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珍
摘 要:國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也是一項修復民族精神斷層的工程。運用國學知識開展班級管理工作,能夠促進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提高班級管理水平。基于此,文章主要對國學經(jīng)典在班級管理中的應(yīng)用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guān)鍵詞:班級管理;國學經(jīng)典;應(yīng)用
近年來,在教育體制改革背景下,為了保證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做好班級管理工作,教師常常以經(jīng)典誦讀為載體,開展了“弘揚民族經(jīng)典文化,推進班級建設(shè),奠基學生未來”的實驗探究活動,進而深挖民族文化精華,讓學生在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中茁壯成長。以“三字經(jīng)”與“弟子規(guī)”為例,其在班級管理中的應(yīng)用,能夠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一、國學概述
國學,是以先秦經(jīng)典及諸子百家學說為根基,它涵蓋了兩漢經(jīng)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和同時期的先秦詩賦、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并歷代史學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學術(shù)體系。中國歷史上“國學”是指以“國子監(jiān)”為首的官學,自“西學東漸”后相對西學而言泛指“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學術(shù)”。《三字經(jīng)》與《弟子規(guī)》作為國學的傳統(tǒng)讀物,《三字經(jīng)》的核心思想包括了“仁,義,誠,敬,孝?!?;《弟子規(guī)》的核心思想為孝、弟、謹、信、愛眾、親仁、學文,前六項屬于德育修養(yǎng),后一項屬于智育修養(yǎng)。
二、傳統(tǒng)國學在班級管理中的應(yīng)用
(一)加強學生健康人格的教育。首先,注重學生信仰的養(yǎng)成。孔子有“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決心和他為了自己的理想“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執(zhí)著精神,毫無疑問,他是一個精神強大的思想家。因此,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應(yīng)明確班級理念,使全班學生能夠擁有共同的價值取向。其次,要注重學生的品德教育??鬃又v“弟子入則孝,出則弟(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比寮覐娬{(diào)的“孝、悌、謹、信、愛、仁”和“溫、良、謙、恭、讓”這些品質(zhì)才是做人的根本,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加強《三字經(jīng)》及《弟子規(guī)》等核心思想的傳授,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防患于未然。
再次,要培養(yǎng)學生感受快樂的能力??鬃又v“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睂Υ耍處熢诮虒W過程中,應(yīng)注重學生感受快樂能力的培養(yǎng),改掉“吃喝玩樂淫”的習性,化掉“怨恨惱怒煩”的秉性,圓滿“仁義禮智信”的天性,從簡單平凡的小事中感受到快樂,少一些物質(zhì)上的攀比和追求,保證學生之間的和睦相處。最后,《弟子規(guī)》最可貴之處是讓學生明白是非:說話做事講誠信,“污言穢語”不能說,“花言巧語”不能講,非親眼所見不能瞎說瞎傳,不能辦到的事不能輕易答應(yīng),借別人的東西要馬上歸還。可見,《弟子規(guī)》是做人的規(guī)范,可以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對培育、塑造和提升青少年道德品質(zhì)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營造濃厚的班級文化氛圍。班級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對學生發(fā)展起著關(guān)鍵性的作用?!案褂性姇鴼庾匀A”,學生最不能少的就是詩書的熏陶。為了營造濃郁的書香氛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yīng)為學生誦讀經(jīng)典搭建了一個開放的平臺,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切實領(lǐng)會到五千年華夏文化的博大精深。如,通過在教師懸掛國學經(jīng)典語句,學生一走進教室,就置身于濃濃的書香之中,不僅能增強班級凝聚力,促進班級和諧,更能推動班級思想道德建設(shè),這對開啟學生的智慧、發(fā)展學生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促進班級管理有著積極推動作用。同時,孔子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比绻麑W生自己喜歡學習,把學習當作一種享受,有“三日不讀書自覺面目可憎”的反省,就不愁他們學不好了。對此,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應(yīng)該做到“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給學生起到榜樣和示范的作用。
(三)加強學生道德教育力度。一個不孝敬父母的學生不會尊敬教師,一個不尊敬教師的學生將來在工作中也不會尊敬領(lǐng)導、長輩、朋友,這樣的學生自私自利、沒有團隊合作精神,甚至可能走上犯罪道路而危害社會。相反,一個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的學生則會擁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這樣一份仁慈心的學生,才會受到社會的歡迎,才是人們歡迎的人才。班主任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幫助學生學會做人。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簡單地講,就是如何做人。如,在《弟子規(guī)》里的《入則孝》篇提到:“父母呼,應(yīng)勿緩”,是說父母在呼喚兒女時,做兒女的應(yīng)當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地或者不應(yīng)答;“父母命,行勿懶”是說父母有事情交代給兒女,兒女要馬上行動去做,不能拖延或者找借口不去做;“父母教,須敬聽”是說父母教導兒女為人處世的道理,是為了不讓兒女走上歪路,是為了兒女好,兒女要認真地聆聽;“父母責,須順承”是說如果兒女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兒女應(yīng)當虛心接受,用心反省,不能強詞奪理,不能讓父母傷心難過。對此,教師在學生道德教育過程中,可以從《弟子規(guī)》里的《入則孝》開始,讓學生學會孝敬自己的父母,也會孝敬別人的父母,尊敬所有的長輩。
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國學經(jīng)典的融入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與道德觀念,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推動社會文明建設(shè)。因此,教師在班級教育管理過程中,應(yīng)重視《三字經(jīng)》與《弟子規(guī)》等國學經(jīng)典素材的應(yīng)用,運用其中的經(jīng)典故事與核心思想開展教育工作,保證班級管理效果,為教育事業(yè)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
參考文獻:
[1]李海洋.國學文化在中職學校班級管理中的作用[J].職業(yè),2017,(5):50-51.
[2]王國善.淺談國學經(jīng)典思想對班級管理的指導意義[J].新課程,2016(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