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尚斌,王建國,吳 偉
(唐山師范學院 教育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革命理想高于天,共產主義理想是共產黨員的政治靈魂、精神之“鈣”和思想“總開關”。對于共產黨員來說,如果思想“總開關”出了問題,就沒有了根,沒有了魂,遲早會栽大跟頭。因此,打鐵還需自身硬,共產黨員必須首先在理想信念上“硬”起來,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不動搖,樹立高尚的精神追求,筑牢思想道德防線,才是永葆自身先進性、純潔性和戰(zhàn)斗力的固本培元之策。
忠誠于共產主義理想是共產黨員對黨忠誠之要,是永葆政治本色的根本保證,是解決從思想上入黨的關鍵。為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奮斗終身,是共產黨員光榮而神圣的使命,也是共產黨員執(zhí)著篤行的內在動力。在黨章和黨規(guī)黨紀、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中共中央印發(fā)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方案中都對共產黨員必須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做出了十分明確的要求。
《中國共產黨章程》規(guī)定:“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盵1,p1]在此基礎上,把是否有共產主義覺悟作為共產黨員的本質規(guī)定性,作為一個人能否加入黨組織的決定性因素,從而界定了共產黨員的基本內涵,即“中國共產黨黨員是中國工人階級的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zhàn)士”[1,p12]。特別要求“預備黨員必須面向黨旗進行入黨宣誓”,而“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1,p14]則是 12句話、80個字的入黨誓詞的核心內容,明確要求每一名共產黨員都必須在政治、思想和情感上忠誠于黨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張,在行動上不惜犧牲一切地為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而奮斗。
《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規(guī)定:“中國共產黨全體黨員和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必須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2,p5]《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要求“黨組織和黨員必須自覺遵守黨章”[2,p7],要從內心認同黨章,在言行上擁護和踐行黨章對黨的性質、宗旨、指導思想、奮斗綱領、重大方針政策以及根本行為規(guī)范所作出的明確要求。同時規(guī)定,要依據情節(jié)輕重,對違反黨的政治紀律的黨員處以黨紀處分。如果涉嫌犯罪,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把“堅定理想信念”確定為規(guī)范黨內政治生活的首要準則,強調“必須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建設,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開展黨內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務”[3]。在《中國共產黨黨內監(jiān)督條例》中,則把“遵守黨章黨規(guī),堅定理想信念,踐行黨的宗旨,模范遵守憲法法律情況”[4]確定為黨內監(jiān)督的首要內容。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緊緊圍繞全面從嚴治黨這個主線,突出強調理想信念問題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習近平總書記的相關論述可以歸納為“五論”,即“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5,p15]的根本論,凸顯了共產主義理想是黨魂之本,對于共產黨員保持政治本色具有極端的重要意義;“革命理想高于天。沒有遠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產黨員”[6,p23]的標準論,把有無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視為判斷共產黨員合格與否的試金石;“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5,p60]的危險論,從我們黨面臨的“四大危險”出發(fā),向全黨發(fā)出必須高度重視信仰缺失問題的警告;“現實生活中,一些黨員、干部出這樣那樣的問題,說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5,p15-16]的根源論,在總結反腐敗斗爭經驗的基礎上,從思想根源上揭示了腐敗問題產生的原因;“思想教育要突出重點,加強黨性和道德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5,p172]的重點論,繼承從思想上建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為全體黨員指出錘煉對黨忠誠的政治品質和始終保持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的根本途徑。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在全體黨員中開展“學黨章黨規(guī)、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方案》從全面從嚴治黨的戰(zhàn)略高度出發(fā),在“兩學一做”的“四個進一步”學習教育總體要求中把“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提高黨性覺悟”放在第一位,突出強調通過此次學習教育使全黨同志在社會轉型期進一步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的紅色基因和精神本色,煉就“金剛不壞之身”,擁有強大的政治免疫力和抵抗力,防止歪風邪氣近身附體,同時把“講政治、有信念”[7]確定為新世紀新階段合格黨員“四講四有”標準的第一項內容,為我們黨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過程中經受“四大考驗”、克服“四大危險”,堅持“四個自信”,為全體共產黨員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和把穩(wěn)思想之“舵”找到了治本之策。
政治上的堅定來源于理論上的清醒,來源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武裝。馬克思主義者全部思想理論和革命實踐的最高目標就是實現共產主義。這不是馬克思主義者的主觀臆想,也不是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一廂情愿,而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合規(guī)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統(tǒng)一。
