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梓楣
〔摘要〕高中生面臨學業(yè)、情緒、人際、社會要求等多方面的期望,壓力是不可避免的。部分學生在面對壓力時并不懂得如何與壓力相處,同時存有一些消極的思維方式。本節(jié)課旨在幫助高一學生認識壓力、正確看待壓力,學會以積極的思維方式應(yīng)對壓力,與壓力共存。
〔關(guān)鍵詞〕壓力;應(yīng)對;思維方式;情緒ABC理論
〔中圖分類號〕 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8)06-0041-03
【活動目的】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學習情緒ABC理論,引導學生調(diào)整面對壓力時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幫助學生以積極的思維方式應(yīng)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壓力,學會與壓力共存。
2.過程與方法目標:小組合作填寫“壓力靶子”,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壓力來源,同時明確壓力事件是存在共性的,幫助學生樹立積極應(yīng)對壓力的思維方式。
【活動形式】
趣味競賽、心理游戲、分享討論
【活動對象】
高一年級
【活動過程】
一、導入——趣味競賽
1.請每個小組選擇一名組員代表,通過《現(xiàn)代漢語詞典》查找下面這幾個字,看看哪位小組代表查得又快又準(告訴大家字的讀音及解釋),教師負責計時:
(1)爨讀音:cuàn基本解釋:燒火做飯。
(2)嫑讀音:biáo基本解釋:不要,不會。
(3)齾讀音:yà基本解釋:缺齒,缺損。
2.談一談你在查找的過程中感受最深的情緒體驗是什么。
師:(詢問剛才負責查找的小組代表)通過剛才激烈的組間比賽,你在查找過程中感受最深的情緒體驗是什么?
生1:剛看到字的時候很茫然,不知道要怎么查。
生2:一臉懵,特別是第一個字,都沒偏旁部首。
生3:很緊張,特別是看到其他小組代表在拼命翻頁時。
生4:好害怕其他小組有人已經(jīng)查出來了,有點焦慮。
生5:著急,想快點找到答案。
教師小結(jié):緊張,害怕,焦慮,著急,其實都是我們面對壓力時的具體情緒表現(xiàn)。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與壓力相關(guān)的話題。
二、無處不在的壓力
教師引導: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當中,壓力無處不在,同學們能夠分辨出下面這三幅圖片分別代表哪三種類型的壓力嗎?
1.PPT上呈現(xiàn)三張圖片
生(齊說):學習壓力、競爭壓力、人際交往壓力。
師:在這些壓力中,你們近段時間感到壓力最大的是哪一類?
生1:學習壓力,馬上要期中考試了。
生2:學習壓力,作業(yè)好多啊,怎么都做不完。
生3:學習壓力,作業(yè)多得連睡覺時間都不夠了。
2.PPT上呈現(xiàn)問題:如若沒有壓力,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呢?
師:既然你們壓力那么大,那如果今天老師變一個魔術(shù),將學習壓力變沒了,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呢?
生1:好快樂,太爽了。
生2:這是我夢寐以求的生活呀。
生3:一點都不爽,沒有了壓力,我都不知道要干啥了。
生4:就是,沒有了學習壓力,那我還來學校干嗎呢?
生5: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
3.PPT呈現(xiàn)問題:壓力多大才算合適呢?
師:看來壓力太大不行,會被壓垮,而壓力太小也不行,正所謂“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那壓力要多大才算合適呢?
生1:一點點吧,肯定不要像現(xiàn)在這樣,作業(yè)怎么寫都寫不完。
生2:我剛好能扛住就好了。
生3:適中呀,剛剛好就可以了嘛。
教師小結(jié):壓力要適中才是最好、最合適的。在你們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給你造成壓力呢?
三、我的壓力有誰知
師:老師在課前已經(jīng)在每個小組的桌上放置了一張圓形標靶,現(xiàn)在請同學們回憶,近段時間里,有哪些事情給你造成壓力呢?請大家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按照順時針或逆時針的順序依次傳遞,將自己遇到的壓力事件寫在該圓形標靶中,影響越大越接近靶心。注意,若相應(yīng)的靶環(huán)上已填有你認同的壓力事件,僅需要在該壓力事件旁標注“☆”即可,例如,在第二靶環(huán)上已填有“人際交往壓力”,你認同該壓力事件應(yīng)處于第二靶環(huán)位置,就在旁邊以“☆”標注即可。
(五分鐘后)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看看你們小組的這張圓形標靶,被標注“☆”最多的壓力事件都有哪些呢?
