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青兒
摘 要:閱讀是學生獲取語言知識、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運用多樣化的閱讀教學模式,營造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氛圍,增強學生對于閱讀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提高閱讀課堂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22-014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2.087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閱讀教學在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中的重要作用。下面本文就針對小學語文教師如何提高閱讀課堂的教學效率提出研究策略。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質、提升綜合應用能力的重要教育模式,它可以幫助學生自由發(fā)揮想象,提高獨立思考能力,形成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但是,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當前很多教師在對學生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時,都是要學生被動地接受、背誦教師總結的課文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及文章蘊含的道理,卻忽視了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以及“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的明確規(guī)定。因此,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中,應該重視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增強閱讀教學對學生的吸引力,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效率。新課標下的閱讀教學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中來,換“教師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為更好地進行綜合知識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小學語文閱讀教材涉及天文、地理、社會、歷史等方方面面的文本,可謂包羅萬象,豐富多彩,它的每一組課文都是經過精心編排的經典之作,能夠為學生打開一扇認識世界的大門。比如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五組《黃山奇松》《黃果樹瀑布》《莫高窟》的三篇課文展現的是一幅幅絢麗多彩的祖國山河的美好畫卷,學生通過優(yōu)美的文字描述,徜徉在祖國大好河山中,使他們受到了美的熏陶,進而激起學生對壯麗山川的無限向往與熱愛。教師在教授此類閱讀課文時,應指導學生通過飽含激情的朗讀,進而充分感知文本中的豐富情感,讓學生通過領略黃山松的千姿百態(tài),了解黃果樹瀑布的形態(tài)和聲響,想象嘆為觀止的莫高窟彩塑、壁畫和藏經洞的奇觀,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教師通過給予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空間,鼓勵他們發(fā)表個人見解,讓學生在自讀自悟,在質疑問題、自行解疑和領悟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意識,提高文本蘊含思想情感的體會與感悟。
在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編錄了許多情感真摯、語言優(yōu)美的篇章,教師在教學這類文章時,應積極創(chuàng)設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渲染課堂教學氣氛,引導學生自主領會文章的意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深刻感悟文章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想。如小學四年級下冊《第一次抱母親》一文,教師可以通過播放《媽媽的時光》小視頻創(chuàng)設閱讀教學的情境,激發(fā)出學生對于母親的熱愛之情,讓學生回憶與母親相處中,感受最深刻的片段,與課文形成共鳴。然后帶領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行分段整理,讓學生通過教師的分段理解,積極思考作者第一次抱母親的原因,第一次抱母親是什么感受,體會“瘦弱的母親一手拉著年幼的我,背上還背著比我更小的妹妹,肩上再挑一百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是怎樣的情景,讓學生盡情發(fā)揮想象,是什么力量支撐著母親承受那么重的擔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濃濃的母愛,體會到不一樣的情感,也使得學生與作者的文章所表達出來的思想感情產生了共鳴。這進一步啟發(fā)了學生如何描述一個人、交代一件事,最后從閱讀中提煉出寫作方法,使學生在提升閱讀理解能力的同時,通過模仿與對比提高寫作水平,提升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空間,培養(yǎng)出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倡導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創(chuàng)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能夠大膽闡述自己的看法,主動與同學、教師進行交流。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不但可以增加學生學以致用的機會,還可以增強他們對閱讀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更可以使他們接受不同的觀點,擴展他們的視野,促進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發(fā)展,獲取更加深刻的情感體驗。比如六年級下冊《學會合作》這篇課文,主要就是激勵學生樹立團結協(xié)作、自我犧牲的合作精神。教師可以圍繞“合作”這個話題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設計游戲《小船》:“在地上鋪一張報紙,報紙外邊就是河水,請一組同學一起站在這條‘小船上,但是誰也不能落水,才算游戲成功?!睂W生通過完成游戲,明白有些事情是需要大家的合作才能夠成功。然后精讀理解課文,聯(lián)系文中所舉的兩個事例試著進行集體合作交流,大膽表達自己對于合作的看法,而后選出一名代表對小組討論結果進行發(fā)言。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引導,肯定學生的不同見解,引導學生探討出文本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最后讓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明白“只有學會與別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的道理。這種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提高對于閱讀課文的學習興趣,促進生生互動、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從而幫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閱讀理解是文本學習的重要基礎。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高效的教學方式,對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都起著重要作用。閱讀教學的開展要以新課程標準理念為指南,做到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突顯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價值,使學生通過扎扎實實的閱讀理解,提高欣賞水平及想象表達能力。同時引導學生感悟文本蘊含的思想,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提升人文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應用能力。
[1] 于海龍.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J].考試周刊,2013(58).
[2] ? ?黃大權.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冷思考[J].教學月刊(小學版),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