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娟
【關鍵詞】 語文教學;藝術教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7—0105—01
從本質上來說,文學是藝術的一個種類。美術以線條、造型等表現(xiàn)美和情感,音樂以聲音來表現(xiàn)美和情感、舞蹈則以人體動作來表現(xiàn)。文學和藝術它們在本質上是相通的,藝術反映的是一種文化的底蘊。文化素質越高,藝術素養(yǎng)的層次也會越高,對音樂、美術、舞蹈、戲劇等藝術作品的理解也就越深刻。從學科角度的特殊性看,在語文教學中進行藝術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語文教材是一篇篇內容豐富、感情真摯的好文章,這些都是藝術教育所依賴的美的氛圍、美的形象。因此,把藝術教育融入語文教育之中,進行具體化的研究與實踐就更加具有現(xiàn)實意義。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語文教學中藝術教育的滲透方法。
一、研究教材,多方位挖掘藝術和人文因素
語文教材蘊含豐富的審美資源,字型美可以感目,字音美可以悅耳,文意美可以啟思,這對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欲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語文教材中的文學作品,可以優(yōu)化學生的智能結構,又為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新,發(fā)展學習活動提供最佳智能條件。因此,教師要發(fā)掘教材中的藝術、人文因素與作者進行精神的對話,體味作者精心構筑起的藝術天地——聲情并茂的筆調,剛柔兼俱的文風,長短交錯的韻律節(jié)奏,雅俗共賞的言語運用等。
二、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多樣化、藝術化
教學本身就是一門藝術。優(yōu)質的課堂教學是以科學性為基調,以藝術性為旋律的美妙的交響樂章。語文課堂教學尤其要凸現(xiàn)藝術性,寓教于美,“使學生在知識的王國里啜飲甘露,在美的領域里成為審美的人”。如何讓整個教學過程洋溢情感,這又需要借用多種藝術手段。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適當?shù)匕岩魳?、美術、表演等藝術學科滲透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素養(yǎng)的同時,了解藝術、貼近藝術、創(chuàng)造藝術。
1.讓繪畫走進語文課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線描和色彩,激起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文學作品的興趣;利用想象畫,引導學生體驗古典詩歌所營造的美妙意境;利用簡筆畫,引導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許多寫景散文通過細致的描寫,給我們展示出一幅優(yōu)美的風景畫,如果用畫筆把文中所描述的景物描述出來,必定是一幅幅很好的美術作品。唐代王維在這方面為我們做出了典范,人贊“觀摩詰畫,畫中有詩,吟摩詰詩,詩中有畫”。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春的風景畫,唱了一曲春的贊歌。文章以盼春——畫春——贊春的順序安排全文,給我們描繪了五副圖畫: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在教學中筆者突破常規(guī),將美術繪畫滲透其中,先讓學生反復誦讀課文,品味語言之美,寫景之妙,然后對內容只做簡單點撥,最后布置學生選擇一幅畫,思考怎樣用圖畫表現(xiàn)出來,并讓他們評議誰畫得最符合文意。
2.讓音樂走進語文課堂。在語文中引進音樂,符合心理學中的暗示原理,使音樂成為課文內容的一部分,使音樂、語言文字、感情等多種因素和諧地融為一體。語文教學中的音樂欣賞并不是以培養(yǎng)藝術人才為目的,它只是起到引導作用。教師可以利用音樂激趣,創(chuàng)設良好教學情境。
筆者在教授《羅布泊,消逝的仙湖》的時候,在文章的導入過程中就引用了騰格爾的《天堂》這首歌,優(yōu)美的歌詞、曲調,仿佛把學生帶到了美麗、遼闊的大草原,成群的牛羊盡情地奔跑,人們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一幅美麗的家鄉(xiāng)圖就可以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了。再結合圖片展示,學生感受到昔日羅布泊的美麗,并在不知不覺中了解了文章內容,提高了學習興趣。語文教學中的音樂滲透是為教學服務的,它應該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正確駕馭美的語言,在作文中進行美的想象,創(chuàng)作出文質兼美的作品,最終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
3.讓課本劇走進語文課堂?!痘实鄣男卵b》這篇童話故事所講述的是一則荒誕搞笑的故事,怎樣才能將故事展現(xiàn)出來呢?筆者讓學生一起想辦法,安排角色、改編臺詞。這樣的活動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就連平時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也想分擔一個角色。無論是“演員”還是觀眾,都進入課文內容的學習研討之中,課本劇可謂是“寓教與戲”,表演形式把人文底蘊滲透到生命深處,應該說這是借助藝術手段帶來的語文教學的精彩,也是借助語文教學平臺開展的藝術教育實例。
總之,教有法,但無定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藝術教育有一定的困難,教師必須站在時代的高度,摒棄“學科本位”思想,更新觀念,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實踐,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