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春麗
摘 要:如今教育業(yè)正處于飛速發(fā)展階段,其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就是讓學生接收到更高質量且更有效的教育,而教育的重心也在不斷發(fā)生著變化。通過年復一年探討研究,教師們一直在對教學方式、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做著進一步分析和改進,從中提取出最適合學生的教學課程。于九月份,教育部頒布了新的條令,形成了新課改新課標的轉變,期待從有效的教育資源中發(fā)展出更大的無限性。新課標的改革更加注重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教師一味的教學中跳脫出來,將“教學”轉變?yōu)椤敖逃薄?/p>
關鍵詞:高中數(shù)學 課程教學 體會與感想 新課改新課標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8-0-01
一、前言
新課標改革從根本上改善了原有的為了學習而學習,相較于學生的成績或成果方面,更加注重學習的過程和體驗,以及所發(fā)生問題帶來的后果和影響。新課標注重了學生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從教師所提供的原有基礎上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實踐和討論得出自己的結論,并從中教會學生獨立探索和思考的重要性,不再依賴于課本和教師的有限資源。這樣的改革需要教師的嚴格配合,實時為學生引導出一條充分發(fā)展的道路。在高中數(shù)學中,思維定勢局限于老師的條例被打破,以至于這樣使得課堂有了極大變化和改善。
二、新課標對于學生、教師及教育的更高要求
新課標更為注重學生的思維性、理解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倡讓學生自己在應用中學習,已達到普通的課堂教學所不能深入的廣度。不僅僅是在技巧的靈性和知識的豐富度上改革,更為注重的是學生價值觀的影響,以教學的形式進行教育,讓學生從課堂學習中得到更多的方法和價值。這些價值不僅僅是對于課堂學習的一個總結,更是學生今后觀念上的轉變,通過教科書之外的知識,教會學生思考、改革、掌握,卻也沒有跳脫出教學原本的要求,而是在其基礎上改革為更符合也更貼近高考的內容,實際適度減輕了學生的負擔。
三、通過懸念法教學,激發(fā)學生潛在思考
懸念法教學是通過一系列鋪墊所設置下的懸念,讓學生從中行動探索出學習的本質,例如許多教師會使用一些問題潛意識中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向,也通過多樣性的問題將系列性聯(lián)合在一起,這樣的教學尤其適用于數(shù)學這樣的理學科。
1.懸念或問題的范圍與價值
懸念的存在必須有它的價值,不然就成了浪費時間的部分。如何設置懸念和問題成了教師中熱議的話題,因為不同的問題選擇會引導截然不同的方向。以學習概率的過程為例,如果巧妙地設置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主找出教師所布置下的懸念答案,如“獨立事件、組合事件、條件事件、互斥事件之間的關聯(lián)與異同點”。這樣的一個問題必然是存在于教師的介紹之下的,將四種情況的本質定義傳達給學生,但是讓學生通過設計實驗、小組合作,甚至課堂交流的方式將自己完全置身于一個情景。從具體實例中讀取問題的答案,就比如獨立事件和互斥事件,以同樣的兩個擲骰子擲到雙數(shù)的概率作為定數(shù),用兩種不同的方式將錯綜復雜的邏輯關系“展現(xiàn)”于現(xiàn)實中,才能讓學生真正做到在應用實踐中學習[1]。懸念的價值在于關聯(lián)性,所以范圍絕對不能超出學生所能承受的范圍,就像骰子是最簡單的數(shù)學工具,學生可以從生活中熟悉的東西找到規(guī)律,而獲得成就感。反之,如果是從未觸及的領域,便不能帶給學生熟悉感,更不能讓他們從生活中的興趣關聯(lián)到數(shù)學的縝密。
2.懸念或問題的表述方式
教學的目的在于清楚直觀地帶給學生知識上、價值上的收獲,而新課標的改革更是注重教學的有效性。如此一來,教師對于懸念或問題的語言表述方式就顯得至關重要——簡潔明確的問題可以讓學生有足夠的認知和興趣去嘗試,而模糊不清的懸念只會讓學生更加陷入困惑。數(shù)學上的許多概念存在一定的復雜性,所以教師需要通過簡單化的形式將概念生活化,比如高中數(shù)學中的“二項分布”,是一個建立于現(xiàn)實實例上的課題,但其中的概念卻有極強的學科性[2]。如果教師直接從深邃的學科名詞著手,并不能加深學生對于名詞的印象,而是產生厭惡;事實上,二項分布的存在就是一個集合,可以通過信息的和搜集和運用(如運動會或義賣會的數(shù)據分析),直接讓學生從生活中貼近的活動中找到數(shù)學的存在。而教師可以在此之后,再提出二項分布的概念,如此一來,學生不僅以實時數(shù)據為引,自主完成了一個課題的探索,更是直接接收了數(shù)學上的理學概念。這樣的一個過程是學生從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原因到尋求論證的過程,比教科書更為清晰直觀地展示了深刻的概念性。
3.懸念法教學對于學生潛藏的影響
懸念法作為教學中最有效的法則之一,成了新課標的重頭戲,但是在運用懸念法教學的時候,不能過度,更不能操之過急。初中到高中的課程是一個階梯,很多的概念同時間附加于學生身上,會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及負擔[3]。例如,圓形和橢圓形的轉換是高中的一個要點,幾何需要嚴謹?shù)耐扑愫头治?,而這些并不能通過大框架下的懸念起到引導作用。由于學生完全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學習一個全新的板塊更需要的是老師的點撥和指導,而非一味的懸念設置。試問,在一個學生沒有橢圓幾何基礎的時候,教師設置一個懸念讓學生去找出“求導橢圓形面積的公式”,學生又能從何處著手?這樣空虛不切實際的問題,會讓學生覺得過程中的挫折和困難是難以解決的,導致對于學習數(shù)學興趣的喪失,形成厭惡學習的惡性循環(huán),打擊了新課改的目標。
綜上所述,可以從新課標新課程中得到以下幾點。首先是新改革的有效性可以大幅度提升,在減輕學生死記硬背的負擔的同時增強教育性觀念,讓學生所得到的更有價值,體現(xiàn)了新課程的重要性。再者是對于教師的考核,由于更高的教學要求不單單受限于教材,則教師需要以最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方法進行分析并規(guī)整,以便使每一個學生能達到預想中的高度[4]。然而除此以外,對于新課標也有所存在的隱患,由于數(shù)學是一門理解性較強的理學科,其中也不乏探索過程中遇到的絆腳石。學生自主探索的道路上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教師沒有對于挫折進行適當?shù)囊龑Ш蛶椭?,可能會讓學生喪失自信和興趣,忽略了數(shù)學的魅力及系統(tǒng)性,產生一種恐懼的心理,起到學習主體自發(fā)性的反作用。
參考文獻
[1]米靜, 陳玉艷, 楊世暄. 新課程下高中數(shù)學教學的幾點體會淺析[J]. 社會科學:引文版, 2017(11):00352-00352.
[2]王鶴. 基于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shù)學教學改革的幾點體會[J]. 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 2017(4):104-104.
[3]李偉. 探究新課程下高中數(shù)學教學[J]. 讀寫算:教師版, 2017(25):90-90.
[4]周鋒. 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數(shù)學教學心得[J]. 人間, 2016, 2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