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紅偉
摘要:自學能力是指學生借助已經具備的相關知識,采用科學的學習方法獨立學習新的知識的能力。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與學習效率,對學生的未來成長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本文以小學語文教學為研究對象,重點探究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渠道,希望能切實幫助教師找到正確的途徑引導學生更好地開展學習工作,以此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生;自學能力;培養(yǎng)策略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育除了傳授給學生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即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更加集中,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自學能力,以此促進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進一步提升。本文簡要介紹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意義,并針對性地提出教學措施。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興趣對于語文學習至關重要,因為興趣能夠給予學生強大的推動力,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感知新鮮事物,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記憶能力、想象力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首先就要讓學生對語文興趣產生興趣,能夠充分感受到語文學習的魅力。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有很多種,例如情境教學法,在語文教學課堂上,借助現代多媒體設備播放音樂、視頻等,為學生營造與課本相關的情境氛圍吸引學習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主動地探究情境當中的故事內容、人物感情等,從而獲得好的啟發(fā)。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學法,設置相關教學問題,然后引導學生自行思考解決的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開動腦經,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阿長與山海經》這篇文章時,可以在正式上課前向學生提出幾個問題,例如“作者剛開始對阿長的態(tài)度是什么?”、“后來因為哪件事讓作者對阿長的態(tài)度改變”,“整篇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這些問題的提出會讓學生對這篇文章充滿好奇心,那么接下來老師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進行課文預習,那么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就可以針對性地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文內容,對課文的整體結構、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都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
二、積極引導學生掌握自學方法
提升學生自學能力的核心就是教會學生正確的自學方法,讓學生可以在沒有老師指導的情況下自行完成對知識的學習。小學語文教師想要引導學生掌握自學的方法,最好的辦法就是任務驅動教學法,具體展開步驟如下:
第一,要求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課前預習的過程就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要在課前對文章進行預習,對文章的整體框架及內容有一個大致的掌握。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在課堂上向學生強調預習對于學習的重要性。其次還要向學生介紹正確的課前預習方法,引導學生良好地完成課前預習工作。
第二,向學生介紹具體的自學步驟。主要有四個步驟,首先是初讀課文,這個過程學生要較快地瀏覽整篇文章,對文章的大意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即可,學生還應找到文章中的生詞,通過翻閱字典,了解大意,保證能夠流暢地通讀文章;其次是再次閱讀課文,這個過程耗時應當要比第一個步驟要長,學生需要了解文章的整體結構,劃分段落,了解每個段落之間的聯系;再次是深入閱讀文章的重點部分,了解這些重點段落對整篇文章的展開有什么作用,同時還有品讀作者的優(yōu)美段落,分析作者所用的修辭手法;最后是設問答疑,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能夠自行解決一些問題,深入地理解文章主旨。但是可能也存在一些疑問,可以將其記錄下來,在課堂上向老師提問。
第三,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做到讀思結合,即對文章的學習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除了文章主旨以外,還有其他文字有自己的思考都是非??少F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并獲得充足的自信心
自學習慣的養(yǎng)成對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至關重要,只有形成自學習慣,才能真正對學生起到約束作用,讓學生在沒有老師的引導下也能自主學習。自學習慣的形成小學語文教師對學生進行全方面的訓練,例如普通話、課前閱讀習慣等。普通話的練習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讓學生能夠良好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良好的閱讀記錄習慣,則能讓在閱讀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收獲,例如習慣性地將一些好詞佳句、精彩對話、精華段落等等記錄下來。那么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學生的語言素材就會非常地豐富。教師還應當為學生擬定課外閱讀書單,增加學生的知識面,同時要求學生每看完一篇文章要寫一篇讀后感,主要記錄閱讀文章之后的感受。同樣經過不斷地累積,學生的知識面大幅度拓寬,閱讀能力也進一步提高,學生獲得扎實的知識基礎,這些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都非常重要。
除此之外,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當重視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因為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心智尚未成熟,學習的自主性也相對較低,所以想要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就應當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自信心的建立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滿足感,長而久之就會愛上這個學科的學習,從而能夠積極主動地去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多多鼓勵學習,多多給予學生正面的評價,對于表現很好或者進步明顯的學生,教師還可以給予適當的獎勵。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重視這一問題,要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提高學生自主能力的有效途徑,并且將其有效的教學措施運用在語文教學當中,去完善語文教學效果,改善當前語文教學課堂效率較低的現狀。
參考文獻:
[1] 高美.試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J].教育教學論壇,2016(10).
[2] 柏亞蒲.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學周刊,2013(01).
[3] 李紅梅.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OL].學周刊,2014(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