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峰
廣州一種子公司湯先生問,公司種子經(jīng)營有商標專用權,由于十幾年來誠實守信,種子質量好,價格公道,售后服務工作認真扎實,加之年年有新品種推出,因而深受市場歡迎。但是近年來有不法種子經(jīng)銷商假冒公司商標銷售種子,給公司商譽和農戶造成損失,請問公司如何起訴,官司怎樣打?
“在線律師”:
以案說法,先向您介紹涉及到的相關法律規(guī)定,同時與您探討這類官司怎樣處理。本文分上、下兩篇,此為下篇。
基于眾所周知的原因,本案例對涉案主體、商標、注冊號等信息一律采用代號。銷售的種子類別、數(shù)量和價格均為虛擬數(shù)據(jù)。
B公司對“X”注冊商標享有使用權,該商標核定使用于第31類商品之上。后B公司發(fā)現(xiàn)在C個人的經(jīng)營場所內銷售假冒“X”牌西蘭花種子的情況,假冒種子系從A公司處購得。B公司認為,A公司和C個人銷售假冒“X”商標的侵權產品,侵害了B公司的商標權,使之產生了極大損失并造成商譽下降。故請求一審法院:①判令A公司、C個人賠償因侵權行為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10萬元;②判令A公司、C個人承擔律師費用5 000元;③判令二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④訴訟費用由A公司、C個人承擔。
一審法院查明:B公司向一審法院提起訴訟稱,B公司對該商標享有使用權。2016年開始,B公司發(fā)現(xiàn)在市場銷售的“X”牌西蘭花種子數(shù)量減少,經(jīng)調查發(fā)現(xiàn)C個人在其經(jīng)營場所中銷售假冒的“X”牌西蘭花種子,該種子系從A公司購入。后經(jīng)工商局調查認定A公司、C個人的行為構成侵害商標權,遂對二者進行了行政處罰。一審法院另查明,B公司未提交涉案證據(jù)的原件,A公司對行政處罰決定書的真實性無異議,C個人對B公司全部證據(jù)內容均不予認可。
一審法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jù)。B公司提交的商標專用權證據(jù)為復印件,A公司、C個人對該證據(jù)內容均不予認可。雖然工商部門對該兩當事人進行過行政處罰,但該處罰決定所涉商標與涉案商標無關,故B公司未能證明A公司、C個人與涉案商標的關聯(lián)性。故依照《國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一審法院判決駁回B公司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2 400元,由B公司負擔。B公司不服一審判決,向二審法院提起上訴稱:①B公司提交的證據(jù)均有原件,一審法院駁回訴訟請求是錯誤的;②一審法院認定事實不清;③一審法院程序違法,超審限審理此案。綜上,請求二審法院在查明事實的基礎上,對一審判決依法予以改判。
二審法院查明:涉案商標的注冊號為GGGGG,核定使用在第31類“植物種子、植物種、谷物(種子)”等商品上,“X”為B公司的注冊商標,核定使用在第31類商品上。經(jīng)查,C個人門市房內存放了內包裝顯示為B公司生產的“X”西蘭花種子30包(每包10袋)。經(jīng)B公司鑒定為侵權產品。另查,C個人自2015年春開始,從A公司購進標有“X”注冊商標的西蘭花種子30包(每包10袋),每袋 8 800粒,進價為每包850元,合計25 500元,銷售15包,售價每包900元。至2015年3月24日被工商部門立案調查時,當事人C個人已將售出標有“X”注冊商標的西蘭花種子15包全部收回。鑒于上述侵權事實,工商部門對C個人作出如下處罰:①沒收并銷毀侵害“X”商標權的西蘭花種子30包(每包10袋);②罰款25 500元。
二審法院認為:根據(jù)商標法的規(guī)定,B公司有權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B公司提交的處罰決定書的內容顯示,A公司、C個人銷售了侵害“X”商標權的西蘭花種子。考慮A公司的侵權情節(jié)、被工商部門處罰的事實以及B公司為維權所支付的合理費用等因素,二審法院酌定由A公司賠償B公司10 000元。就上述侵權行為,C個人稱被訴侵權西蘭花種子系從A公司購進,A公司予以認可。故C個人應當承擔停止銷售被訴侵權西蘭花種子的法律責任。此外,在一審法院審理期間,已經(jīng)按照規(guī)定辦理了延長審理期限的相關手續(xù),一審審理程序并無不當。綜上,二審法院根據(jù)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之規(guī)定,判決撤銷一審判決,判令A公司、C個人立即停止侵權行為,A公司于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賠償B公司經(jīng)濟損失(含合理費用)10 000元。一審案件受理費2 400元,由B公司承擔400元,由A公司與C個人共同承擔2 000元;二審案件受理費2 400元,由B公司承擔400元,A公司與C個人共同承擔2 000元。
二審后A公司申請再審,并稱:①二審判決違反法定程序,應予再審。具體表現(xiàn)在:二審程序中,在當事人沒有提交新證據(jù)的情況下,二審法院要求A公司重新提出質證意見;二審法院多次打電話就本案進行調解;二審法院違反法律規(guī)定越權、非法向工商行政管理局發(fā)函查詢,且發(fā)出的函件內容虛假,形式非法。②二審判決內容超出了B公司的訴訟請求。本案的侵權訴訟,源于工商部門對涉案當事人的行政處罰,處罰后侵權行為已同時終止。至本案訴訟開始時,B公司沒有理由提出也未曾提出停止侵權的訴訟請求。③二審判決A公司賠償B公司經(jīng)濟損失(含合理費用)10 000元系適用法律錯誤。本案中,A公司的侵權行為在行政處罰作出時已經(jīng)終止,B公司沒有實際損失,相應的律師費用亦屬于因惡意訴訟而產生的非正常開支。綜上,請求本院依法對本案進行再審。
再審法院查明:原審法院查明的事實基本屬實,本院予以確認。
再審法院另查明,A公司在審查期間,向再審法院提交了二審法院向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發(fā)函、送達回證、傳票、電話查詢記錄、授權委托書、保證書、調解書等內容。B公司及C個人未對此發(fā)表意見。再查明,根據(jù)被申請人B公司向法院提交的其在一審階段的起訴狀記載的內容,可以發(fā)現(xiàn),B公司在一審階段所提訴訟請求為:①判令兩被告賠償因侵害“X”商標專用權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10萬元;②判令兩被告承擔律師費用5 000元;③判令兩被告承擔連帶賠償責任;④一切訴訟費用由兩被告承擔。一審判決中對B公司的訴訟請求有相同文字記載。
