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wèi)澤 王玉壯 程藝苑
摘 要:磁體是磁共振成像系統(tǒng)的關鍵部件之一,主要用來生成均勻的靜磁場,其均勻性直接影響最終成像質量。永磁型單邊磁體與常規(guī)磁體相比,具有體積小、開放性好等優(yōu)點。本文基于單邊磁共振成像系統(tǒng)中的Halbach型磁體,運用ANSYS軟件建立了模型,計算了幾組不同排列結構的單邊Halbach型磁體的磁場分布情況。
關鍵詞:磁共振成像;Halbach型磁體;有限元分析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簡稱MRI)技術具有無侵入性、安全性和靈活性,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診斷、食品分析、石油測井等諸多領域。[13]在MRI系統(tǒng)之中,體積重量最龐大、造價最高、最關鍵的部件就是磁體,其主要作用是在中心成像區(qū)產生一個均勻的靜磁場,磁場的強度和均勻度將直接影響最終的成像質量。單邊磁體結構與傳統(tǒng)的磁共振成像磁體相比,單邊磁體的成像區(qū)在磁體的外部,具有良好的開放性,[46]可以不受樣品尺寸限制,同時體積小,方便攜帶,成本低,因此被廣泛應用于小型、便攜型磁共振系統(tǒng)中。而單邊磁體多采用Halbach型磁體的直線型,即由一系列的截面為正方行的永磁塊排列組成的陣列磁體,[7]本文基于這種Halbach型直線型磁體進行了一系列的仿真設計與計算。
1 單邊MRI磁體模型
本文建立了一個應用于小型單邊MRI系統(tǒng)的Halbach型直線型磁體模型,主要由六塊截面為30 cm*30 cm的永磁體排列而成,成像區(qū)為大小為距離磁體15cm的邊長為10cm的正方形區(qū)域,建立的坐標系具體如圖1所示。其中,永磁體采用釹鐵硼(NdFeB),型號為N45,其剩磁Br=1.3571 T, 相對磁導率μr=1.0445,磁感矯頑力Hcb=1034.5 KA/m。在上述磁體模型的基礎之上,我們嘗試進行了幾種不同的磁化方向排列組合,運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軟件ANSYS進行了二維的建模與仿真計算。
2 計算和結果
2.1 排列1
初始狀態(tài)時考慮設置這六塊永磁體的NS磁化方向一樣,即統(tǒng)一朝著X軸的正方向,命名為排列1,具體示意圖如圖2(a)所示,圖中黑色箭頭代表永磁體的NS磁化方向。ANSYS軟件建立模型,進行有限元分析,計算出側邊正方形成像區(qū)的平均磁感應強度為0.1284 T,磁場的均勻度為73102.4 ppm。磁力線和磁場分布情況如圖2所示。從圖3(a)中可以看到磁體的磁力線走向,磁體外部的大部分的磁力線都被分散了,因此成像區(qū)磁場比較弱,磁場的均勻度也比較差。
2.2 排列2
在上述排列1的基礎上,我們對這六塊永磁體的NS磁化方向做了一些改變,其中邊緣的兩塊分別做90°和90°的旋轉,命名為排列2,具體如圖3(a)所示,同樣圖中黑色箭頭代表磁化方向。ANSYS軟件建立模型,進行有限元分析,計算出側邊正方形成像區(qū)的平均磁感應強度為0.2047 T,磁場均勻度為95211.5 ppm。磁力線和磁場分布情況如圖3所示??梢钥吹叫D某幾塊磁體之后,改變了磁力線的走向,得到的成像區(qū)的磁場強度與排列1相比較強,但是磁場均勻度卻差了一點。
2.3 排列3
我們將這六塊永磁體的NS磁化方向繼續(xù)做了一些改變,其中兩塊做90°的旋轉,兩塊做90°的旋轉,命名為排列3,具體如圖4(a)所示。ANSYS計算出中間正方形成像區(qū)的平均磁感應強度為0.3456 T,磁場均勻度為217384 ppm。磁力線和磁場分布情況如圖4所示??梢钥吹叫D某幾塊磁體之后,改變了磁力線的走向,構成了一個磁場回路,因此得到的成像區(qū)的磁場強度與排列1和排列2相比較強,但是磁場均勻度卻差了很多。
4 總結與展望
本文基于一個應用于小型單邊MRI系統(tǒng)的Halbach型直線型磁體建立了模型,并運用ANSYS軟件進行了仿真分析,計算了幾組不同磁化排列的磁體模型產生的磁場情況,從結果中可以看出,不同排列的永磁體結構產生的成像區(qū)的磁場強度和磁場均勻度不一樣,通過改變其中幾塊永磁體的磁化方向,會改變整個磁體的磁力線走向,若構成若干磁回路,則會加強磁場在周邊產生的磁場強度。雖然成像區(qū)的磁場強度越高越好,但是磁場的均勻度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這三種排列結構的磁體產生的磁場均勻度都不令人滿意,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將把磁場均勻度作為一個重要設計目標,繼續(xù)對磁體進行更多的相關優(yōu)化。另外,文中只進行了二維磁體模型的計算,未來將進行三維磁體模型的計算,結果將會更加精確。
參考文獻:
[1]張艷麗,謝德馨,白保東,等.單邊磁共振成像儀磁體系統(tǒng)研究[J].波譜學雜志,2006.
[2]孟凱凱.恒定梯度單邊核磁共振傳感器設計與應用研究[D].重慶大學,2015.
[3]謝俊鵬,姚纓英,倪光正.完全開放式磁共振成像磁體的優(yōu)化設計[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2006.
[4]肖繼軍,張一鳴,陳繼忠,等.基于拓撲優(yōu)化的單邊核磁共振永磁磁體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7.
[5]杜群杰,肖立志,廖廣志.便攜式單邊梯度核磁共振磁體優(yōu)化設計[C].國波譜學學術年會,2014.
[6]Zhang Yanli,Xie Dexin,Bai Baodong,等.Unilateral Magnet f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單邊磁共振成像儀磁體系統(tǒng)研究[J].波譜學雜志,2006.
[7]孫新凱,楊建中,楊義勇,等.應用于單邊核磁共振儀器磁體結構的Halbach磁體仿真分析[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6.
基金項目: 河南省科技攻關基金項目(182102310610);河南省高等學校重點科研項目計劃(17A416005);南陽師范學院博士專項項目(ZX2016011)
*通訊作者: 程藝苑,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醫(yī)療儀器的設計與研發(fā),圖像處理,人工智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