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美洛珠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不但能夠培養(yǎng)起學生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還能提升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對小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知識發(fā)揮重要作用,也符合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本文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方法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
引言:
在整個小學語文教育階段,閱讀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對于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又做出了新的要求,明確要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因為,在小學語文學習中的很多方面都需要結合閱讀來展開,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不但能夠提升小學生的識字能力,還能為他們寫作積累素材,從而有助于小學生綜合語文能力的提高。[1]因此,教師在語文實際教學中,要逐漸提高對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結合實際閱讀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從根本上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一、設置閱讀懸念,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通過對學生進行采訪,很多學生覺得語文閱讀課堂枯燥無味,對于任何內容,教師總是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學生提不起閱讀興趣,使得整個閱讀效率低下。可見,傳統(tǒng)的單一化教學方法已經不適應當前小學生的閱讀需求了,因此,教師要想更好的實現(xiàn)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要增強課堂閱讀的趣味性,采用能夠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教學方法。其中,設置閱讀懸念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也適應小學生好奇心強烈的特點,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發(fā)揮重要作用。以小學語文課文《火燒云》為例,在當前社會的發(fā)展和環(huán)境的變化,使得本就不常見的火燒云現(xiàn)象更難出現(xiàn),而且當今學生大多生活在高樓林立的城市,對于火燒云的整個過程很難完整看清。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借助學生對于火燒元這一現(xiàn)象的好奇心,在學生閱讀之前,先設置一些懸念,比如:“同學們,你們見過火燒云嗎?”“火燒云是什么樣的呢?”“如果沒見過,那么大家想不想見一下呢?”通過這下問題的引導,學生會對火燒云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在閱讀時,學生的注意力也會更加集中,對于學生更好的了解課文內容發(fā)揮重要的幫助作用。[2]
二、加強課前預習,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
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也需要有層次、有步驟的進行。這就決定,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對于有效的進行語文學習會產生重要幫助作用。在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之后,學生就可以逐漸擺脫對教師的教學以來,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學習能力會得到提升,從而能夠大大的增強學生的閱讀自信心,對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意義重大。其中,在語文學習中,預習是必不可少的內容,只有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在以后逐漸深入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壓力才不至于太大。以小學語文課文《丑小鴨》為例,教師在正式教學前一天可以給學生留下預習任務,讓他們通過自己閱讀體會丑小鴨的成長過程,將課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內容記錄下來。在正式上課時,學生結合自己的疑問再度課文,還是不能理解的話,教師要進行重點引導,這樣學生記憶的也會更加深刻。通過長時間的閱讀預習,學生的閱讀習慣會逐漸養(yǎng)成,他們對文字的理解能力也會相應的得到提升。
三、引導學生質疑,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如果學生能夠產生疑問,那證明學生將課文看進心里了,因為只有對閱讀內容看進去了,才能結合細節(jié)不斷的產生疑問,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符合語文閱讀教育的本質要求。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文章內容,鼓勵學生提問,然后以相應的問題為切入點,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在反復閱讀中解答自己的困惑,從而能有效的提高閱讀效率。以《賣火柴的小女孩》為例,這是一篇童話故事,很容易引起小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但是很多學生在讀完課文后的理解也只能停留在同情小女孩的遭遇上,對于文章的主旨不能深入的把握。這時教師就可以結合文章細節(jié)引起學生質疑,比如:在文章最后,小女孩都凍死了,為什么她還要笑呢?學生就會帶著對這一問題的好奇再次精讀課文,體會小女孩內心的悲涼,從而能對文章主旨有更深刻的體會。
四、結合實際閱讀內容,采用針對性的教學方法
語文閱讀內容豐富,教學方法也有很多,因此,結合文章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才能有利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有效展開,也能提升閱讀教學的針對性,對于提高閱讀教學效率產生重要幫助。首先,以《雪地里的小畫家》為例,從課文題目可以看出,這篇文章涉及到很多“圖畫”,因此,教師在正式教學時,就可以以“圖畫”為切入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在黑板上畫出各種形狀,讓學生猜這些形狀分別代表什么,學生就會發(fā)揮想象力進行猜測,然后就是再讓學生在課文中找答案,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小學生就會很快的投入到課文閱讀中去,然后通過理解課文內容,學生對自己的猜測進行印證,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另外,在一些語文課文中,都體現(xiàn)出很多描寫和修辭手法,教師在教學時還可以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在熟悉寫作手法的基礎上進行仿寫,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大勢所趨。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逐漸進行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結合實際閱讀內容,采取有針對性的閱讀教學方法,提升閱讀教學的效率。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刻以學生作為主體,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實踐中提升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和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明貴.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J].內蒙古教育,2016,(07):39-40.
[2]李文碧.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4,(12):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