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亮
【摘 要】教育心理學注重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的心理因素變化,利用多種看似不同而又相互關聯的心理學理論來指導教育的具體方向。作為新時代的教育督導工作者,應認真研究教育心理學基本原理和新時代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動態(tài),以達到提升教育督導工作效率。本文就探討教育心理學在教育督導工作過程中的實踐應用,以此促進教育督導工作的研究與開展。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 教育督導 實踐應用
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我國各方面都邁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作為新時代的教育督導工作者,應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積極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思想武裝我們的頭腦,勇于奪取新時代教育督導工作的偉大勝利。教育心理學是一門注重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的心理因素變化,利用多種看似不同而又相互關聯的心理學理論,來指導教育具體方向的學科,讓我們的教育督導工作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起到更加積極的作用。在具體的教育督導工作中,我們運用實用主義思想,加強教育督導工作的執(zhí)行力;重視人本主義思想,使教育能夠時刻體現出學生在其中的中心作用;利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為學生構畫出個人發(fā)展的藍圖。將這些先進的教育心理學理論引入教育督導工作,是一種以對教育督導工作和學生的未來發(fā)展負責的態(tài)度進行的教育創(chuàng)新。
一、運用實用主義思想加強教育督導工作的執(zhí)行力
起源于十九世紀末美國的實用主義教育學觀點注重教育與生活互相結合,推崇以學生的經驗發(fā)展發(fā)展為中心的教育原則,注重以以往經驗來決定教學方式的教學模式。站在新時代的今天,我們重新審視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可以明確教育督導工作的側重要點。
第一,重視學校的教學形式,對課程的實施進行有效的指導,推動形成教育決策、執(zhí)行、監(jiān)督相互協(xié)調、相互支撐的現代基礎教育治理體系。
第二,以對促進學生的終身發(fā)展負責的態(tài)度進行督導工作,為學生的安全、健康發(fā)展做出督導保障;助力學校依法治教、規(guī)范學校辦學行為;打造陽光安全校園、保障學生健康成長;解決教育熱點難點問題、提高人民滿意度,推動基礎教育呈現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良好局面。
第三,注重教育對學生經驗的積累作用,使教學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多學習經驗,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并助力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故在實際督導工作中對學校進行認真地監(jiān)督、指導和評估,使教育督導工作的執(zhí)行力顯著提升。對于使學校的教學形式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來說,在開展監(jiān)督、檢查的工作過程中,要基于原始材料對學校的實際教學情況進行全方位、更加具體的了解,分析具體課程是否符合相關的教育方針政策,根據出現的“狀況”提出具體的指導意見,使學校的教學能夠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對于促進學生的安全、健康發(fā)展,應對學校的課程結構劃分做到心中有數:淘汰不符合學生發(fā)展需要的冗余教學形式,加入適應學生發(fā)展需要的新鮮內容。在注重學生的經驗積累方面,在監(jiān)督、指導的基礎上認真分析學校的反饋信息,分析學生在教育督導工作后各種學情狀況的改變,再為學校作出建立在充實學習經驗基礎上的指導意見,借以提升學生通過學習獲取經驗的效率。
二、重視人本主義思想,體現學生在教育中的中心作用
人本主義思想注重發(fā)展人的自然本性。在人本主義教育觀點中,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中心作用,更加推崇獨立學習、自主學習的學習形式。我國的教育思想也提出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的觀點,與人本主義教育思想不謀而合。
在教育督導工作中,我們應重視人本主義思想,使教育督導工作能促進學生體現出其在教育中的主體中心作用。我們的教育督導工作應該大力支持翻轉課堂、高效課堂、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模式在教學之中的各種應用。對于學校的監(jiān)督應以“是否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中心”為一項重要的考量指標,并為學校作出適合的、能體現學生在教育中主體中心作用的教育指導。對學校的教育督導評估,應在監(jiān)督工作過程中所收集到的考量標準之上,利用科學的態(tài)度進行。
三、利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為學生構畫個人發(fā)展的藍圖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人本主義的核心理論之一。該理論將人的發(fā)展需求劃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實現自我需求。根據此理論,我們在教育督導工作過程中,首先應注重對學校的基礎教育環(huán)境、各方面設施進行監(jiān)督和檢查,借以保證學生的基本生理需求以及安全需求。如我們應對校園的整體教育安全狀況做出科學的評估,使學校能盡早發(fā)現教育安全漏洞,排除教育安全隱患,避免教育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其次,對于學生的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來說,我們在教育督導工作中應對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狀況進行有序監(jiān)督,指導教師和學生在相互平等關愛的環(huán)境下和諧交流。這樣可以使學生的社交活動更為自然,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使學生在社交的基礎上學會尊重他人、關愛他人、包容他人。對于實現自我需求的層面來說,我們要為學生助力,構畫出人生的藍圖。學生在理想航標的引領下,將會不斷向實現自身理想的方向邁進,從而更加努力地進行學習、認真對待生活、珍愛生命、珍惜時間,使祖國的每一朵花都能夠獲得更好的發(fā)展空間和資源。
四、綜述
進入新時代,作為一名教育督導工作者,應熟悉、掌握和運用教育心理學的各種基本原理,更加人性化地完成各種教育督導,使教育督導工作更適應學校的實際需求和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充分了解教育心理學以及學生、教師的心理狀況,做到督導工作真正能為學校解決實際問題,發(fā)揮督學的指導引領作用,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公平而有質量的發(fā)展,加快教育現代化,推動黨的教育方針和“十九大”提出的教育任務舉措得到貫徹落實。
參考文獻
[1]卓瑪杰布.強化教育督導職能,發(fā)揮教學督導潛能[J].《教育(文摘版)》,2017,2(7):99-99
[2]孟紅欣,李大威.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與教育的橋梁[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7,(1):14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