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偉
摘 要:生物學習的自我效能感,是指學生在生物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主觀判斷,它既影響到學習結果,又會作用于學習過程和學習行為,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是生物教學中必然面對,且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一些培養(yǎng)學生生物學習自我效能感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生物;自我效能感;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24-076-1
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為所進行的推測與判斷,是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
在高中生物教育中,教師對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培養(yǎng)是“學生學會學習”,實現(xiàn)“人的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提高生物的學業(yè)成績,發(fā)揮學生生物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實現(xiàn)生物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因此,對生物教育領域中自我效能感進行的拓展研究是一個具有實踐價值的新課題。
一、自我效能感對高中生物學習的影響
1.自我效能感對確定生物學習目標的影響。高中學生學習生物得以順利進行的第一步就是學習目標的確定。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難發(fā)現(xiàn)自我效能感水平較高的學生其近期或遠期目標明顯高于自我效能感水平低的學生。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生,堅信自己的活動效能,對自己的活動能力信心十足;反之,自我效能感低的學生只有失敗的體驗,因而會導致個體在實踐活動過程中的思維認知過程僵化,無法對其心理資源進行合理有效的分配,從而對活動的最終結果產生消極影響。
2.自我效能感對學生面對困難時態(tài)度的影響。自我效能感是學生在高中生物學習遇到困難時能否勇敢面對進而克服的決定性因素。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水平較高的人,自信心強,敢于面對困難,堅信自己只要努力就可以戰(zhàn)勝困難,從而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目標;而自我效能感水平較低的人,缺乏自信,在困難面前懷疑自己的能力,自暴自棄,怨天尤人。
3.自我效能感對高中學生生物學習活動自我歸因方式的影響。人們對自己行為的原因進行解釋或推論的過程即自我歸因過程。由于自我效能感水平不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自己學習成敗自我歸因也存在差異。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較高,敢于面對高難度的學習任務,更傾向于將失敗歸因于自己努力不足和能力的缺乏,將成功歸因為自己的能力。在困難面前不是撤退而是思考解決方法,獲得最后的成功。
二、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培養(yǎng)
1.以生物教學為突破口,以信息加工為手段,創(chuàng)設和諧的教學氛圍,提升高中學生自我效能感。在高中生物的實踐教學中,我們應以生物教學為突破口,并以信息加工為手段幫助學生提高自我效能感。生物課程本身具有活的特性,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傾聽學生心聲,共同營造一種互相尊重信任的氛圍;允許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提倡爭論,并且正確引導學生發(fā)言,進而逐步形成自尊和自信的品質,從而進行自主學習。通過調節(jié)教學氛圍,為學生創(chuàng)設充滿尊重與信任,民主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感覺生物課程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把學生的注意力從“課堂外”吸引到知識的世界,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以輕松的情緒狀態(tài)投人到學習,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最終提高高中學生生物學習的自我效能感。
2.通過生物陳述性知識學習,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成功。學生在生物學業(yè)上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是對學習生物自我效能感的培養(yǎng)的最大影響因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量讓學生體驗到更多的成功經驗,不斷獲取成功的經驗是提升自我效能感的主要來源。生物學科知識中,陳述性知識占了較大比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教學策略對其進行精加工,使學生首先掌握較易理解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結構,之后對于程序性知識問題的理解掌握就更容易,那么整體上就會讓學生學習獲得學業(yè)上的成就感,而生物學業(yè)上的成功感是提高學生生物學習自我效能感的最有效的途徑。
3.生物小組學習,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榜樣示范。人類大多數的行為是通過對榜樣的觀察模仿而獲得的。學生是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學生榜樣示范的措施提供替代性效能信息。由于學生在學校的環(huán)境中,主要是通過觀察教師和同學的行為,從而獲得新的認知技能和行為模式。因此教師與同伴是為學生提供替代性自我效能信息的主要對象,而由于教師與學生的特殊關系決定了其是教學過程中最直接的最具象征性意義的,常被學生視為榜樣的并拿來同自己作比較的群體。但是,同伴榜樣有時要比教師榜樣提供替代性效能信息的效果要更為顯著。課程倡導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是一種極其重要的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學習小組合作中重視應用榜樣示范作用,建立多層次的榜樣機制,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生物學習自我效能感。
4.在高中生物學習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歸因策略。人們對自己或他人的行為或其他社會事件成敗的原因進行解釋或推論的過程即歸因過程。學生不同的歸因方式將直接影響自我效能感的培養(yǎng),而且間接影響成績。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根據不同的人及學習任務,不同的環(huán)境和條件,幫助學生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歸因方式,從而增強高中學生的生物學習自我效能感。
總之,教師在對高中學生進行生物學習自我效能感的培養(yǎng)時,要根據實際情況結合學生自己的特點,并且堅持普遍性原則,兼顧特殊性原則,在生物教育實踐中體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