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煒
摘 要:新課程強調學習方式多樣化,小學科學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基礎學科,學習方式更要多樣化,應按科學課程標準,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現就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應克服的不良傾向、動手操作的引導、應遵循的原則等作簡要闡述。
關鍵詞:小學科學 培養(yǎng) 合作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我們的教學工作開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全面發(fā)展為教育的主要目的,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促進他們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小學階段的科學課程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啟蒙課程,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學生之間的不斷合作交流,能使學生在學習實踐中獲得科學知識,實現全面發(fā)展。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大多數的合作學習還只停留在形式層面,還缺乏學生之間真正的交流和合作,教師需要針對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和改進,使其真正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本文結合我在小學科學課程中的教學實踐,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小組合作學習。
一、學習小組的劃分要科學
在我們平時的小學科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都是按照學生的座位把前后兩排的四個或者六個學生分成一組,這樣的小組分配在開展活動時簡單易行。但是學生的座位往往是按照學生從矮到高的次序安排的,組成學習小組后,學生的搭配不夠合理,不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互幫互助,不利于學生之間的優(yōu)化組合。每個學生自己所有的學習經驗和知識儲備以及文化背景都是不同的,所以他們對于新知識也會存在不同的理解,小組合作學習可以針對學生不同的感受和理解進行交流和互動,實現全班學生的優(yōu)勢互補。所以,科學課堂中的小組劃分要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一是每個小組的人數要合理,前提是小組合作學習要方便易行,一般為四到六人;二是按照學生的知識水平、性格特征、學習能力等各方面的綜合評定進行分組,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互相促進和提高,各個小組之間可以進行公平競爭;三是每個小組中的成員并不是固定的,他們可以進行互換或者流動,根據課堂活動安排的不同,小組成員可以進行自由組合,以使學生能夠一直保持對于小學科學學習的新鮮感和積極性,并且每個學生都能夠有表現自己、提高自己的機會。
二、小組合作學習要制定相應的規(guī)則
很多科學教師也在努力踐行著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新的教學策略,但是深入觀察和分析之后就會發(fā)現在小學科學課堂上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不假思索地就開始熱烈地討論,看上去整個教室里每個學生都在認真學習,實際上認真觀察就不難發(fā)現,小組合作學習根本沒有什么實際的意義。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小組合作學習的制度和規(guī)則。只有教師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合作學習的規(guī)則,才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好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每個小組內應該設有小組長、記錄者和發(fā)言者,小組長應該選擇那些組織能力和團隊意識強的的學生擔任,這樣每個小組才能有很好的凝聚力,當組長對組內成員進行分工合作的時候會更加迅速,小組間的交流和討論、動手進行實驗操作和探究活動也會更加順暢。記錄者應該是那些書寫速度快、字跡清晰的學生,他們的主要工作是記錄小組合作探究中的重要內容。發(fā)言者應該是選擇一些思路清晰、表達能力強的學生,他們的主要任務是把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進行歸納,然后在班內進行匯報交流。每個小組成員之間都要互相支持、積極配合,出色完成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發(fā)揮小組成員的團結精神。學生是小學科學課堂學習的主體,由他們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是新課程改革所積極倡導的理念,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來制定出小組合作學習的規(guī)則,只有他們自己制定才更容易執(zhí)行,而且學生制定的規(guī)則對學生而言并不是要被動接受的,而是他們經過集體討論研究所決定。這些規(guī)則在學生看來并不是一種負擔,也不用教師時常提醒他們就可以做到,如果違反了規(guī)則,學生也會自覺自愿接受相應的處罰措施。
三、讓學生創(chuàng)建自己的合作學習的團隊小組
在科學學科的探究實踐活動中,學生要自己去構建自己的合作學習小組。學生在構建息的學習小組同時,應該充分注意了這個小組成員的組織合理性。所以,在學生合作活動中應該相互信任,這是達成實踐成功的基礎,在小組中,每一位學生知道他們不僅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而且要為其所在合作小組的同伴學習負責,使他們堅信他們是一個密不可分的集團,他們每個成員都肩負著重要的責任。合作是充分利用每一名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充分發(fā)揮每一名學生的特點,補齊一個人時的短板,建立良好的信任與共識。我們今天培養(yǎng)學生這一特點,時間長久以后,學生就會自覺的體現團隊間協(xié)作意識,以至在以后的科研探究中,達到共同進退,共同探究,再加上中國人的聰明才智,一定會戰(zhàn)勝許多對手,在競爭中取得全勝。
四、合作學習使學生的責任心大大提高
新課程希望我們的學生有強烈的責任心,通過合作學習中每月小組長的輪換、制定可行的研究計劃;課前、課后整理實驗材料;按時上交作業(yè)本等平凡的事跡,我們的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上已經有了“質”的飛躍。他們對自己、對小組、對班級都付出了強烈的責任心,這是新課程希望我們做到的。合作學習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從而培養(yǎng)了他們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如果學生長期處于個體的、競爭的學習狀態(tài)之中,久而久之,學生就很可能變得冷漠、自私、狹隘和孤僻,而合作學習既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精神、團隊的意識和集體的觀念,又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與競爭能力;合作學習還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教學的不足,從而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的目標。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我們教師應該合理運用,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合作學習的空間,讓學生在平等民主的基礎上與他人互相合作,不斷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