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麗紅
【摘 要】小學語文高年級隨堂習作教學是對學生語言表述能力、知識掌握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實踐應用,其目的是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語文知識、寫作技巧,提升書面語言表達能力為后續(xù)的學習和培養(yǎng)語文核心素養(yǎng)奠定良好的基礎。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小學語文高年級隨堂習作教學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如學生習作時無話可說、語言積累不足、書面表達能力相對較差、參與習作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對此,教師應全面優(yōu)化習作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指導學生活用所學語文知識,提高個人表達能力,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隨堂習作教學;現(xiàn)狀問題;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8)11-0210-02
2011版《義務教育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該面向所有學生,培養(yǎng)學生熱愛語文的思想感情,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全面發(fā)展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和語言文字運用能力”。隨堂習作是小學語文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具有“靈活性”和“高效性”兩大特征,所謂“靈活性”是指該教學活動可以指導學生活用語文知識,提高書面表達能力與寫作能力,發(fā)展文學素養(yǎng);“高效性”特指隨堂習作要求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完成習作任務,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潛力,提升習作教學效率。然而,當前小學語文高年級隨堂習作教學在取得效果的同時也存在各方面問題,主要問題有三種:寫作資源積累不足,書面表達能力有待提升,學生對習作活動應付了事等。本文將解析小學語文高年級隨堂習作教學現(xiàn)狀,并舉例淺談優(yōu)化策略。
一、高年級隨堂習作教學現(xiàn)狀分析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高年級語文隨堂習作教學方法越來越靈活,教師會為學生擬定新穎的話題,讓學生圍繞該話題自由擬定題目練習寫作,使學生在參與習作活動的過程中不斷加強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和加工能力,發(fā)展文學創(chuàng)作天賦,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1]。然而,小學高年級語文隨堂習作教學在發(fā)展過程中也遇到了各種問題,主要問題表現(xiàn)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寫作資源積累不足。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無話可說,文學常識和寫作資源積累不足。雖然高年級小學生具備一定的語文知識功底,但是文學常識基礎相對薄弱,大多數(shù)學生的主要閱讀資料是語文教材,而寫作和閱讀密切相關,閱讀范圍狹窄,必然會影響寫作視野的擴展。而且,部分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并未進行有效的知識延伸,沒有為學生補充足夠的文學常識,不能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目前,有很多小學生的習作內(nèi)容中會出現(xiàn)常識性錯誤,如“魯迅先生說過:‘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我們應該珍惜時間,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保瑢W生會把岳飛《滿江紅》中的名言誤寫成魯迅的名言,這說明學生的文學知識水平有待提升,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廣泛閱讀經(jīng)典作品及觀察生活,從學習與生活中積累寫作資源。
第二,書面表達能力有待提升。學生不懂如何表達寫作主旨,不知道如何抒發(fā)個人情感和體現(xiàn)中心思想。導致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小學生的書面表達意識相對較差,內(nèi)部語言轉換能力和語言文字加工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第三,學生對習作活動應付了事,缺乏興趣與激情。因為小學生的寫作技巧和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均存在欠缺,所以他們會感到習作學習很困難,進而對習作活動缺乏足夠的興趣,往往體現(xiàn)出了應付了事的消極態(tài)度[2]。
二、小學語文高年級隨堂習作教學策略
(一)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讓學生有話可說
全面優(yōu)化小學語文高年級隨堂習作教學策略,加強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鼓勵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寫作元素,捕捉寫作靈感,將所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轉化為文字描述,從而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語言加工技能,擴展學生的寫作視野。例如在開展以“我學會了XX”為話題的習作活動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想自己學會了生活中的哪種技能(如做飯、騎自行車、種花、做蛋糕等),接著用互動的方式讓學生交流碰撞,每人用簡短的一段話作介紹。然后,在多媒體課件上讓學生鑒賞描寫學會包餃子的優(yōu)秀作文《小貝殼誕生記》等,指導學生在筆記中記錄文中的佳句,從修辭手法和文章內(nèi)涵來品味精妙之處,最后再讓學生習作。在讓學生描寫關于風景的作文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各種植物、日出、夕陽、晚霞、星空等自然現(xiàn)象,在課堂上用PPT為學生展示相應的畫面,從視覺角度調(diào)動學生的審美情感,然后指導學生從顏色、形狀、狀態(tài)和其他感官等方面描寫關于風景的作文。這樣能夠縮小隨堂習作教學與學生生活以及心理方面的隔閡,逐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潛能[3]。
(二)感受語言魅力,讓學生學會表達
按照文本題材來區(qū)分,小學高年級語文教材的整體內(nèi)容可以細分成九類,分別是敘事類、人物描寫類、景物描寫類、狀物類、童話寓言類、短篇小說、現(xiàn)代詩歌、古詩詞、說明文以及應用文。這些文本內(nèi)容蘊含著豐富的寫作元素,具有深刻的語言魅力。教師應該充分運用這些教學資源,指導學生感受語言魅力,豐富語言表達技巧。例如在解讀《猴王出世》這篇選自名著《西游記》的神話故事時,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文,品味語言文字之美,然后練習寫感想,在習作內(nèi)容中學習運用文中的寫作技巧。在開展童話寓言教學時,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思考故事的深刻含義,在此基礎上自行創(chuàng)作童話和寓言故事。例如在講解完《幸福是什么》這篇童話之后,讓學生思考“幸?!钡暮x,想象自己和智慧姑娘相遇的故事,以“智慧是什么”為話題寫優(yōu)美的童話。
另外,對于大多數(shù)小學生來講,古詩詞是學習難點,他們不易讀懂其含義。對此,教師可以將古詩文教學與習作活動相融合,點撥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活用古詩詞中的佳句,例如在描寫景觀瀑布時引用李白的名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或者在描述自然景物時靈活運用古詩詞的經(jīng)典內(nèi)容,如在寫梅花時將“為有暗香來”擬定為題目,用“淡妝濃抹總相宜”形容祖國秀麗山河。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鑒賞能力和加工運用能力,而且能夠發(fā)展學生的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
(三)完善教師批改標準,讓學生樂于寫作
教師的評語對學生參與習作教學活動的積極興趣產(chǎn)生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如果習作評語具有鼓勵性,會在贊揚學生寫作內(nèi)容的同時指出不足,就能夠指導學生積極彌補缺陷,改正錯誤,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作興趣,發(fā)展學生的寫作天賦。因此,教師在隨堂習作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完善批改標準,可以用“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這一名言來教導學生繼續(xù)努力;對于亮點和缺陷并存的文章,教師應該在給予表揚的同時指出不足,引導學生完善寫作內(nèi)容;對于學困生的作文,教師不能全面否定,應該指導學生逐步掌握寫作技巧,對他們的細微進步予以贊揚,鼓勵學生爭取更大的進步[3]。
綜上所述,當前小學語文高年級隨堂習作教學工作中尚且存在學生對習作任務無話可說、語言知識積累不足、書面表達能力相對較差,參與習作活動的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對此,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觀察生活,捕捉寫作靈感,指導學生靈活掌握寫作技巧;引導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提高語言文字加工能力;完善批改標準,調(diào)動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動力,學生們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也在習作中得以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孫迪.微探小學語文高年級隨堂習作教學的現(xiàn)狀及策略 [J].新課程(上),2017(04) .
[2]尤玉婷.小學語文高年級隨堂習作教學的現(xiàn)狀及策略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6(03).
[3]吳亞華.試論淺析小學語文高年級習作教學[J].課外語文,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