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朝霞
摘? ? 要: 寫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書寫質量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學業(yè)成績。一年級是寫字教學的起始階段,是掌握正確書寫方法、養(yǎng)成良好書寫習慣、實現(xiàn)課程標準寫字目標的關鍵時期,在一年級寫字教學中融入一些書法知識,使用正確方法指導學生書寫,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 一年級? ? 寫字教學? ? 書法知識
寫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對于孩子來說,書寫質量會直接影響學業(yè)成績。即使將來孩子們從學校畢業(yè),進入社會,書寫也很可能會影響其人生軌跡和事業(yè)發(fā)展。書寫的事不能說不大。
一年級是寫字教學的起始階段,《語文新課標》對這一學段的寫字教學提出的目標是:形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了解漢字的基本知識,能把硬筆字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初步感受漢字的優(yōu)美。一年級剛起頭,學生還沒有養(yǎng)成不良的書寫習慣,可塑性很強,老師要從最簡單的握筆、坐姿開始,從一筆一劃開始,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書寫習慣和書寫方法,因此,要想實現(xiàn)漢字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優(yōu)美”的目標,必須牢牢抓住一年級這一寫字教學最佳時間,這個時間非常重要又非常短暫,稍縱即逝。
愛因斯坦說過,成功等于艱苦的勞動加上正確的方法。在寫字教學方面,我們不缺艱苦的勞動,缺少的恰恰是正確的方法,也就是指導學生正確書寫的方法,老師必須學習一些書法知識,在一年級寫字教學中融入書法知識,讓學生寫字在正確方法的指導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什么是書法?顧名思義,書法就是寫字的方法。依此類推,軟筆書法就是用毛筆寫字的方法,硬筆書法就是用硬筆(鉛筆、鋼筆等)寫字的方法。它們都是關于教我們寫好字的方法的學問,雖然毛筆和鉛筆制作材料不同,軟硬程度有別,掌控的難易程度及用筆方法有一定的差別,但在很多方面是共通的,毛筆書法知識是可以學習借鑒并應用到教學當中的。
書法知識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方面:一是姿勢;二是運筆;三是結構;四是章法。首先是姿勢,包括握筆姿勢和坐姿,這方面的知識在各種書法教材及教學參考資料中是很多的,兒歌口訣也很多,簡單說就是“三個一”,老師易于示范,學生易于操作,只要老師在平時教學及寫字訓練中嚴格要求并時刻注意糾正學生不良姿勢就行了,時間長了就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其次是章法,章法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呼應、照顧等關系的方法。在小學階段,我們以楷書為主,只要在字距、行距方面能做到整齊一律就可以了,其他方面是不做要求的。這里,筆者主要從運筆和結構兩個方面論述一年級寫字教學中需要融入的書法知識。
一、運筆方法的問題
在運筆方面,前人總結了書法運筆(毛筆)十三法:落筆、頓筆、蹲筆、提筆、過筆、挫筆、折筆、搶筆、回筆、衄筆、轉筆、縱筆、駐筆。這十三法是針對毛筆這一書寫工具的書寫特性總結出來的,在硬筆書寫中并不完全適用,去除不適用硬筆書寫的方法,剩下頓筆、回筆、縱筆、駐筆這四種運筆方法,依然適用于硬筆書寫。
(一)頓筆
頓筆一般是在筆畫的起始和結束階段,筆尖向右后方向重按,做一個短暫的停留,筆尖充分接觸紙面,蓄積力量,準備行筆和收筆的過程。如教學長橫的書寫時,鉛筆的筆尖觸紙后,向右后重按做一個短暫的停留(即頓筆),筆尖充分接觸紙面,蓄積力量然后順勢向右行筆,行筆到筆畫末尾時,筆尖順勢向右后再次頓筆,回筆收鋒。頓筆后的筆畫會給人一種硬挺、雄健的藝術美感。當然并非所有筆畫在起筆時都要頓筆,如書寫左尖橫、尖頭豎等筆畫時,筆尖直接入紙,行筆至末尾順勢向右后重按,頓筆收鋒,一氣呵成,這樣能使書寫高效,使筆畫連貫自然。頓筆的技法相對于一年級小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教師教學時需要反復強調,多加練習,學生才會對頓筆的知識有所領悟。
(二)回筆
回筆又叫收筆,也就是在筆畫書寫結束時,筆尖旋轉收回的過程。回筆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在書寫左尖橫、尖頭豎這樣較短的筆畫時,筆尖行進到筆畫末端時不要停頓,順勢向右后重按旋轉收回即可;另一種是在書寫如長橫、垂露豎這樣較長的筆畫時,當筆尖行進到筆畫的末端時稍做停留,然后向右后重按旋轉收回。收筆是一個很重要的書寫技法,既能造成渾厚的氣勢,又能很好地控制書寫的節(jié)奏感,因為收筆是對當前筆畫的一個總結,同時積蓄著書寫下一筆的能量,使得整個漢字筆畫連貫,結構緊湊。在實際書寫中,很多學生不懂得收筆,到筆畫末了停住即可,所以,書寫時動作機械,缺少自然和連貫,節(jié)奏感很差,自然書寫效果很差。收筆的技法,學生容易理解,也容易掌握,多加練習之后,學生的書寫會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三)縱筆
