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娜
摘要:本文結合小學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中實際情況,根據課程特點,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增加課堂趣味,旨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學生自主學習,為教學改革開創(chuàng)了新的局面。
關鍵詞:交互式電子白板;面線點;現代文閱讀教學
一、交互式電子白板環(huán)境下的“面線點”現代文閱讀教學的基本模式為:
(一)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激發(fā)興趣——導
老師創(chuàng)設了一個與閱讀課文有關的情景,可以結合閱讀內容配合一段音樂、一首歌、漫畫、實物、故事、影視等,使學生沉浸其中,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學生感官,創(chuàng)造氛圍,巧設疑問,創(chuàng)設情境,能夠提高語文教學效率,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電子白板教學以它直觀、形象、生動的演示功能,快速的進入課堂并成為一種先進的、深受學生喜愛的現代教學手段,不僅是學生學的輕松愉快,并且能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它還具有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在課堂導入中充分使用電子白板,恰當的用好電子白板,真正發(fā)揮電子白板的功能。
(二)初讀文本、整體感知——面
在電子白板的幫助下,借助配樂朗讀、交互白板的顯示指導,如何指導學生規(guī)范閱讀,把條分縷析的講解滲透到指導學生誦讀的過程中,不一味的肢解文本,而是讓學生在誦讀訓練中感知文本,領悟文本,進而達到鑒賞文本的作用,是當今提倡誦讀教學的關鍵所在。應辯證看待誦讀和鑒賞在教學中的相互作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誦讀習慣,教給學生科學的誦讀方法,使學生既會讀,又會鑒賞文本,回歸文本的鑒賞理念呼喚誦讀教學。
(三)再讀文本、理清思路——線
課程標準提出“在誦讀課本的基礎上,理清思路”。我們閱讀時只有把握文章的結構,理清文章的層次,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達到讀懂文章的目的。對文章結構層次的梳理,是現代閱讀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中考現代文閱讀命題的重要考點之一。運用電子白板指導閱讀,更能理清思路和層次。
(四)感受魅力、重點研讀——點
再讀文章是對知識的突破。是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檢測。文本知識、品味語言、詞語的運用、寫作技巧、表達方法等知識點都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解決。對于語文課堂教學來說,學生和文本的對話尤為重要。因為語文教學的目的是通過與文本的對話,將優(yōu)秀的言語作品內化為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形成學生對未知事物強烈的好奇心,最終實現知識的傳遞和精神的升華。那么,教師應如何如引導學生和文本進行對話呢?教師在課堂教學自始至終起著關鍵作用。教師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和文本產生強烈的感情共鳴;教師有引導學生走出文本,創(chuàng)造更加精彩的世界。
(五)走出文本、創(chuàng)造閱讀——練
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闡述文本,不僅會提高語文閱讀活動質量和效率,更能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和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F代闡釋學認為:“文本固然存在著意義,但只是一種潛在的意義,只有通過讀者的閱讀,意義才能揭示出來,讀者的閱讀也不是被動的,而是積極參與意義的領會,把自己的主觀認識注入到文本中,使其成為文本意義的一部分?!庇纱丝梢?,文本潛在意義是讀者閱讀時實現意義的前提條件,走出文本,從創(chuàng)作角度看,許多名言名家正是靠文本的張力、語言的魅力,給讀者提供廣闊的自由解讀空間,從而使作品擺脫“初衷”,超越時空。文學語言具有模糊性的特點,作品“不確定性”與“空白點”或者“未定點”促使作者參與作品意義的構成。因此,教學中教師不能要求學生的理解是唯一的,對文本的解讀是多元化的、個性化的。
二、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面線點”現代文閱讀知識的訓練體系
(一)“面”的整體感知
在語文現代文閱讀中,對文章整體感知的能力,體現了一個人的現代文閱讀理解能力。閱讀文章后對文章整體感知能力強的人,能夠迅速地捕捉文章中的信息,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
首先,感知文章主要內容。如記敘類文章,主要關注四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我們可以用連綴詞句的方法,選擇一些合適的詞語,撐起全文的內容來整體感知。
其次,整體感知作者的情感血脈。中心是文章的靈魂,感情是文章的血脈。要在感知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大體了解文章的主旨,初步感受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我們須由表及里、去粗取精,把文章主旨從紛繁的文字中剝離出來,使作者的思想感情清晰起來。
第三,明確文體特征。文體特征是記敘某個具體的生活內容,描述某個具體的事件或場面。
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各種文體,都有自身的文體特點,在整體閱讀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首先弄明白什么文體,針對不同的文體去理解分析。
(二)“線”的思路理解,
不同的文體其特征截然不同,在閱讀中整體要有一個明了的認知。結構就是這種思路的彰顯。指導學生閱讀時要把握文章的結構、理清文章的層次,包括段與段之間的以及一段內部的層次,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達到讀懂文章的目的。
首先,我們要感知題文關系。我們可以從題目著眼,了解全文。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在標題上做文章,既易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又能使學生很快進人課文,以實現整體感知。
其次,我們可以感知脈絡結構。任何文章都有一定的結構,結構的安排是由文章的中心意思決定的。從作者說,是如何運用結構來體現中心意思;從讀者說,則可以通過結構的分析來理解中心。又叫“思路解讀法”。文章結構是作者思路的反映,因此,要理清結構,首先要理清作者的思路,看作者是怎樣觀察和思考事物的,是怎樣恰當地安排表達順序的。理清了思路和結構,文章的要點和主旨也就明確了。
(三)“點”的知識突破。
2011年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態(tài)度,學習用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tài)度的理解?!本驼f明文而言,閱讀一篇說明文,從“點”的層面來說,就應該明確說明事物的某一特點或某一方面時,采用的是哪種說明方法,并深入體會說明的語言的準確性。
總之,交互式電子白板改變了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有利于把抽象的語言文字的研讀變得具體、 生動、 直觀,迅速地引導學生展開閱讀活動, 并且還培養(yǎng)、 發(fā)展學生自己的閱讀、 想象、 表達能力。 交互式電子白板與語文閱讀課堂有效整合, 是新的教學模式下有效的教學方式的應用和探索, 值得廣大語文教師積極的實踐。
參考文獻:
[1]張科軍.《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4(13).
[2]王金茹.《電子白板在語文教學中的具體運用.任俊娜》[J]. 《學周刊》2014(20).
[3]胡麗霞,劉鳳娟,劉攀葉.《交互式電子白板在中小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06).
[4]劉冬《交互式電子白板在探究式學習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4(30)
本文系河南省漯河市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交互式電子白板環(huán)境下“面線點”現代文閱讀教學研究》(LHKT201703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