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俠
摘要:新課程改革倡導一種全面發(fā)展、交往與互動的新型教學觀,主張學生在課堂上由"被動接受"向"主動參與"轉化,而思維導圖就是旨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它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思維工具,符合新課程改革理念的一種好的工具。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科學運用思維導圖組織教學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用現(xiàn)狀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13-0065-01
前言
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至關重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主閱讀意識,有利于增進學生在文本閱讀中的情感,能與作者進行心靈共鳴等。但是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老師自認為教學完成得相當順利,但在檢查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理解能力很差,感受不深,閱讀效果很差。小學生在閱讀時存在這些不容忽視的實際問題。其實出現(xiàn)這些問題使我們預期想到的,由于小學生的心理素養(yǎng)、個性特長等發(fā)展水平不夠等原因,教學營造的氛圍也缺乏形象性感知,沒有及時對學生進行思維的訓練。這時運用思維導圖組織教學,便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思維工具,它可以幫助學生以視覺的形式來表達思維的認知過程。
1.小學語文閱讀學習的現(xiàn)狀
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絕大部分教師通常會先讓學生了解文章內容,再將重點只放在文章主題和思路的總結上,然后就對學生進行知識訓練,讓學生完全淪為了閱讀文本的知識容器。另外,還有些教師在實際授課過程中為了趕進度,很少會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入思考,學生的發(fā)散思維難以拓展。這樣的閱讀教學味同嚼蠟,學生的注意力難以集到文本中,學生和教師往往耗時耗力,效果卻不是很顯著,閱讀質量并不高。
此時在閱讀教學中引入思維導圖就十分必要,它不僅可以激活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興趣,還可以幫助學生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圖,便于他們記憶和提取信息。在閱讀教學的預習階段,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試著繪制導圖,把握文本的脈絡,快速感知文本的主要內容。當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示范繪制導圖,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對所繪導圖繼續(xù)完善,在閱讀中進一步理解和思考。而當學生進行課后的復習時,則可以在繼續(xù)修改導圖的過程中對閱讀文本有一個更深的感悟和體會。
2.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作用
思維導圖應用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正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它不僅可以提高課堂的閱讀效率,還可以優(yōu)化學生的閱讀效果。如思維導圖能夠以知識可視化的方式,促進學生對抽象的、概念性的知識的理解,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感悟閱讀。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導圖提高學生注意的持久性。所以,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利用思維導圖來優(yōu)化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
2.1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
思維導圖可以讓知識"化繁為簡",它能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找到閱讀的樂趣。一方面,導圖的色彩鮮明,形象生動,具有層次感,更加容易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思維導圖能將文本的主要內容以簡單的樹狀機構圖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通俗易懂,能夠讓學生在理解閱讀文本的同時,自由發(fā)散思維,聯(lián)系前后學習的知識,修改完善自己繪制的思維導圖,這個過程很有趣味。
2.2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
小學生的思維方式通常比較簡單,思維方式仍然是基于具體的形象思維。對于一些主題比較抽象的閱讀文本,他們缺乏相應的知識儲備來幫助理解,很難把握好文章的脈絡層次。此時,合理地運用思維導圖,不僅可以喚醒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fā)他們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繪制思維導圖時,學生們先用一些簡單的關鍵詞、線條和圖像等將文章脈絡進行梳理,然后再將文章的主要內容以結構圖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這樣有利于他們對文章內容、結構及重難點的把握。另外,小學生在閱讀時使用思維導圖,還可以通過聯(lián)想不斷發(fā)散思維,進一步加深對文章主題的感悟和體會。
3.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的改進策略
3.1加強理論培訓,培養(yǎng)專業(yè)素養(yǎng)。
學校要定期對教師進行專業(yè)培訓,使教師能夠掌握最新、最先進的學校、教師和學生發(fā)展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教師們不僅可以在一起進行思想理念的學習,還可以進行教學經練的交流,使自己能對教學方法使用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能有更深的認識。
3.2教師自我學習,促進專業(yè)成長。
新課程改革倡導培養(yǎng)學習型、思考型人才,提出了課堂上學生是主體的認知理念。要想培養(yǎng)學習型人才,教師首先要做學習型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與時俱進,能夠自我學習提高,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堅實自己的教學理論基礎。同時,教師還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充分了解和掌握思維導圖理論知識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實踐。只有這樣,思維導圖才能更好地為教師所用,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
3.3引導學生學習,加強技巧訓練。
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開發(fā)思維導圖在閱讀中的多種功能,并引導學生合理應用,形成良好的閱讀和思考的習慣。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特別注意循序漸進的原則,先要教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的基本方法,接著讓學生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繪制導圖,讓學生明確思維導圖在閱讀中應用的具體方式,然后,教師可以多給學生練習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嘗試使用思維導圖來進行閱讀,所選的閱讀文本的內容也最好是由簡單到復雜,便于學生理解的不斷深入,并學會嘗試修改和完善導圖。
結論
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合理利用思維導圖的特點和優(yōu)勢,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幫助他們理清思路,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促進知識的發(fā)散和遷移,在師生雙方的合作與互動中事半功倍完成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邊會艷. 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D]. 河南師范大學, 2013.
[2]王曉楠. 思維導圖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D]. 河北大學,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