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小軍
[摘 要] 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不斷發(fā)展進步,新課程改革對于教育教學過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保證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進步。初中政治是初中生需要學習的主要內容之一,時事政治內容又是初中政治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教師要在初中政治課堂中引入時事政治教學的內容,以提升政治教學效率,加強學生對時事政治知識的掌握,促進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 初中;政治課堂;引入;時政教學
時政知識是中考考查的重點內容之一,所以在初中政治課堂中引入時政教學,不僅能夠加強學生對我國國情的掌握,還能讓學生對中國共產黨的相關執(zhí)政理念有所了解,及時掌握我國制定的重大方針政策,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進步。那么教師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就需要對我國發(fā)生的各種新聞進行合理的講授,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我國經濟發(fā)展狀況、政治發(fā)展方向、科技發(fā)展步伐、文化發(fā)展領域以及我國的軍事狀況和各種事業(yè)的發(fā)展情況,從而加強學生對時事政治的掌握,豐富政治教學的內容。
一、初中政治課堂中引入時政教學的意義
初中政治課堂中引入時政教學,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有利于貫徹素質教育的理念,讓學生了解我國當前的經濟政治發(fā)展狀況,了解世界政治局勢的變化,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那么在初中政治課堂中引入時政教學具有什么意義呢?
(一)順應教育制度改革趨勢
傳統(tǒng)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味對學生進行政治知識灌輸,按部就班地依照政治教材中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忽略學生的需求和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嚴重影響了學生政治學習興趣的提升。在政治課堂中引入時政教學,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容,還能夠加強學生對政治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對學生介紹時政案例的過程中,能夠加強學生對時政案例中的具體知識點的分析理解能力,所以有利于使思想政治教育順應教育制度改革趨勢,確立學生學習主體地位。例如:教師在講解《實施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過程中,就可以為學生介紹我國當前的環(huán)境狀況,講述我國倡導構建資源節(jié)約型與環(huán)境友好型的社會,并告知學生2017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五屆“世界水日”和第三十屆“中國水周”的第一天,所以我國宣傳主題為“落實綠色發(fā)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長制”,以提升人們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的意識,從而有效實施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通過對我國現(xiàn)實環(huán)境和資源的狀況進行講述,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加強學生對實施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重要性的認識,提升政治教學的效率。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政治覺悟
當前世界格局多元化,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已經勢不可擋,所以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引入時政教學,有利于讓學生樹立憂患意識,提升學生的思想覺悟,讓學生對我國與世界的格局有明確的理解,從而提升學生愛國情懷,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做鋪墊。例如:教師可以在政治課堂引入特朗普擔任美國第45任總統(tǒng)的事件以及其相關主張,從而讓學生感受到美國的發(fā)展趨勢,樹立學生的憂患意識,從而激發(fā)學生努力學習的信心。此外,教師在講解《認清基本國情》的政治知識時,可以為學生列舉博鰲論壇中習近平主席關于“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重要論述,讓學生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有具體的了解,提升學生的政治覺悟。
(三)有利于約束學生的行為習慣
由于初中生身心發(fā)展還不成熟,其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階段,而當今社會網絡信息技術發(fā)達,社會不良風氣嚴重,所以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引入時政知識,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約束學生的行為習慣,從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比如教師可以在政治課堂上列舉相應的社會不法案例,從而加強學生對遵紀守法好處的認識,以保證學生能夠不斷提升自身法律修養(yǎng)。
二、如何在初中政治課堂中引入時政教學
(一)利用新聞復述形式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政治知識教學過程中,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那么想要引入時政教學,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主收集時政資料,并進行相應的新聞復述,從而讓學生對國內外各種時政知識進行有效的學習。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對時政信息進行收集,比如有的學生喜歡國家大事,就可以對敘利亞內戰(zhàn)、中東戰(zhàn)火等時政信息進行收集;有的學生喜歡經濟,就可以對我國進出口總值的時政資料進行查閱。教師要在政治課堂上為學生留出5分鐘時間,讓學生對時政信息進行了解,并發(fā)表自己相關的意見和觀點,加強學生對時政的掌握。
(二)采取繪制小報的形式
想要在初中政治課堂中引入時政教學,教師就必須加強學生對時政知識的掌握,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行時政內容的學習。教師可以采取繪制小報的形式,加深學生對時政信息的印象。例如: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開,那么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根據(jù)十九大中闡述的相關理念和會議主題進行分析,并制作相應的小報,以十九大為主題,內容要符合十九大會議內容,從而加強學生對十九大知識的掌握。并選擇優(yōu)秀的小報作品張貼于班級文化墻,引導學生在政治課堂上對其內容進行閱讀,不僅能夠加強學生對時政的認識,還能夠促進中學生動手能力的提升。
(三)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政治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為學生講解相應的時政知識,例如:教師在講解《承認責任服務社會》時,就可以引入我國《全國青聯(lián)改革方案》《學聯(lián)學生會組織改革方案》的發(fā)布,讓學生明確自身的職責,使學生緊隨中國共產黨的發(fā)展步伐,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此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開設時政論壇,讓學生所收集的各種新聞和時政資料在時政論壇上與其他學生進行分享,并給學生充足的空間進行交流討論。由于課堂對學生進行時政熱點教學難免枯燥,而采用學生喜歡的信息技術手段合理對各種時政信息進行傳播,不僅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加深學生的印象,從而有利于加強學生對時政信息的認識。
(四)引導學生對時政信息進行合理分析
教師在政治課堂中引入時政教學的目的就是加強學生對政治知識的掌握,提升學生對時政知識的認識,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時政信息進行合理的分析。例如:習近平在2017年3月19日會見美國國務卿蒂勒森時,強調了中美建交的好處,強調中美利益大于分歧,所以要實現(xiàn)兩國的互利共贏。由此引導學生分析弱國無外交和中美建交好處,提升學生的政治覺悟。
綜上所述,在初中政治課堂中引入時政教學,需要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政治課堂上對新聞內容進行復述,讓學生對時政內容進行小報繪制,并采取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進行時政知識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對時政信息進行合理分析,從而提升學生的政治水平,提升政治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吳寶傳.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芻議[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29):44-45.
[2]錢玨.提高初中政治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分析[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2,(6):135.
[3]張?zhí)烀?如何在初中政治課堂中引入時事政治[J].課程教育研究,2013,(6):15.
[4]馮浩然.初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中國教師,2014,(6):15.
責任編輯 鄧 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