早在1848年2月,馬克思和恩格斯就在為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共產黨宣言》中敲響了資本主義的喪鐘,預告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為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指明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歷史趨勢和共產主義必然實現的光明前途,由此開啟了波瀾壯闊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列寧指出:“馬克思的全部理論,就是運用最徹底、最完整、最周密、內容最豐富的發(fā)展論去考察現代資本主義。自然,他也就要運用這個理論去考察資本主義的即將到來的崩潰和未來共產主義的未來的發(fā)展?!盵8]概括地說,馬克思主義在科學把握人類社會發(fā)展一般規(guī)律的基礎上,主要運用唯物史觀、階級斗爭理論、剩余價值學說、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理論、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剖析了資本主義舊世界,從而在理論上對“共產主義為什么一定要實現”的問題做出了多層面和多角度的論證,揭示出共產主義理想的合規(guī)律性。
馬克思和恩格斯運用唯物史觀考察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證明了人類社會發(fā)展是“一種自然史的過程”[9],一切社會形態(tài)無不帶有歷史的必然性和暫時性,而引起這種變革的根本動因是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從資本主義走向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是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他們運用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fā)展直接動力的學說,考察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史,揭示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10,p284]的歷史必然性,得出了無產階級的社會地位和階級特性決定它要成為資本主義掘墓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建設者的科學結論;馬克思運用剩余價值學說,考察資本主義經濟關系,揭開資產階級剝削的秘密,“生產剩余價值或賺錢,是這個生產方式的絕對規(guī)律”[11],從而找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對立必然導致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勝利的經濟根源;他們運用社會基本矛盾理論,考察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其運動過程,指出資本積累的過程就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最終導致周期性經濟危機的爆發(fā),使社會生產力受到極大破壞。社會化生產力具有排斥私有制、要求公有制的革命性質,客觀地要求消除資本主義私有制,建立與其本性相適應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公有制;馬克思針對自原始社會以來人的片面發(fā)展的社會現實,從對人類命運的關照出發(fā),認為只有建立起“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10,p294]的共產主義社會制度,才能從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生產關系(即社會制度)以及思想觀念等方面消除一切障礙,真正實現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fā)展。
因此,合規(guī)律性使共產主義理想站在真理的制高點上,戳穿了資本主義“永世長存”的神話,科學證明了實現共產主義不是幻想,而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堅守共產主義理想就是實現理論自覺,決心遵循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走歷史發(fā)展的必由之路。這是共產黨員筑牢共產主義必勝信念的理論根基。
人類誕生以來,就從滿足自身生存與發(fā)展的現實需要考量,向往著富足、平等、自由的美好幸福生活。特別是進入階級社會以后,這種訴求既是對現實社會中剝削壓迫現象的批判,也是對未來消除一切不平等現象的理想社會的一種期待和憧憬。正是這種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成為人們渴望和追求未來新世界的內在動因。
為了尋找人類過上真正幸福生活的道路,古今中外的眾多有識之士做出了可貴地探索,也提出了許多救世濟民的思想主張。由于他們沒有解開人類歷史之謎,因而無法找到切實可行的路徑。只有馬克思和恩格斯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通過批判資本主義舊世界發(fā)現了共產主義新世界,科學地解決了如何實現“人民的現實幸?!盵10,p2]這一歷史課題。他們認為,只有建立起共產主義社會制度,人類才能最終從支配他們生活和命運的各種異己力量中解放出來,實現全面而自由的發(fā)展,“在一定意義上才最終地脫離了動物界,從動物的生存條件進入真正人的生存條件”[12],過上真正意義的人的生活,獲得自身的徹底解放和最大民生幸福??梢?,實現共產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最崇高的社會理想,是“一種具有無法抗拒的吸引力的關于社會可以如何組織的典范”[13],是最符合人類良知和愿望的社會制度安排,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旨趣。
因此,合目的性使共產主義理想站在道義的制高點上,堅守共產主義理想就表明中國共產黨員的一切理論和奮斗都致力于實現以勞動人民為主體的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幫助他們把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變?yōu)楝F實,從而解決了“共產主義為誰而實現”這一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
對于共產主義理想來說,一朝擁有不等于永遠擁有。面對時間與現實的雙重考驗,如何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不動搖,是共產黨員需要用一輩子時間來回答的考卷,需要用一生言行來踐行的承諾。