生1:學習壓力。
生2:人際交往壓力。
生3:作業(yè)壓力。
生4:睡眠壓力,每天都睡不飽。
師小結(jié):雖然同學們寫的壓力事件五花八門,但還是存在共性的,對你們影響最大的壓力事件是學習壓力,其次是人際交往壓力。那面對這些壓力我們該怎么辦呢?接下來我們先作一個心理游戲——一本詞典的接力。
四、心理游戲——一本詞典的接力
師:剛才我們用詞典進行了一輪小小的組間趣味競賽,現(xiàn)在我們以該詞典作為本次心理游戲的道具,請大家仔細閱讀游戲的規(guī)則。
1.規(guī)則
(1)詞典需以順時針或逆時針的順序依次傳遞,當詞典傳遞到小組內(nèi)的某位同學時,請該同學單手托舉詞典并扮演“凡人”的角色,而詞典左邊的同學扮演“天使”的角色,詞典右邊的同學扮演“惡魔”的角色,剩余同學扮演“傾聽者”的角色。
(2)擔任凡人者說出在近段時間里,你認為最能讓自己感到壓力的事件。
(3)惡魔是讓凡人壓力更大,說出使凡人壓力更大的話,請注意,惡魔不能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
(4)天使幫助凡人解除壓力,說出使凡人壓力變小的話。endprint
(5)每次由惡魔先說30秒,再換天使說30秒,并由小組內(nèi)扮演“傾聽者”角色的某位同學負責計時,每個人皆輪過三個角色為止。
(6)凡人在說出壓力事件后將保持絕對的“沉默”,不能出現(xiàn)“辯駁”的現(xiàn)象,一旦出現(xiàn)該現(xiàn)象負責計時的同學必須立即打斷。
(7)請負責計時的同學嚴格把控好時間。
2.小組討論
師:通過巡視,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在這個游戲中都非常投入,都能非常積極地參與,其中不乏有很多“天使”和“惡魔”角色扮演到位的同學,特別是“惡魔”的角色。相信在這個游戲過后同學們有很多話想說,下面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的方式一起來討論一下這兩個問題:
(1)扮演凡人時,面對天使和惡魔的話,你的感受如何?
(2)在魔鬼和天使的話中,哪句話更能增壓或減壓?
師:同學們不僅游戲積極投入,討論也非常熱烈,大家都將在剛才游戲中的感受與組員進行了分享,我相信其他組員也很想了解大家的討論結(jié)果。那么接下來,我就邀請同學們一起來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吧。
生1:我好想揍那個扮演魔鬼的同學,太氣人了,他竟然說我不是學習那塊料,不管我怎么努力成績都提不上去的,還讓我面對現(xiàn)實接受現(xiàn)狀,我不甘心。
生2:扮演天使的同學很好哦,雖然我的人際交往不咋地,但她能鼓勵我慢慢來,讓我多參加集體活動,通過集體活動多接觸同學。
生3:天使的話肯定感受好好啦,讓我內(nèi)心感到特別舒服,惡魔的話太討厭了,他那一句“你的發(fā)型這么丑怎么能完成本次比賽呢”讓我倍感壓力,因為本來我對本次比賽心里就沒底,他這樣一打壓自信心更差了。
生4:天使的話說到我心坎里了,讓我聽得好舒服,惡魔的話是讓我對原本恐懼的事情更恐懼了,很不喜歡它,由于不能“辯駁”,所以內(nèi)心已經(jīng)將它罵了千百遍了。
教師小結(jié):天使和惡魔是我們在面對壓力事件時的兩種思維方式——積極的思維方式和消極的思維方式,而不同的思維方式將會給我們帶來不同情緒反應(yīng),這就是心理學上的“情緒ABC理論”。
五、情緒ABC理論
情緒ABC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創(chuàng)建的,該理論認為誘發(fā)事件A(activating event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只是引發(fā)情緒和行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個英文字母)的間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則是個體對誘發(fā)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而產(chǎn)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其中人的消極情緒和行為障礙結(jié)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發(fā)事件(A)直接引發(fā)的,而是由于經(jīng)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它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所產(chǎn)生的錯誤信念(B)所直接引起。
教師總結(jié):正是由于我們在對待同一壓力事件的不同認知、評價、思維方式,才會使我們在面對壓力時流露出不同情緒反應(yīng)。因此,希望同學們能以積極的思維方式應(yīng)對學習生活中的壓力事件,換個角度思考,其實壓力并無想象中可怕。
六、課后拓展
請重新審視你們剛才所寫的壓力事件,并用“積極思維方式”的方法嘗試去解決。
【活動反思】
本節(jié)課主要是以心理活動體驗為主線,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當面對壓力時的兩種不同思維方式帶給自己的感受,并借助情緒ABC理論進一步讓學生明白,雖說適中的壓力才是最好的,但看待壓力的積極思維方式才是維持適中壓力的“靈丹妙藥”,換個積極的角度思考,其實壓力并無想象中可怕。
(作者單位:廣東省珠海市第一中學平沙校區(qū),珠海,519055)
編輯/衛(wèi) 虹 終校/于 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