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瑾怡
【摘要】幼兒園安全教育的目的是增強幼兒安全意識,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所以安全教育活動的組織是否恰當、是否科學,直接關系到安全教育的成效。文章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采用“安全主播”的形式,探索深化大班幼兒安全行為的新途徑,最終提高幼兒學會判斷、學會決策、學會應對等能力,為未來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關鍵詞】安全主播;安全行為;大班幼兒
安全主播是指由大班幼兒主持為主的、播報有關安全教育內容的活動,目的是通過這個平臺激發(fā)幼兒關注安全的興趣,使得幼兒在收集播報資料、編制播報流程、親歷主持過程中理解并建構安全知識,從而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提升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深化安全行為。
《指南》中提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庇變簣@基本上通過安全教育的開展保障幼兒的健康,安全教育組織與開展的有效性直接關系到教育的成效。為此,筆者對全省30多家幼兒園開展安全教育的情況做了基本調查。
(一)現狀審視——直面大班安全教育中的教師行為
大班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缺乏“退位”意識,組織高控,缺少互動; 忽視“兒童”參與,教師選材,幼兒被動參與;搭建“平臺”無效,敷衍了事,老生常談等。調查結果呈現:班級中安全教育活動組織方式單一,以教師主講為主,內容基本由教師確定,涉及班級的常規(guī)類安全活動較多。安全事故發(fā)生率較高,教師心理壓力較大,不知道該怎樣避免,怎樣讓幼兒“聽話”,讓家長配合教育。
(二)“安全主播”行動——搭建兒童主動學習的平臺
1.主動學習,覺知連接。大衛(wèi)·科爾布認為學習不是內容的獲得與傳遞,而是通過經驗轉換從而創(chuàng)造知識。幼兒全身心主動參與活動,對過程有覺知,能更好地理解安全知識,形成安全行為。
2.儲存經驗,決策判斷。幼兒通過觀察、思考與實踐獲得的新經驗,將幫助幼兒在實際問題中做出決策,這對于幼兒應對突發(fā)事件等起到關鍵作用,為幼兒生命安全奠定基礎。
3.輻射家園,大網建構。安全小主播活動能夠改善家園關系,建立健康的良性家園互助團體,降低事故發(fā)生率,減輕教師的壓力。
(一)“安全主播”活動設計:兩大類型新框架
兩大類別各有特點,在對幼兒的能力發(fā)展上有不同的促進作用。每位主播在播報前期需要全面的準備,現場需要組織和講解,對于幼兒來說有不同的挑戰(zhàn)。幼兒在“主播”和“觀眾”的角色中不知不覺地增強了安全意識,深化了安全行為。
1.現場“直播”—— 搭建大班幼兒綜合素養(yǎng)的成長平臺。現場“直播”是指個別幼兒在全體幼兒面前,圍繞一個安全話題進行現場的播報。播報過程中幼兒借助圖片、照片、情境表演等方式呈現安全的要素,以幫助其他幼兒理解播報的內容。
2.場外“錄播”——支持大班幼兒學習品質的形成手段。場外“錄播”是指幼兒圍繞預設安全話題或者當下新聞類安全話題開展的播報活動。特點是幼兒事先排練播報流程,然后通過視頻錄制的形式記錄播報的過程。
(二)“安全主播”內容來源:二大內容成體系
“安全播報”的內容既要體現全面性,涵蓋安全教育的內容,又要體現兒童的個體差異,滿足兒童的興趣需求,最后還要與周圍的事件、環(huán)境結合,所以來源的途徑分為教師預設的主題內容板塊和新聞、隨機事件的內容板塊。
1.教師預設:主題式板塊。結合《幼兒園健康領域教育精要》和幼兒園學期安排,教師將一學年的小主播活動內容進行了預設,分為常規(guī)安全播報內容和專題性安全播報內容。
2.隨機生成:行進式板塊。由于幼兒接觸安全的知識越來越多,對安全的新聞、事件、話題等也會越來越關注,從而會產生新的安全播報的點;大班幼兒在一日生活中,可能會遇到沖突事件或者發(fā)現同伴不安全的行為等,這些隨機的事件播報引發(fā)的思考,將有效提高大班幼兒自我管理的能力,最終形成安全的行為習慣。
(三)“安全主播”活動實施:組織過程齊完善
安全行為的形成一定需要長期的安全意識的培養(yǎng),雖然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安全意識,但是在行為的落實上總是有偏差,難以控制自我。為了讓“安全主播”有效地開展,我們將從時間、人員安排兩個方面做保障,借助三種播報載體實施行動。
1.組織安排——明確具體分工。播報時間分為每日、每周到每個節(jié)假日等,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的特點。
2.過程與策略——借助有效載體“安全播報”。在具體開展中有許多方式,每種方式的流程也不同。根據大班的年齡特點和活動進展,我們從三個方面著手實施:認領式播報、隨機式播報和回放式播報。
(一)“安全主播”促兒童個體真成長
“安全主播” 開展已有兩年,兩屆大班幼兒在這個行動中都獲得了可喜的成長。班級幼兒在園、在家的安全事故發(fā)生率降低,安全行為有效形成;班級幼兒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自信心增強,愿意在集體面前大膽表現自我;畢業(yè)班幼兒在小學適應性好,有較強的安全意識,能主動幫助同學并提出其他同學的不安全行為,受到小學老師的認可。學期末,師幼共同將主題播報的內容整理制作成了安全主題展板,供全園幼兒與家長互動學習。大班幼兒擔任解說員,傳播安全知識,樹立全體幼兒和家長的安全行為,受到了全園家長和幼兒的歡迎。
(二)“有效退位”換教師行為真審視
“安全主播”開展后,教師從開始的擔心幼兒不會組織、表述不清,到后來多渠道、多方式支持,不僅是行為的改變,更是兒童觀的重塑。在這期間,教師認識到“有能力的幼兒”的觀點,并且認可:幼兒是通過自身的體驗、實踐獲得發(fā)展的,任何的灌輸、說教都不適于幼兒的發(fā)展。教師在越來越輕松地管理班級時,也收獲了家長的大力支持和肯定。
(三)“幕后參與”拓家園共育新局面
幼兒安全行為的建立本身離不開家園共育,“安全主播”實施的背后是家長轉變觀念、主動參與的過程,在這其中家長也感知到了幼兒的成長、變化。特別是一些行為自控能力較弱的幼兒在擔任小主播過程中產生了較大的變化。
[1]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柳倩,周念麗.學前兒童健康學習與發(fā)展核心經驗[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