共產主義學說從誕生之日起就飽受敵對勢力和共產黨內部動搖變節(jié)分子的質疑。出于內心的恐懼,各種敵視共產主義勢力使用各種手段對共產主義進行妖魔化攻擊,把它誣蔑為洪水猛獸;從維護自身階級利益出發(fā),各種敵視共產主義勢力結成政治同盟,大肆散布“幽靈論”“過時論”“歷史終結論”,制造所謂的“青年馬克思”與“老年馬克思”之間的矛盾、馬克思與恩格斯之間的矛盾,企圖以此否認共產主義學說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對共產主義思想、制度和現實運動進行圍剿和打壓。國際敵對勢力害怕社會主義中國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散布“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中國不負責任論”等奇談怪論,處心積慮地對中國進行圍堵、遏制、分化、抹黑和唱衰。這是目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所處的國際社會環(huán)境,也是我們黨積極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4,p17]必須面對的嚴峻挑戰(zhàn)。
毋庸諱言,我們黨內存在著不可忽視的理想動搖問題。有的共產黨員因疏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而思想認識不清,對共產主義理想缺乏信仰;有的共產黨員口是心非,言行不一,把共產主義理想掛在嘴邊,但內心并不真信,行動上更不會自覺踐行;有的共產黨員只關注眼前的經濟利益,認為共產主義是遙不可及、與現實毫不相關,甚至根本就不相信共產主義有朝一日會實現;還有共產黨員精神空虛,推崇西方價值觀念,熱衷于組織、參加封建迷信活動。實質上,他們的世界觀出了問題,忘記了自己志愿申請加入黨組織的初心,在政治思想上發(fā)生了蛻變,在行動上背叛了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入黨誓言。
作為人類歷史上最艱巨最偉大的事業(yè),共產主義的實現是一個長期而曲折的奮斗過程。早在馬克思主義誕生之際,馬克思和恩格斯就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出了“兩個徹底決裂”的思想,即“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tǒng)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fā)展進程中要同傳統(tǒng)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10,p293]。在這里,馬克思和恩格斯不僅指明了共產主義革命的艱巨歷史任務,而且揭示了實現共產主義理想所必須具備的主客觀條件。只有在社會主義社會充分發(fā)展和高度發(fā)達的基礎上,共產主義革命才能實現對社會的生產方式、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進行根本性改造。因此,“共產主義決不是‘土豆燒牛肉’那么簡單,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5,p241]。它的實現必須經歷一個長期的量變積累過程,是人類歷史上一場前所未有的“持久戰(zhàn)”。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實踐證明,任何急躁情緒、急于求成都無助于共產主義事業(yè)的順利發(fā)展,都會給共產主義事業(yè)帶來不應有的損失。在實現共產主義的過程中,必須力戒心浮氣躁、急功近利的“速決戰(zhàn)”,要保持戰(zhàn)略定力和歷史耐心,以久久為功的韌勁,打好實現共產主義這場“持久戰(zhàn)”。
我們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實現共產主義確立為遠大理想和最高綱領,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規(guī)定性,解決了自己的長遠奮斗目標問題,為中國社會發(fā)展指明正確方向。同時,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階段,我們黨在遠大理想和最高綱領指導下,根據人民意愿和事業(yè)發(fā)展的需要,提出一個又一個富有感召力的奮斗目標,具體制訂出每個歷史發(fā)展階段的基本綱領,即最低綱領,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求實精神,科學地解決了中國社會發(fā)展所面臨的現實問題,并且不斷地為實現遠大理想和最高綱領創(chuàng)造條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共同理想。
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之間的關系是遠期目標與近期目標之間的關系,二者辯證統(tǒng)一于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的歷史進程中。共產黨員必須是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統(tǒng)一論者,如果離開現實工作而空談遠大理想,就會脫離實際,無助于共產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如果忘記遠大理想而只顧眼前,就會失去前進方向,喪失共產黨員的政治本色和先進性。因此,共產黨員必須是“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6,p23],在為共產主義而奮斗的“趕考”路上,始終堅持不忘初心,這是每一名共產黨員應有的政治立場和政治品質。
“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盵14]共產主義理想不僅是信念問題,更是實踐問題,要依靠千百萬共產黨員和廣大人民群眾長期腳踏實地地實干苦干才能實現[15]。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在全體黨員中開展“學黨章黨規(guī)、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方案》對于如何立足崗位做貢獻提出了具體要求,強調要“針對不同群體黨員實際情況,提出黨員發(fā)揮作用的具體要求,教育引導黨員在任何崗位、任何地方、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銘記黨員身份,自覺愛黨護黨為黨,積極為黨工作”[7]。
面對當前嚴峻復雜的國內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經濟社會發(fā)展任務、多元多變的社會思潮,每一名共產黨員都應認識到共產主義理想不是思想家頭腦里的烏托邦,而是“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的運動”[10,p87]。它是理想性和現實性的統(tǒng)一,是社會發(fā)展的“將來時”與“進行時”的統(tǒng)一。盡管人們常常會面臨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但是只要不斷解決現實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和不足,理想就會逐步得到實現。盡管人的能力有大小之別,只要矢志不移地貫徹執(zhí)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立足工作崗位,干好每一天的具體工作,努力創(chuàng)造出一流的工作業(yè)績,就是為共產主義大廈添磚加瓦,就是在不斷打開通向共產主義理想社會的通道,也就是踐行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