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琳
摘 要:語文作為小學階段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更是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理解能力、閱讀能力、語言能力、表法能力以及寫作能力等重任,可以說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和意義。在實施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師生互動的效果,直接決定了教學任務的完成以及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而話語溝通是師生互動的一個有效方法和途徑,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應該對話語溝通這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應用進行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話語溝通
教學活動是師生之間相互作用的交往活動過程。教學活動的成效應與師生互動的效果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然而,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著師生互動的不協(xié)調甚至是難以開展的現(xiàn)象,這嚴重影響了課程改革的深入。因此,認真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不協(xié)調的原因了,采取若干切實可行的方式來促進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是十分迫切和重要的。
一、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中話語隔閡的主要原因
(一)受傳統(tǒng)講授法的制約。傳統(tǒng)的講授法作為以教師為教學主體、學生被動接受為主的教學方法,具有教學可控性強、教學秩序穩(wěn)定、教學任務易完成等優(yōu)點。但它也有明顯的弊端,諸如單向傳授多、引導學生思考少,忽視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等。使用傳統(tǒng)講授法的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極少,單向影響特征明顯,教師往往習慣用自己的思維習慣、授課模式來主導課堂教學,學生必須按照教師所設定的套路才能獲得教師的好評。在這種情景之下,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饋,學生在缺少主動性發(fā)揮的課堂中很難表達出真實的想法,難以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來進行生師互動,這樣的教學極易變成一言堂,形成預設式的課堂教學而不是生成式的課堂教學。
(二)對小學語文教學的特殊性認識不夠。小學語文教學的對象是小學生。由于年齡因素的影響,小學生好新好奇好動,自制力較差,注意力不易集中。教學應顧及小學生的這些特點,借助有效的師生互動來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結合提問、討論等師生互動的手段,活躍教學課堂氣氛,激發(fā)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積極性,通過師生互動來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從另一方面來說,語文教學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小學語文教學兼具提高知識性與提升道德水平的雙重意義,在師生互動中,教師在傳授小學生文化知識的同時,也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小學生的道德意識,應通過師生對話、教學場景模擬等師生互動手段來提高師生互動的質量和效果。而部分教師恰恰對小學語文教學的特殊性認識還不夠,因而導致手段、措施跟不上師生互動的要求。
(三)師生互動的手段單一、方法片面。囿于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法的制約,小學語文教學過分依賴教師的講授、書本知識的學習,生動活潑的師生互動方式往往因不利于原定教學任務的完成而難以獲得青睞,而背誦、默寫、提問等單一的師生互動方式因其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且適合應試教學的要求而備受一部分教師推崇,從而造成了部分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以應試教育為主線,以教學任務完成為目標,手段單一、方法片面的局面。
二、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中進行話語溝通的途徑
(一)課堂提問中的話語溝通師生互動。用提問的方式進行師生互動,前提是小學語文教師應針對小學生語文教學的特殊性,通過有效的提問形式,使提問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激發(fā)、組織、碰撞、交流、對話等橋梁或紐帶作用,不僅使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而且要讓學生從提問中獲得啟發(fā)、活躍思維,從而有效推動學生思維火花的迸發(fā)和師生互動。如在教荷花開場提問時,N老師采取記憶性問題與說明性問題相結合,要求學生從4點介紹作者葉圣陶:姓名時代國別工作。這樣的提問是教給學生概括和記憶的方法。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凡涉及必須掌握的作家作品和時代背景知識,只要是書中提供的材料,N老師不再用簡單的講解傳授給學生,而是教學生自己概括和記憶,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在分析課文時,N老師要求學生根據對課文內容的初步理解,給課文重新擬定一個標題,并解釋擬題的理由。這一提問內容包括說明性問題和論證性問題,要能為課文重新擬出一個恰當的新標題,就要求學生集中注意,認真讀書,邊讀邊思考,這樣的學習任務對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概括能力的訓練,同時,也給了學生自我表現(xiàn)的空間。從提問中挖掘教材的課程資源, 可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也便于師生互動跳出形式化的框架。
(二)課堂討論中的話語溝通師生互動。課堂討論是師生圍繞教學內容,就某個問題展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言語信息交流的一種教學方法。討論是課堂互動中教學環(huán)境最自由寬松的、學生參與度最高的互動行為方式。討論一般是先設計問題,然后圍繞問題進行討論。在討論中教師既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參與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要求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有步驟地展開。
(三)場景模擬中的話語溝通師生互動。由于小學生具有喜愛直觀、生動的事物等特點,因而教師在以師生互動為課堂教學手段的同時,應配合教學內容進行場景模擬,包括使用現(xiàn)代教學設備與手段,以使小學語文課教學變得更加引人入勝,增強小學語文課對學生的吸引力,提高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具有較強的情境性和目的性。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就是要追求以智慧開啟智慧、用情感激活情感、用心靈碰撞心靈,讓師生雙方在課堂上都有所獲,達到教學雙方的雙贏。其實質就是發(fā)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目的性、情境性、全面性和雙向性的師生之間的互動行為,是成外顯或內隱的信息互通、思維互接、情感互染和觀念互動的過程。
參考文獻:
[1]胡彪,楊斌林.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中的話語溝通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08):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