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梅
內(nèi)容摘要:語文課堂教學語言作為語文教師職業(yè)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準確運用直接影響著語文教學的效率。論文分別從恪守得體有效的用語底線,避免課堂教學用語的幾種反面情形兩方面去明確課堂教學語言的基本要s求,為語文教師運用課堂教學語言定向。
關鍵詞:語文教師 教學語言 要求
作為語文教師職業(yè)語言的一部分,語文課堂教學語言不僅因承載了豐富的知識信息對教學質量有著重要影響,還因其教育性和規(guī)范性影響著語文教學的實效,明確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基本要求,對于改進和提升教師的課堂語言運用能力具有定向的作用。
一.恪守得體有效的用語底線
(一)踐行得體之本
“注意對象和場合,學習文明得體地交流”[1]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第四學段即初中學段口語交際教學提出的目標之一,從這里可以看出力求得體有賴于對對象和場合的關照,此項目標的實現(xiàn),很大程度上依托于教師自身把握并在課堂用語中切實踐行“得體”二字,也就潛在地對語文教師教學語言的得體提出了要求。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目標并未對“得體”進行詳細說明,其實得體本身的指涉很廣,不過一旦將其限制于語言或更小的范疇,也就相應地有了更具體的內(nèi)涵,王希杰曾將得體性定義為“語言材料對語言環(huán)境的適應程度”,[2]另有沈祥和在其《言語得體 語文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一書中提到一個對得體的常見理解是“言語恰如其分,或言語切合語體,或言語適應題旨情景”。[3]這些看起來更為細致的解釋實際上仍稍顯空洞,可以看做是往微觀方向行進的宏觀理解,如果落實到具體的初中語文課堂上,還需要仔細探討。
初中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要符合得體的基本標準,不能忽視三個要素:教學內(nèi)容、教學對象和教師自身。
教學內(nèi)容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語言的內(nèi)容,語文教師只有對教學內(nèi)容有了清晰明確的把握,才能使自己的教學語言更好地適應內(nèi)容,比如在進行《天凈沙 秋思》教學時,教師應避免選用帶有歡快色彩的教學語言。教學對象即初中學生,教師說什么,怎么說,都必須充分考慮到自己課堂上所面對的學生實際情況,比如面對基礎較差的學生應盡量不用過于高深玄奧的教學語言,對基礎好的學生則應用更趨理性的教學語言。最后就是教師對自己身份角色的認識,開口說話之前,教師應該對自己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的角色有明確定位,對自己每一句話所可能產(chǎn)生的作用有一定的預見,第二章提到的H教師在課堂上對自己是“像豬一樣的猴子”的不當調(diào)侃和面對好事學生起哄“始皇”諧音的相關反應正體現(xiàn)著教師缺少對自己身份的正確認識。
得體的各個要素共同限制著教學語言的得體程度,缺一不可。教師和學生之間在交流過程中往往會存在一定的話語差距,真正得體的教學語言是一種協(xié)調(diào)的結果,即語文教師在充分保持自我的基礎上,又能兼顧學生的實際情況。
(二)增強語言效能感
語言效能感與表達的準確與規(guī)范程度密切相關,增強語言效能感包含以下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
1.表述內(nèi)容無誤
表述內(nèi)容無誤基本表現(xiàn)于選詞無誤、概念無誤,“做到清楚、連貫、不偏離話題”[4]也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初中學段口語交際教學提出的又一目標。準確地表述教學內(nèi)容,甚至在用詞方面嘗試更加注重語文學科的特性,能在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之上使學生對語文知識懷有敬意,進而達成教學目標。這種準確性不僅體現(xiàn)在語文學科,也是對任何教師用語的起碼要求,如果教師上課錯話連篇,豈非誤人子弟。但是換個角度,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語文教師亦如此,少有的說錯話可能在所難免,所以表述內(nèi)容準確也就成了語文教師力求達成的目標之一。
2.表述形式規(guī)范
表述形式規(guī)范主要指語音、詞匯、語法的規(guī)范,還指態(tài)勢語的規(guī)范,而表述形式的不規(guī)范也是構成羅場片區(qū)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語言運用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語文課堂教學語言也是口語語體和書面語體的統(tǒng)一體,且在運用量上口語語體占優(yōu)勢,要達到表述規(guī)范必須努力克服口頭禪、方言音詞的不良影響。另外還需對課堂教學態(tài)勢語的形式,這種規(guī)范不是要求教師在表情語、肢體語等方面必須一板一眼,而是不過分使用一些無實際意義和作用的態(tài)勢語給學生造成不必要的視覺干擾。語音、詞匯、語法是語文課堂的一項學習內(nèi)容,也是初中階段學生所應該繼續(xù)把握和完善的內(nèi)容,一方面需要教師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對這些內(nèi)容掌握,另一方面則需要教師身正為范,因為“在人們的語言交際中,真正起作用的是勸說者的榜樣作用”。[5]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也就是交際活動,在這個交際場中,教師在傳達某些觀點理念時,其實也就相當于扮演著勸說者的角色,要想學生能更好地信服和接受,需要教師自身在語音、詞匯和語法方面遵循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的相關表述規(guī)范。
