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琛宇
【摘 要】 我國社會日益發(fā)展,致干擾婚姻關系事件之數(shù)量日益增加,近年來關于第三人干擾婚姻關系是否應由法律調(diào)整以及如何調(diào)整一直是理論界和實務中的熱點問題。確立干擾婚姻關系侵害受害方之配偶之配偶權、名譽權與人格尊嚴之精神賠償制度是保護夫妻雙方合法權益、維護穩(wěn)定家庭關系的需要。
【關鍵詞】 第三人 干擾婚姻關系 侵權責任 離婚
一、問題的提出
“離婚”一直是近年的社會熱點,根據(jù)民政部大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我國主要城市離婚率逐年增高,引發(fā)各界對社會婚姻家庭關系的探討。而高離婚率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才是認識和分析這一社會問題的關鍵。
對于第三人干擾婚姻關系,如以是否離婚為標準,可分為:是否達到因感情不和而引起婚姻關系破裂;一方當事人在離婚后(或離婚時)請求賠償;以及在不離婚為前提下請求賠償。以賠償對象為標準,請求賠償?shù)膶ο罂赡馨ㄓ胸熑闻渑挤揭约暗谌恕4送?,第三人干擾婚姻關系往往具有復雜性,還可能涉及到他方乃至多方,比如同時涉及非婚生子女。此時則牽涉夫妻財產(chǎn)分割、過錯認定、未成年子女撫養(yǎng)義務等一系列復雜問題。
二、國外不同立法模式
(一)大陸法系
1. 德國。若配偶一方基于侵權行為向另一方請求損害賠償,需先考察是否屬于德國民法“一般侵權”之規(guī)范的考察對象。其法律基礎主要為《德國民法典》第八百二十三條。夫妻二人基于婚姻關系互負之權利義務具有相對性,因此無法將配偶權納入該條之適用范圍。
2. 中國臺灣地區(qū)及日本。在我國臺灣地區(qū),針對第三人對婚姻的介入行為,其中以通奸為典型代表,臺灣“最高法院”對于受害者的請求予以支持。其認為,加害配偶與該第三人之間有通奸等不正當行為,不僅為道德所詬病,也屬于侵權他人權益之行為,并負“共同侵權行為之連帶賠償責任”。
(二)英美法系
1. 英國。早期的英國,妻子僅僅是丈夫的附庸,是屬于丈夫的私有財產(chǎn),意味著對丈夫財產(chǎn)和權利之侵害,其可以向第三人提起“通奸之訴”。然而由于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妻子卻并不享有這一權利。后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此種丈夫單方享有的“通奸之訴”最終于1857 年被《英格蘭關于修改涉及離婚和婚姻訴訟法律的法令》所取消。法律改革委員會在其1967 年發(fā)布的第九份報告中建議將前述通奸損害賠償請求權予以廢除。
2. 美國。在普通法上,存在所謂的“夫妻間侵權訴訟豁免原則”。直到1882年《已婚婦女財產(chǎn)法》頒布,這一點才發(fā)生了改變。如今,美國所有州均承認婚姻侵權,并忽視了普通法所確立的夫妻間豁免原則。
三、對第三人干擾婚姻關系的侵權的建議
(一)明確干擾婚姻關系行為的規(guī)制范圍
一般而言,干擾婚姻關系的行為主要是指婚外性行為,包括重婚、通奸、一夜情、包二奶、與他人同居以及賣淫嫖娼等行為。對此類行為,可以在立法上明確規(guī)制范圍,為此類問題的解決提供法律上的依據(jù),避免部分當事人因救濟無門而采取的極端報復事件。
(二)明確干擾婚姻關系之第三人侵權責任的要件
根據(jù)我國侵權行為通說“四要件說”分析如下:
第一,第三人實施了違法性行為。第三人干擾婚姻關系主要表現(xiàn)在對夫妻同居義務和忠實義務的侵害,主要體現(xiàn)為配偶一方與第三人通奸、姘居、重婚、第三人的強奸和強制猥褻行為、第三人侵害夫妻一方身體健康權導致其性功能喪失。
第二,第三人主觀過錯為故意。即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仍與之同居、姘居、重婚,是惡意第三人。過失不構成侵權,排除了第三人并不知道對方有配偶而誤當?shù)谌咭约笆苊{迫等非自愿之情形。但鑒于第三人干擾婚姻關系行為往往具有隱秘性,對外除了重婚,往往并不以夫妻名義生活,對于受害配偶而言舉證非常困難,是否可以嘗試過錯推定原則有待進一步論證。
第三,損害事實存在。第三人干擾婚姻關系不僅可以給受害配偶一方帶來人身損害,如將性病等間接傳遞給受害配偶以及精神上的痛苦等,往往這種對配偶關系身份法益之損害,主要是精神上之受損,精神壓抑所致肉體傷害與病痛,自我意識產(chǎn)生消極、否定、絕望等精神創(chuàng)傷等; 當然也可能存在財產(chǎn)損害
第四,第三人的違法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適用“相當因果關系”理論,證明第三人的違法行為與受害配偶遭受的損害之間有引起與被引起之關系,即可證明。
第五,受害配偶一方無過錯。侵害配偶權具有特殊性,除前述四個要件外,根據(jù)婚姻法的立法精神,需受害配偶無過錯。受害配偶對離婚有過錯的,不得主張侵權損害賠償。這里的過錯不是民法通常意義的過錯,具有婚姻法第32 條第3 款前( 3) 項規(guī)定的情形之一才能認定為有過錯,對其他日常家事糾紛的過錯也不屬于阻卻受害配偶請求賠償?shù)倪^錯。
(三)明確干擾婚姻關系行為的舉證責任分配問題
干擾婚姻關系的行為通常具有隱蔽性特征,使得此類問題證據(jù)的收集與一般的侵權案件有很大的不同,司法實務中應對其進行特殊規(guī)制。
干擾婚姻關系行為對隱私權、自由權的涉及使得此類案件具有一定的獨特性,應當盡量避免讓當事人自行收集直接涉及他人隱私的證據(jù),保障他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將部分舉證責任倒置于另一方配偶,可以有效避免當事人為收集證據(jù)采取的過激手段,避免暴力事件的發(fā)生。
四、結語
在當事人自主選擇進入婚姻的前提下,法律應當對婚姻關系的穩(wěn)定予以保證,對干擾婚姻關系的行為進行規(guī)制。通過制度的構建,為此類問題的解決提供明確的法律依據(jù),同時通過對一些典型案例的公布,幫助法官尋找維護婚姻家庭的穩(wěn)定與個人性自由之間的平衡點,更好地解決婚姻家庭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