縱筆是指筆尖且過且提,去而不返,它和收筆的技法正好是相反的,軟筆書法中又叫出鋒。我們在書寫撇、捺、鉤等筆畫時,需要用到縱筆這一技法,如寫撇時,筆尖行進到筆畫末尾時需邊行邊提,筆畫越來越細,最后造成犀利的藝術效果;如書寫捺和帶鉤的筆畫時,需要在將要出鋒的位置稍做停留(駐筆),蓄勢然后邊行邊提,達到縱筆出鋒的目的。在實際書寫當中,很多學生不懂得縱筆,經常只行不提,末了停住就算完了事,所以筆畫往往又直又硬,像火柴桿一樣呆板、機械,缺少美感。撇的書寫需要多加練習,而在教學捺和鉤的書寫時,可以采用“一、二、三”蓄勢法,即當筆尖行進到將要縱筆出鋒的位置時停住(駐筆),口中數(shù)“一、二、三”,喊到“三”時順勢出鋒,出鋒時速度不要太快,緩緩而行,縱筆而出即可。
(四)駐筆
駐筆相對來說是很好理解的,也就是停筆,即“不提不頓,不轉不過,筆鋒著紙,停以取勢”。比如,我們在教學生書寫一些有轉折的筆畫時,如橫折、豎折、撇折、豎提、橫鉤、豎鉤、彎鉤等,需要在轉折處稍做停留,即駐筆,以蓄勢而出。在實際書寫當中,很多學生不懂得駐筆,整個筆畫一蹴而就,所以在轉折處有圓而無方,整個字就缺少嚴謹剛正之氣。因此,在平時寫字教學中,老師在筆畫示范時,要著力強調在筆畫轉折處的駐筆問題,在學生平時書寫訓練當中,老師要時刻提醒學生駐筆的問題,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二、筆畫形態(tài)的問題
漢字的基本筆畫有橫、豎、撇、捺、點、提等,但在具體應用當中,又演變出很多不同形態(tài)的筆畫,它們有著相同的名稱,卻有著不同的形態(tài),學生很難區(qū)分,自然導致書寫時混用的情況。在眾多筆畫中,撇和點的變異形態(tài)最多,是最難區(qū)分的,所以在實際寫字教學當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辨認區(qū)分這些“同胞兄弟”,從小融入這方面的知識。
首先是撇,撇有三種不同的形態(tài),分別是平撇、斜撇和豎撇,它們的相同之處在于行筆都是自右向左,右高左低,呈弧線形,結尾時要邊行邊提縱筆出鋒,它們的不同之處在于傾斜的角度不同,平撇傾斜角度在0-10度之間,斜撇的傾斜角度大致為45度,而豎撇在起始階段先豎向直行,結尾時順勢向左撇出。
其次是點,點的形態(tài)是非常豐富的,有右點、左點、撇點、提點、相對點和相背點等。為了能夠讓學生正確地區(qū)分,我把上述點分為了三類,分別是水滴型:右點、左點;簡縮型:撇點、提點;組合點:相對點、相背點。水滴型點的相同之處在于它們的形似水滴,上尖下圓,不同之處在于其下部的方向不同,左點下部向左,大致45度;右點下部向右,大致也是45度。簡縮型點可以看作完整筆畫的簡縮形式,撇點是撇的簡縮形式,提點是提的簡縮形式,書寫時頓筆后直接出鋒,沒有行筆的過程。組合點很好理解,它是兩點及多點的組合,其中兩點又有相對點和相背點兩種形式,如“羊”字上面的兩點就是相對點,上離下合;“只”字下面的兩點就是相背點,上合下離。
在教學中,我們要指導學生正確區(qū)分和書寫這些形態(tài)各異的撇和點,只有真正處理好這些“小”問題,學生的書寫水平才能得到長足的進步。
三、漢字的結構及田字格的使用問題
漢字的間架結構和筆畫一樣都是寫好漢字必不可少的要素。寫漢字,把握好間架結構至關重要。一年級是小學生識字寫字的初始階段,要求會寫的生字大部分以獨體字結構為主,其他結構的字只占極少數(shù),這些字的筆畫少,書寫一定要注意重心平穩(wěn)。教師指導書寫時,要讓學生先認真觀察,觀察各個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數(shù)畫、部間之間的位置關系,尤其是主筆或重要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一定要反復強調,親自示范,通過持久訓練不斷強化學生的結構意識和審美能力。
田字格是一種用于規(guī)范漢字書寫格式的模板,是輔助我們寫好漢字的工具,通過觀察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個筆畫在田字格中的具體位置,給孩子們的仿寫提供了極大方便。在教學中,學生首先要熟記田字格各部分名稱:田字格包括四邊框和橫中線、豎中線,四個格子分別叫做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其次老師要教給學生田字格的使用方法:先觀察,明確范字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如“上”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豎在豎中線上,左尖橫在右上格橫中線偏上的位置,長橫在左下格和右下格居中的位置。明確了筆畫的位置,就可以讓學生在田字格中書寫了。
另外,使用田字格時,要提醒學生筆畫千萬不要碰到邊框線。根據(jù)黃金分割的原理,漢字的高度和寬度占到田字格高度和寬度的三分之二即可,這是最合適的比例。
寫字要從娃娃抓起,最佳時間加上正確方法,再加上持之以恒的練習,孩子們一定可以寫出漂亮的漢字。
參考文獻:
[1]莫海燕.芻議小學一年級的寫字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1(07).
[2]鹿青青.新課標下識字寫字教學探微[J].成才之路,2016(08).
[3]王敬敏.小學寫字教學現(xiàn)狀與問題調查分析[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4(08).
[4]鄒信蘭.淺談小學寫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20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