再審法院認為,根據(jù)已經(jīng)查明的案件事實,結合各方當事人的訴辯主張,本案的爭議焦點問題是:二審法院是否違反法定程序;二審判決第二項內容是否超出了當事人的訴訟請求;二審判決第三項內容是否屬于適用法律錯誤。
第一,關于二審法院是否違反法定程序。A公司提出,二審法院在審理過程中要求其再次對證據(jù)發(fā)表質證意見,多次組織調解,并向工商管理局發(fā)函查詢等行為違反了法定程序。對此本院認為,首先,根據(jù)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八條的規(guī)定,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對上訴請求的有關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審查。因此,即使當事人在二審審理過程中沒有提交新的證據(jù),為查明案件事實,二審法院亦有權要求當事人對涉案證據(jù)發(fā)表意見。其次,根據(jù)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二條的規(guī)定,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可以進行調解。因此,二審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組織各方當事人進行調解的作法并無不當之處。最后,根據(jù)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七條的規(guī)定,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調查取證,有關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二審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為查明案件事實,通過發(fā)送公函等方式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進行調查的作法符合法律規(guī)定。綜上,A公司所提二審法院違反法定程序的主張缺乏基本的事實與法律依據(jù),本院均不予支持。
第二,關于二審判決第二項關于停止侵權行為的判項是否超出當事人訴訟請求的問題。經(jīng)查,B公司在一審階段確未提出判令被告停止侵權的訴訟請求,根據(jù)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十一)項的規(guī)定,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本院認為,在侵權案件審理過程中,人民法院確定侵權人承擔法律責任的具體類型,應當以原告的訴訟請求為基礎。原則上,停止侵權是侵權行為的實施者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之一。但在本案中,無論B公司出于何種考慮或選擇,其確未在一審法院審理階段將“停止侵權”作為訴訟請求提出,在起訴狀中亦無與該請求有關的文字表述內容。據(jù)此,二審法院在B公司所提訴訟請求之外,判令A公司、C個人立即停止侵害行為,違反了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的規(guī)定。A公司與此有關的再審理由成立,本院對二審法院的相關認定予以糾正。
第三,關于二審判決第三項即賠償經(jīng)濟損失的訴訟請求是否屬于適用法律錯誤。A公司提出,涉案侵權行為在行政處罰決定作出時已經(jīng)停止,B公司并無實際損失,其律師費用的支出亦不合理,故A公司不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根據(jù)《商標法》的規(guī)定,因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引起訴訟的,由當事人協(xié)商解決。不愿協(xié)商或者協(xié)商不成的,商標注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進行處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根據(jù)當事人的請求,可以就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shù)額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本案中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對A公司、C個人進行行政處罰時,并未就賠償數(shù)額的問題進行調解,故B公司有權通過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方式要求A公司進行民事賠償。對于具體賠償數(shù)額的確定,二審法院綜合考慮A公司的侵權情節(jié)、被工商部門處罰的事實以及B公司支付的合理費用等因素,酌情確定的賠償數(shù)額并無不妥,本院予以維持。
綜上,二審判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均有錯誤,A公司的部分再審申請的理由成立,本院予以支持。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①維持二審人民法院民事判決即A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10日內賠償B公司經(jīng)濟損失(含合理費用)10 000元;②撤銷二審人民法院立即停止侵權行為的判決。
本案一審案件受理費2 400元,由B公司負擔400元,由A公司與C個人共同負擔2 000元。二審案件受理費2 400元,由B公司負擔400元,由A公司與C個人共同負擔2 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