和借款人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同時,P2P網貸監(jiān)管部門應不斷完善P2P網貸信息披露的監(jiān)管要求,尤其是應明確要求P2P網貸平臺詳細披露對出借人平臺選擇有重要影響的信息,以便出借人做出更理性的選擇。
參考文獻:
[1]Bantel Karen A. and Jackson Susan E. 1989. Top management and innovations in banking:Doe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top team make a difference?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0(S1).
[2]Coleman James S. 1990. Foundation of Social Theory.
[3]Devin G. Pope and Justin R. Sydnor. 2011. What 's in a Picture?Evidence of Discrimination from Prosper.com. The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4]Freedman Seth and Jin Ginger Zhe. 2017. The information value of online social networks: Lessons from peer-to-peer lend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51.
[5]Gonzalez Laura and Loureiro Yuliya Komarova. 2014. When can a photo increase credit? The impact of lender and borrower profiles on online peer-to-peer loans. 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Experimental Finance,2.
[6]Hambrick Donald C. and Mason Phyllis A. 1984. Upper Echelons: The Organization as a Reflection of Its Top Managers.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9(2).
[7]Hayton James C. 2005. Competing in the new economy:the effect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on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in high-technology new ventures. R&D Management,35(2).
[8]Jarvenpaa Sirkka L.,Tractinsky Noam and Vitale Michael. 2000. Consumer trust in an Internet store.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1(1-2).
[9]Mayer Roger C.,Davis James H. and Schoorman F. David. 1995. An Integrative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Trus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3).
[10]Mcknight D. Harrison,Choudhury Vivek and Kacmar Charles. 2000. Trust in e-commerce vendors:a two-stage model:Twenty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11]Mio Chiara, Fasan Marco and Ros Antonio. 2015. Owners' preferences for CEOs characteristics: did the world change after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Corporate Governance,16(1).
[12]Ocasio William. 1994. Political Dynamics and the Circulation of Power: CEO Succession in U.S. Industrial Corporations,1960-1990.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39(2).
[13]Prystav Fabian. 2016. Personal information in peer-to-peer loan applications:Is less more? 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Experimental Finance,9.
[14]Rovenpor Janet L. 199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ur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ef Executive Officers (CEOS)and Company Merger and Acquisition Activity (MAA).Journal of Business&Psychology,8(1).
[15]Rydney Finkelstein Donald C. Hambrick. 1996. Strategic Leadership: Top Executives and Their Effects on Organizations? by Sydney Finkelstein;Donald C. Hambrick. St. Paul:West Publishing Company.
[16]Wiersema Margarethe F. and Bantel Karen A. 1992. Top Management Team Demography and Corporate Strategic Chang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35(1).
[17]陳強.高級計量經濟學及Stata應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18]姜付秀,伊志宏,蘇飛,黃磊.管理者背景特征與企業(yè)過度投資行為[J].管理世界,2009,(1).
[19]劉鳳朝,默佳鑫,馬榮康.高管團隊海外背景對企業(yè)創(chuàng)新績效的影響研究[J].管理評論,2017,(7).
[20]舒爾茨.教育的經濟價值[M].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
[21]何瑛,張大偉.管理者特質、負債融資與企業(yè)價值[J].會計研究,2015,(8).
[22]薛祖云,黃彤.董事會、監(jiān)事會制度特征與會計信息質量——來自中國資本市場的經驗分析[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4,25(4).
[23]陳冬宇.基于社會認知理論的P2P網絡放貸交易信任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14,(3).
[24]陳守明,唐濱琪.高管認知與企業(yè)創(chuàng)新投入——管理自由度的調節(jié)作用[J].科學學研究,2012,(11).
[25]丁永健,呂姝,張宇航.平臺信息披露、信用評級對P2P平臺融資成功率影響研究[J].工業(yè)技術經濟,2016,(10).
[26]董紀昌,王國梁,沙思穎,苗晉瑜,李秀婷.P2P網貸平臺信任形成機制研究[J].管理學報,2017,14(10).
[27]姜付秀,黃繼承,李豐也,任夢杰.誰選擇了財務經歷的CEO?[J].管理世界,2012,(2).
[28]雷光勇,楊婭.企業(yè)管理層背景特征與投資效率研究——基于北京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國際商務財會,2015,(9).
[29]李焰,高弋君,李珍妮,才子豪,王冰婷,楊宇軒.借款人描述性信息對投資人決策的影響——基于P2P網絡借貸平臺的分析[J].經濟研究,2014,(1).
[30]廖理,吉霖,張偉強.借貸市場能準確識別學歷的價值嗎[J].金融研究,2015,(3).
[31]廖理,李夢然,王正位.聰明的投資者:非完全市場化利率與風險識別——來自P2P網絡借貸的證據[J].經濟研究,2014,(7).
[32]伊志宏,姜付秀,蘇飛,黃磊.管理者背景特征與企業(yè)過度投資行為[J].管理世界,2009,(1).
[33]余恕蓮,王藤燕.高管專業(yè)技術背景與企業(yè)研發(fā)投入相關性研究[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4,(5).
[34]趙丹,屈錫華.P2P網絡信貸投資意愿形成機制實證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6,(3).
Can Transparency Enhance the Trust of Lender to P2P Lending Platform?
——Analysis Based 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Yang Hufeng? ?Zhang Yifa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rthwest A&F University,Shaanxi? ?Yangling? ?712100)
Abstract:Information disclosure is an important mean to reduce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363 P2P lending platforms from February to July of 2017,the paper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impact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n the trust of lenders on P2P lending platforms.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show:(1)The number of top management in information disclosures positively affects the trust of lenders on P2P lending platforms. (2)The overseas experience and the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of the chairman positively influence the trust of the lender;the experience of the chairman's Internet technology negatively affects the trust of the lender. (3)The proportion of overseas experiences and the proportion of masters or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top managers positively influence lenders' trust to P2P lending platform,and the proportion of internet experience of the managers' negatively influence lenders' trust.
Key Words:management background,information disclosure,peer-to-peer lending,lenders' tru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