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紹艷
摘要:語文作為基礎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起有力的支撐作用。因為越是基礎的東西,其穩(wěn)固性越強,影響愈是久遠。因此,對語文的課堂教學而言,必須十分注重效率問題,要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既達到教學目標,又能讓學生多學。從事語文教學工作以來,從課前精心準備、課上有效提問、課后及時反思等方面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起到一定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效率 策略 方法
一、課前,教學準備要充分
1.認真學習課標,深入鉆研教材。新課標要求我們轉變“教材觀”,講課不是講教材,而是學會“用教材”。要做到用教材,就必須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理解和掌握新課標的先進理念,并用以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要認真鉆研新教材,透徹了解教材的文體特征、結構特點、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等。教師要對教材進行個性化解讀,要敢于融入自己的獨特見解,使教材更接近學生,富于生活化。
2.充分關注學生,了解學生特點。學生是上課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因此,作為學生學習活動引導者的教師應充分關注所教學生,注重了解研究學生的特點。不僅了解學生已有的背景知識、朗讀水平、理解能力、提出問題和探究問題的能力,還要了解學生的需要、思想狀況、學習方法及習慣等。教師充分了解了學生情況后,才能設計出科學合理、針對性強的教學方案,使課堂教學做到有的放矢。
3.精心設計教案,創(chuàng)設良好氛圍。要想上課的效果好,教師的教學方案要精心設計。一方面,教師要立足教材,用好教材。備問,設計的問題要突出教學的重點,要少而精,做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備作業(yè),要求作業(yè)有拓展有延伸,做到既減輕學生負擔,又達到訓練、鞏固、提高的目的。備“三語”,即課前的導入語,課中的過渡語,課后的總結語,都要精心推敲,力求為上課的重點服務,為引導學生的思考服務。另一方面,教師要注意教學內容的更新與拓展。教師應廣泛閱讀和積累有關資料,對教材有關內容作必要的補充和拓展。有了精心設計的教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才能得心應手,引導學生探求知識時游刃有余,良好的學習氛圍就應運而生了。
總之,教師有了精心的教學準備過程,才能使課堂教學避免不必要的差錯發(fā)生,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二、課上,教師提問要有效
1.提問要圍繞教學目標。教師對于所提問題的切入角度都要進行精心的構思,問題的設計不可“離題”太遠,應集中、簡潔,緊扣教學目標,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和掌握語文基礎知識。
2.提問要難易適度。提問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難易適度,不可過淺,又不可過難。如果教師所提的問題太淺顯,過于瑣碎,會造成課堂上師生一問一答的局面,要學會讓學生在廣闊的思維空間里馳騁,多角度、多人次去解答,充分調動學生思考和說話的積極性。
3.提問要有啟發(fā)性。提問要促進學生思考,減少或避免走過場的問答式提問——“對不對”“好不好”之類的問題,思維的含量很少,表面熱鬧,價值不大,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而啟發(fā)性的提問,能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誘發(fā)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達到非說不可的境地。
4.設計的問題要有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是人類發(fā)展的巨大動力。當前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把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因此,教師的課堂提問,更要著眼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開拓、進取、探索等優(yōu)良學習品質的形成。
5.提問的形式要新穎。提問呈現(xiàn)方式不同,效果是很不相同的。好的提問方式,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積極地思考,引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
6.提問要有延展性。課時有盡而課堂無窮,提問有窮而思考無限。拓展提問是好的課堂提問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可以就教材的內容、情感、結構或寫法進行拓展提問,也可以就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體會進行延伸提問,目的是達到拓展語文課堂的時空,并收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總之,教師只有精心設計提問,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使課堂教學取得最佳的效果
三、課后,教學反思要及時
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反思,主要是對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為進行審視、分析和反省,促使自己的教學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獲得不斷提高的認識過程。反思應做到:反思所失,分析原因,汲取教訓,彌補不足;反思所得,總結經驗,發(fā)揚長處,發(fā)揮優(yōu)勢。我認為,每堂課后,及時認真地進行課堂反思,總結得失,是一種不斷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很好辦法。
教學是一門藝術,高效的課堂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要成就這件精美的藝術品,絕非一日之功。20多年來,筆者一直在探求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效率的方法和途徑,希望盡早步入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境界,做到既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又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既學到知識,并且對龐雜的語文學科產生興趣,從而能夠奠定學生一生學習語文的基礎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