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
摘要:現(xiàn)如今社會上的競爭十分激烈,各行業(yè)對人才都有較高的要求,美術行業(yè)也不例外,對色彩擁有強烈的感知能力可以提高個人的繪畫水平。小學美術的教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色彩感的重要階段?;诖?,本文中將圍繞小學美術教學來探究培養(yǎng)小學生色彩感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 美術教學 色彩感 培養(yǎng)策略
創(chuàng)意對社會的發(fā)展來說十分的重要,如今的時代發(fā)展中有創(chuàng)意的圖像表述取代了大量的文字信息的表述。圖像有效的運用離不開美術元素,在這當中,色彩則是組成美術的重要元素。小學美術教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色彩感的最佳階段,色彩也是美術教學的基礎部分,色彩可以將信息更加準確地表達出來[1-2]。目前。我國小學美術的教學中,很多學生對于色彩的認知還不夠,掌握的技巧以及應用能力的都不強,很明顯這是教學方式的問題。基于此,將小學生的色彩感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目標來培養(yǎng)十分的必要。
一、小學美術以及色彩教學簡述
1.小學美術
培養(yǎng)學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在小學美術的教學中非常重要,教師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欣賞,學生在欣賞過后將自己的獨特見解表達出來,這個過程可以逐漸地培養(yǎng)出學生在美術方面的創(chuàng)造能力,同時還能提高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審美能力[3]。我國小學美術課程教育要求教師在教會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要在實踐教學中不斷地培養(yǎng)學生在色彩感知方面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逐漸形成自己的審美能力,進一步地培養(yǎng)學生樹立自己的情感價值觀。在培養(yǎng)學生色彩的感知能力過程中,需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通過讓學生欣賞圖像、進一步感受圖像、最后對作品進行評價的過程來完成教學,這三個教學階段缺一不可。
2.小學美術中的色彩教學
在小學美術中,色彩教學包括教學生認色、涂色以及配色三項內容。小學階段的認色是指對顏色以及顏色的純度、明度、色相、色調等的初始階段的認知學習,包括了對紅藍白這三原色的認知[4]。涂色是在認識顏色的基礎上對教師布置的圖像進行涂色方法的練習,學生在那練習時要注意平涂中的顏色渲染、重疊加深以及顏色的銜接等技巧的使用。配色則是對繪畫中的色彩搭配的練習。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實際的教學難度來進行合理地教學。
二、小學美術中色彩教學的有效培養(yǎng)策略
1.美術作品與美術工具相結合的教學
教師在實際的美術教育教學中,應積極研究教材資源,從實際出發(fā)培養(yǎng)小學生對色彩的感知能力。要培養(yǎng)好小學生的這一能力,先要讓學生對美術工具有所了解,在學生認識了美術工具后,想辦法激發(fā)出學生對于學習美術的興趣。學生對美術有了自己的興趣才能夠按照教師的安排去努力學習[5]。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大量顏色豐富的美術作品,在展示美術作品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一邊展示一邊想學生介紹相關的美術工具,這樣學生既可以了解美術工具,又可以了解不同的色彩。例如在小學高年段的美術教學中,高年段的學生不再像小學低段的學生那般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基于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利用漂亮的美術工具來引起學生對美術的好奇心,高年段小學生的美術工具不再是普通的水彩筆或者蠟筆,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教學需要讓學生準備一些彩紙、剪刀以及畫筆等工具,例如關于動物世界的教學,教師不僅讓學生進行動物的繪畫,還要結合剪彩紙來提高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設計出一個豐富多彩的動物世界。
2.在教學中融入游戲
在實際的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根據(jù)教學實際融入游戲,采取游戲式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感知到色彩的不同變化,這樣可以讓課堂內容豐富起來,傳統(tǒng)的美術課堂的教學中多是以畫畫為主,學生自然喜歡,但是一味地采用一種教學方式不免讓學生感到乏味,因此為了提高學生對美術課堂的興趣,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美術教師可以適當?shù)脑诮虒W課堂中加入游戲來活躍課堂的氣氛,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的腦細胞更加的活躍,讓學生更具有創(chuàng)造力,這也是符合新課改中關于小學美術教育的要求的。例如美術教師帶領學生學習神奇手掌時,可以根據(jù)課程的實際特點來進行游戲教學。方法是預先讓學生準備一些顏色不一的顏料,讓每位學生使用顏料將自己的手掌印上不同的顏色,學生通過自己的手掌來進行繪畫的創(chuàng)作,畫紙的顏色可以是任何一種顏色,學生可以通過顏色與顏色之間的碰撞,對色彩感知有更直接的體會。
3.結合實際生活來進行色彩感知的教學
在實際的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與實際的生活結合起來進行教學,色彩是源自于生活的,將實際生活與色彩感知的培養(yǎng)結合起來可以提高教學效果。將課堂教學生活化,可以讓后學生不拘泥于課堂中關于大自然中美好生活的普通學習形式,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多結合實際生活,次用生活中發(fā)現(xiàn)各種事物以及顏色的美,或者進行課外教學,在實際的自然生活中讓學生對不聽事物以及顏色進行感受及繪畫,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還能進一步地激發(fā)學生對美術教學中顏色感知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中不同顏色的探索能力。例如在帶領學生進行樹葉的繪畫與學習中,筆者先讓學生親自去觀察校園中或生活中樹葉的顏色,然后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對樹葉進行繪畫。學生十分積極地完成了我布置的關于觀察樹葉的任務,十分出色地繪畫出不同種形狀及顏色的樹葉,學生分別繪畫出了黃色的樹葉、紅色的樹葉、紅黃相間的樹葉、淺綠色的樹葉、深綠色的樹葉,還有一位學生使用黑白色繪畫出非彩色樹葉,顏色像極了灰色格調,體現(xiàn)出自己對色彩的不同感知。
結語
綜上所述,在這個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對不同種類型人才的要求都非常的高。小學教師要在美術的實際教學中結合實際不斷地探索,在小學這個學生人生中最重要學習階段對小學生的色彩感知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這樣不僅能夠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也為他們日后的升學奠定堅實的基礎,也有利于學生的個人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應佳.小學美術教學對學生色彩感的培養(yǎng)策略探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7,(18):116.
[2]李姿.色彩教學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應用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8,(15):161.
[3]陳毅娜.淺析提高小學美術教學中色彩教學的有效措施[J].考試周刊,2018,(67):184.
[4]鐘學玲.對小學美術教育中色彩教育的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2018,(15):169.
[5]劉妍韻.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色彩感的策略分析[J].名家名作,2018,(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