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意思是說,給人家魚吃,還不如教會人家釣魚的方法。道理其實很簡單,魚是目的,釣魚是手段,一條魚能解一時之饑,卻不能解長久之饑。魚是最終的目的,釣魚只是達到目的的手段。如果得到了最終的目的,終有一天會坐吃山空,再次面臨餓肚子的窘境。但是如果掌握了釣魚的技能,學會了達到目的的手段,就能夠解決長遠的問題。但是隨著父母長輩對子女的寵愛以及家長對幼兒園一日生活的關注,很多幼兒力所能及的事情經(jīng)常被包辦代替,以至于幼兒很多時候都得到了“魚”而并非“漁”。
關鍵詞:動手能力;自理技能;責任
古人云:“授人以魚,只供一餐,授人以漁,可享一生?!薄笆谌艘贼~,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益無窮。”“授人以魚,三餐之需;授人以漁,終生之用?!薄笆谥贼~,更授之以漁。”“授人魚,更要授人以漁?!边@些話指的都是不僅給人魚吃,更要告訴人家如何捕魚。還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意思是說,給人家魚吃,還不如教會人家釣魚的方法。道理其實很簡單,魚是目的,釣魚是手段,一條魚能解一時之饑,卻不能解長久之饑?!棒~”只能滿足一時之需,而“漁”卻讓人有謀生的本錢。如果想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釣魚的方法。后人還經(jīng)常引申:教人知識,不如教人學會得到知識的方法。傳授給人既有的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不過,隨著父母長輩對子女的寵愛以及家長對幼兒園一日生活的關注,很多幼兒力所能及的事情經(jīng)常被包辦代替,以至于幼兒很多時候都得到了“魚”而并非“漁”。所以要讓幼兒真正學會技能并能學以致用成為自己真正本領的活動便成為我們一直需要追尋和解決的問題。
就用我們班真實的例子來說,以前我們班有一個看起來文靜柔弱的小女孩婧怡,在平時,只要是她會的東西她都可以很自信地表現(xiàn)出來。別看她平時是一副害害羞羞說話也輕聲細語的小女孩,但是如果請她起來背她會背的兒歌,或者回答她知道的問題答案時,她那響亮的聲音和自信的神態(tài)還真的讓我們對她刮目相看,在做一些她會做的事情她也能比較細心地完成。不過當她遇到有困難的事情時,她的表現(xiàn)卻是大大相反,也曾讓我們目瞪口呆過。一次午睡起來,小朋友都開始自己穿衣服起床,并陸續(xù)走出午睡房去上廁所喝水。一開始我就看到婧怡自己一個人坐在床邊彎著腰穿鞋子,到后來孩子們都出去得差不多了,我看到她還坐在那彎著腰,我就問了:“婧怡,鞋子穿好了嗎?”她沒有回答我,過了一會兒搖了搖頭。我走過去一看,看到她正在低著頭撫摸自己的鞋子并在玩鞋子上的小花?!按┖昧藛??怎么還不出去呀?”這時婧怡頓了頓,然后很委屈地說:“這個拉鏈我拉不上?!闭f完馬上就哭了起來。我連忙一邊安慰她一邊查看她鞋子上的拉鏈,原來是拉鏈把里層的布一起拉了進來,卡住了,所以拉鏈被卡緊了拉不動了?!爸皇强ㄗ×?,別哭,老師馬上就能幫你弄好啦!”我忙幫她把拉鏈弄好拉了起來,這時婧怡才停止了哭泣,站起來去了教室。原本以為事情就這樣子過去了,無獨有偶,一天后婧怡又發(fā)生了拉鏈拉不上的情況,這次是阿姨幫了她的忙。到了第三次,婧怡倒主動地來請我?guī)兔α?,“倪老師,我的鞋子的拉鏈又卡住了?!边@一次我意識到了之前只是幫助幼兒拉好了拉鏈,可是幼兒并沒有學會自己更好地拉拉鏈,也意識到了讓幼兒明白如何才能更好地拉拉鏈并且如何簡單處理拉鏈卡住的方法的必要性。我檢查了一下她的鞋子,發(fā)現(xiàn)問題還是和上次一樣,旁邊的布卡在了拉鏈里,拉鏈肯定是怎么拉都拉不上了。我告訴她,可以先把拉鏈慢慢地先往下退,將卡住的布拉出來,然后將布理理平,再把拉鏈拉上來。這次我請婧怡自己動手試試看,她在我言語的提示下慢慢地終于將拉鏈給拉上去了,她很開心,我也夸她:“婧怡你真棒!那下次卡住了你會不會再用這個方法解決呢?”她愉快地點了點頭。第二天,我特地關注著她,只見她在拉鏈卡住后馬上就把頭抬起來看向我,我對她說:“寶貝自己試下,加油!”說完還做了個加油的動作。婧怡低下頭,開始搗鼓自己的拉鏈了。只見她將卡住的拉鏈用力地往下拉了一會終于把卡住的布弄出來了。她又將拉鏈往上拉,一不小心又將布給卡住了。這次她沒有求助,而是自己把拉鏈又拉了下來,然后將旁邊的布摸了幾下,把布摸平了,然后一拉,拉鏈很順利地就拉了上來,婧怡笑了起來,又恢復了往日自信的神情。當然我也很開心。這時我就感悟到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話的重要性,我覺得她學會了這個小本領以后再遇到這樣的困難肯定不會再哭鼻子而是自己試著解決了,這樣可比直接幫她穿好有意義得多了。懷著這樣的想法,我在下午利用了一些空余的時間對全班的孩子們都講述了拉拉鏈可能遇到問題,拉拉鏈的注意事項以及一些解決的辦法,并且還告訴孩子們,遇到自己努力過但還是不能解決的問題時哭鼻子是沒有用的,應該要及時向老師或者同伴尋求幫助,以便更快更好地解決問題。
教會孩子本領讓幼兒自我探索達成結(jié)果比我們直接干預幫助達成結(jié)果更有利于幼兒的發(fā)展。這個道理不僅在我們中國古時候就有,在國外也是得到認可和倡導的。比如說在英國,相同含義的諺語是:“給人面包不如給他獵槍!”蘇聯(lián)的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不能總是牽著他的手走,而是要讓他獨立行走,使他對自己負責,形成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边@些都說明了教會幼兒本領的重要性。雖然拉拉鏈是一件小事,但是學會了這個本領幼兒再拉拉鏈遇到一些困難時可以自己設法解決,不用每次都向他人求助,對自己的自理能力有了一定提高,而且以后再遇到這樣的情況還都可以自己解決,不僅能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了幼兒的動手能力,更是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增強了幼兒的動手能力。要知道幼兒時期的自信心對幼兒的發(fā)展來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就讓我們一起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開始,從每一件小事做起,教會幼兒本領,不要包辦代替,大膽地放開手,讓孩子自己來解決難題克服困難,相信孩子可以的,相信孩子們是最棒的,讓孩子們都得到各方面的更好的發(fā)展。
所以在我們平日的一日活動中,要多多關注可以發(fā)展和提高幼兒的契機,要記住并且時刻施行著“授幼以魚不如授幼以漁!”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
倪雙爽,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市吳江區(qū)梅堰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