由于部分語文教師和學生都在這方面有所欠缺,“普通話好、規(guī)范清晰”在羅場片區(qū)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語言運用學生問卷中期望性特征調(diào)查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通過課堂觀察發(fā)現(xiàn)部分教師在課文字音范讀和教學串講語中都存在很多不準確不規(guī)范的問題,但學生本身在用語表述的準確規(guī)范上基礎薄弱,即使教師在教學用語中犯了錯學生也難以有所察覺,甚至發(fā)現(xiàn)了也會不以為意,因為身邊的教師很多都這樣。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擔負的任務有所不同,更要努力使自身的教學語言運用朝著更準確規(guī)范的方向前進。
二.避免課堂教學用語的幾種反面情形
課堂教學用語所要堅守的基本底線除了有好的需要教師力求超越的方面,還必須關注一些語文教師用語要堅決避舍的紅線即禁忌,關于禁忌語有的專著中也專門提到,甚至在有的學校自己的規(guī)范中也有所涉及,但據(jù)了解,羅場片區(qū)的幾所中學均尚未有所規(guī)定,這里選取幾個常見的類型適當說明。
(一)生搬硬套
有所搬套的基礎是必然存在某些原型,而那些原型往往可以分兩種情況:一是網(wǎng)上的現(xiàn)成資源,二是教師自己曾經(jīng)的作品。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想要上一篇課文或一個知識點,網(wǎng)站內(nèi)各種類型的教案PPT不勝枚舉,于是教師也可以直接在網(wǎng)上下載自己需要的教案和PPT,省下大把的時間,只需要在上課時套一些自己的話將這些內(nèi)容銜接起來,而教師在這里僅僅起著一個搬運工的角色。另一種好一點的情況就是教師一直沿用一套自己的教案和PPT,幾乎不管自己面對的實際情況如何,反正一堂課灌滿即可。endprint
合理利用信息資源自然無可厚非甚至值得鼓勵,但生搬硬套無法與之劃出等號。語文課上這兩種搬用和套用的情況會造就一系列教學語言方面的問題,比如教師可能是照著念的,少有自己立場的介入,新意和激情的缺乏可能就在所難免,最重要的是教師會缺少自己的想法形成一種惰性,這種惰性會波及教學的方方面面,正所謂推陳方能出新,在這種狀態(tài)下教學語言也難以出新出彩。
(二)偏離主題
主題是一堂課的依憑,但是在有的老師的課堂上,或是見聞廣博大談特談,或是為迎合學生口味信馬由韁,導致的一個不良結果就是自己的教學語言已經(jīng)偏離了課堂主題的基本軌道。語文課堂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無所不可涉及,也給了部分教師廣闊的語言“發(fā)揮”空間,比如在初中課文《孔乙己》的時候,教師講述很多關于魯迅的逸聞軼事,短期來看,這樣的教學語言反而可能會受到學生的追捧,但立足長遠看來,這些偏離主題的教學語言在浪費師生時間的同時,于教學目標的達成無益。
(三)語言專制
專制本是用于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個特殊階段的術語,指君主憑自己的意志獨斷專行的情況,但是如果把君主換成教師,放在課堂情境中表現(xiàn)某些老師的做法更為形象。語言專制就是教師在課堂上以據(jù)絕對的權威地位從語言上壓制學生的用語狀況,表現(xiàn)出來往往是教師說的都是對的要絕對聽從,學生說的哪怕是對的只要與教師相悖就要否定,更有甚者還會采取消極的方式加以批評或打壓。
這些情況雖然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有很大改善,但是在一些教學改革滲透力不強的農(nóng)村地區(qū)學校,仍然時有存在。而這些情況危害極大,與語文特點和初中階段學生特點都極不相符。語文具有很強的開放性,需要學生觀點和話語的參與,甚至會因為這種參與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但語言的專制相當于對語文的特性進行了抹殺;初中階段的學生觀點往往比較奇特,已經(jīng)有很強的自主意識和表達觀點的需要,但往往難以表達出來,如果一經(jīng)表達便受到打壓,對于個別學生是一種傷害,也會在課堂整體上形成震懾,其他學生也難以再有所表現(xiàn)。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20).
[2]王希杰.修辭學通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6(.45).
[3]沈祥和.言語得體 語文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6(9).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2).
[5]李海濤.教師語言行為研究.[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4(7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