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若琴
摘 要:“以人為本”是人文精神的基本體現(xiàn),也是新時期教學工作的基本原則。地理教學中教師要科學運用人文精神作為教學指導,通過人文元素的滲透教育來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讓學生感受到豐富多彩的地理課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認知與學習習慣,不斷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促進他們對地理知識的全面掌握。
關鍵詞:初中地理;人文教育;人文評價
一、構建良好師生關系,滲透人文關懷
相對于其他學科,地理知識理論性更強,綜合性更強,對學生的理解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中學階段處于學生身心發(fā)育的特殊階段,學生的自我意識逐漸提升,一旦受到教師的批評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受到影響。加上這一階段學生大多情緒敏感、多愁善感,身邊事物對他們的影響較大。某一次的作業(yè)錯誤、考試失利都會影響到學生的情緒。地理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對學生的知識體系養(yǎng)成有著重要的教育意義,教學中我們要認識到學生的身心特點,在教學中重視師生關系的構建,運用人文關懷引導學生學習生活,通過良好的師生關系幫助學生不斷學習新的知識,不斷提升他們的地理綜合素質。
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多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多去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需求,盡可能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做學生的“貼心大哥哥”。多和學生談心,幫助他們走出困惑與迷茫。另外,我們也要運用豐富多彩的地理知識幫助學生拓展學習視野,讓他們認識到大千世界的五彩繽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態(tài)度與人文感知。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對教師敞開心扉,無論是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還是對教學活動的建議、意見,學生都會暢所欲言。這對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制訂科學的教學方案也有積極的促進意義。與此同時,在“親其師則信其道”“愛屋及烏”的影響下,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自然會有所提升。
二、聯(lián)系學生學習實際,開展人文教育
傳統(tǒng)的地理教學中往往過于依賴課本知識,教學案例、教學模式與學生的學習生活脫軌,導致不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興趣不高,學習欲望不強。新時期地理教學中,我們要認識到學生學習生活的環(huán)境,將學生的學習生活與地理教學聯(lián)系起來,引導學生通過生活案例分析地理原理,還可以指導學生科學運用地理原理來提升自身的學習生活質量,更好地實現(xiàn)地理知識的實踐意義與指導價值。
比如,在教學比例尺知識的時候,不少學生對相關概念理解較為模糊,教學中我們就可以通過學生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知識進行人文元素的滲透教育,更好地深化學生的學習印象。教學中我們就可以通過電子地圖上的縮放功能,以校園為起點做一個比例尺演示動畫,從校園的平面圖入手進行演示,逐漸縮小比例尺,擴大演示面積,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所在的城市、城市在本省所在的位置、在全國的位置……讓學生感受到祖國的遼闊,引導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的抱負,不斷提升學生的人文精神,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地理綜合認知能力。通過相關人文元素、相關知識的拓展運用,引導學生在地理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理解相關原理,提升他們的地理綜合感知。
三、科學開展教學指導,做好人文評價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往往是依賴學生的作業(yè)情況與考試狀況。由于每個學生的理解能力、知識接受程度、智力發(fā)展階段不一樣,這就導致同班學生之間的差異較大。不少教師大多喜歡成績好的學生,對于成績差的學生關注較少,這就直接造成基礎好的學生越來越好,而基礎差的學生則破罐破摔,影響其長遠發(fā)展。新時期教學中我們要運用新的教學理念,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在教學評價的時候能夠考慮學生的綜合狀況,聯(lián)系學生的學習實際,運用人文精神科學開展教學評價,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比如對于考試成績差的學生,我們不能單一地批評打擊,而是要去分析他們成績差的原因,是基礎知識沒有掌握,還是理解能力不足,或者學習態(tài)度不好,或者是粗心大意?只有了解了學生的學習狀況,才能夠科學地開展教學評價。比如對于基礎差但是學習態(tài)度好的學生,我們要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對于基礎好但是粗心大意的學生,則要引導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重視細節(jié)學習。在教學評價的過程中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也要指導學生感受到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幫助他們及時解決問題、改正不足。通過教師科學的教學指導引導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與關懷,運用科學的教學評價讓學生明確不足、揚長避短,使學習更為高效。
總之,地理教學中我們要科學運用人文精神與人文元素,運用科學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指導策略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對地理知識、對地理學習有一個更為全面、深刻的理解,不斷提升學生的地理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李鴻英.從初中地理教學的角度學習認識人文地理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23).
[2]邵彥平.從初中地理教學的角度學習認識人文地理[J].考試周刊,2018(5):136.
[3]楊洪舉.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J].南北橋,2017(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