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文波 時紅軍 杜昆
【摘 要】 中低速磁懸浮鐵路系統(tǒng)是輕量化的城市軌道交通運輸系統(tǒng),既適用于中低運量中心城市客流不太大的快速延伸線,也適用于建筑物擁擠、線路布置難度大的大中城市交通緩解輔助線路。
【關鍵詞】 磁浮鐵路;危險因素分析及風險;體系建立;安全培訓
【Abstract】 The medium- and low-speed maglev railway system is a light-weight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 which is suitable for rapid extension of passenger flow in central and low-traffic central cities, and is also suitable for traffic mitigation in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where buildings are crowded and route layout is difficult. Auxiliary line.
【Key words】 Magnetic levitation railway;Risk factor analysis and risk;System establishment;Safety training
1. 磁浮鐵路簡介
(1)磁浮列車是采用無接觸的電磁懸浮,導向和驅動系統(tǒng)的列車。磁浮列車具有速度快、爬坡能力強、轉彎半徑小、耗能低、運行噪聲小、安全舒適、不燃油、污染??;適應路況和環(huán)境條件能力強,減小線路規(guī)劃的難度,磁浮鐵路主要采用高架方式,占用的耕地少。由于列車在牽引運行時與軌道無機械接觸,從根本上克服了傳統(tǒng)輪軌的粘著限制、機械噪聲和磨損以及輪軌傳動機構維護成本高等問題,正成為各城市積極發(fā)展的鐵路。中低速磁懸浮鐵路系統(tǒng)是輕量化的城市軌道交通運輸系統(tǒng),既適用于中低運量中心城市客流不太大的快速延伸線,也適用于建筑物擁擠、線路布置難度大的大中城市交通緩解輔助線路。
(2)磁浮技術主要源于德國,1922年德國工程師赫爾曼.肯佩爾提出了電磁懸浮原理,1934年他申請了磁懸浮列車的專利,1953年完成科學報告《電子懸浮導向的電力驅動鐵路機車車輛》。20世紀70年代以后,世界工業(yè)化國家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為提高交通運輸能力及適應經濟發(fā)展需要,德國、日本、美國、加拿大、法國、英國等發(fā)達國家相繼對磁懸浮運輸系統(tǒng)進行開發(fā),并取得令人矚目的進展。
(3)磁浮列車主要由懸浮系統(tǒng)、導向系統(tǒng)、驅動系統(tǒng)三大部分組成,中低速磁懸浮鐵路主要用于城市內部軌道交通系統(tǒng)。中低速磁浮軌道的運行機制:中低速磁浮車輛環(huán)抱導軌運行;車載電磁鐵通電勵磁產生磁場,磁鐵與軌道上的鐵磁構件相互吸引,將列車向上吸起懸浮于軌道上,磁鐵和軌道之間的懸浮間隙為8~10mm,通過控制懸浮磁鐵的勵磁電流來保證穩(wěn)定的懸浮間隙;車載直線電機與軌排上感應板之間形成閉合回路來牽引列車運行(見圖1)。
2. 中低速磁浮軌道施工危險因素分析及風險等級確定
中低速磁浮鐵路一般為高架形式,高架橋高度6m以上,施工過程危險性較大,存在工人高處墜落、起重吊裝軌排吊裝風險。基于高架形式的磁浮軌道施工危險因素主要為軌排的吊裝運輸、施工過程中必要的高處作業(yè)、用電作業(yè)、用火作業(yè)。風險具體分析根據《城市軌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設風險管理規(guī)范》(GB50652-2011)(見表1~表7)
根據風險損失等級標準、發(fā)生可能性標準,研判確定項目主要風險的風險級別,采取相應的措施和方案。
3. 安全管理隊伍體系建立
為實現(xiàn)施工過程安全管控到位,首先要建立整套的安全管理規(guī)章制度,予以落實;制定高處作業(yè)安全保障措施、臨邊防護措施、用電安全管理措施等專項安全管理措施,以保障施工有章可循。在作業(yè)過程中,必須要有人防措施,建立專門監(jiān)控安全風險的管理隊伍,形成安全管理格局,建立自上而下的安全監(jiān)控隊伍,在施工過程中監(jiān)督各項安全規(guī)章制度、安全管理措施的施工落實,確保施工全過程安全。
4. 安全培訓
提高施工人員安全素質,必須進行必要安全培訓。安全培訓主要形式為崗前安全培訓、專項安全培訓、安全技術交底。采用多媒體工具、體驗式培訓等方式,將安全理念、安全措施根植 于施工作業(yè)人員,使他們有較高的危險意識、防范意識,規(guī)范施工作業(yè),在施工過程中避免人身傷害事故的發(fā)生。
5. 推行應急管理體系
為預防工程施工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事故,依據風險辨識確定的風險等級,制定相應的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主要由綜合應急預案(預案體系的綱領性文件)、起重傷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高處墜落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觸電事故應急預案等。預案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
5.1 綜合應急預案:
(1)總則、編制目的、編制依據適用范圍、應急預案體系、應急工作原則。
(2)事故風險描述:
(3)應急組組織機構。
(4)預警及信息報告:預警、信息報告。
(5)應急響應:應急響應分級、響應程序、處置措施、應急結束。
(6)信息公開。
(7)后期處置。
(8)保障措施、通訊與信息保障、人力保障、物資設備保障、其他保障。
(9)應急預案管理:應急預案培訓、應急預案演練、應急預案修訂、應急預案培備案、應急預案實施。
5.2 專項應急預案。
(1)故風險分析。
針對可能發(fā)生的事故風險,分析事故發(fā)生的可能性以及嚴重程度、影響范圍等。
(2)應急指揮機構:
根據事故類型,明確應急指揮機構總成員單位或人員的具體職責。設置相應的應急救援工作小組,明確各小組的工作任務及負責人職責。
(3)處置程序明確事故及事故險情信息報告程序和內容,報告方式和責任人等內容。
(4)處置措施針對可能發(fā)生的事故風險、事故危害程度和影響范圍,制定相應的應急處置措施,明確處置原則和具體要求。
參考文獻
[1] 《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要求》(GB28001-2011 ).
[2] 《 施工企業(yè)安全生產管理規(guī)范》(GB50656-2011) .
[3] 《城市軌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設風險管理規(guī)范》(GB50652-2011).
[文章編號] 1619-2737(2018)01-15-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