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琦
摘 要:筆者通過借鑒“我的世界”的成功經(jīng)驗,對信息課堂教學進行了教學實踐與探索。筆者認為:要讓學生從“學會”升級至“樂學”、“會學”,教學應如“我的世界”般貼近學生的生活;如“我的世界”般讓學生擁有更多的自由空間;如“我的世界”般讓課堂擁有更和諧的合作性;如“我的世界”般擁有更多的即時評價與激勵,讓學生的興趣得以激發(fā),讓教學真正落到實處。
關鍵詞:信息技術;貼近生活;自由空間;和諧合作;評價激勵
中圖分類號:G623.5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24-125-1
《我的世界》(Minecraft)是一款3D沙盒游戲,游戲從一個方塊開始,自由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世界,集合了探索、創(chuàng)造、冒險等元素,一經(jīng)推出便風靡全球。憑借優(yōu)秀的品質(zhì)和良好的口碑,《我的世界》不僅沒有引起傳統(tǒng)輿論的譴責,還反過來推出了教育版,用于學校和大規(guī)模學術機構(gòu)。鑒于此,筆者想通過探究學生玩“我的世界”的心理,借鑒“我的世界”的成功經(jīng)驗,來對課堂教學進行教學實踐與探索。
一、教學應如“我的世界”般貼近學生的生活
《我的世界》游戲是讓每一個玩家在三維空間中,透過像樂高一樣的積木來自由組合與拼湊,輕而易舉的就能制作出小木屋、城堡甚至城市。在“我的世界”里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激發(fā)了孩子們的參與欲望。那么,我們的課堂教學有沒有可以借鑒的教學內(nèi)容呢?
如在教授《計算機的組成》這一課時,因為涉及到學生們平時很少接觸的內(nèi)存、CPU、硬盤等專業(yè)名稱,雖然筆者也想盡辦法,每次都采用多媒體課件、實物展示等直觀教學法,可課后反饋發(fā)現(xiàn)學生掌握得依然不盡人意。于是,筆者將教學情境設計為這樣一個任務:老師正需要組裝一臺電腦,該怎么去選購?要選哪些配件?怎樣的配置比較好?請學生們來幫助老師來解決這個難題。當然解決這個難題的前提是學生必須先了解計算機系統(tǒng)的組成及各部分功能,這時教師通過帶學生一起逛逛電腦城來學習新知,然后通過小組合作制訂出最佳選配方案,幫助老師解決這個難題。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不僅內(nèi)化了概念,而且把學到的知識真正用于解決實際的問題中。
二、教學應如“我的世界”般讓學生擁有更多的自由空間
玩家們在“我的世界”里可以睡覺,吃飯,挖礦,種地,建房子,打怪獸等等,真正體現(xiàn)“我的地盤我做主”,而這正是學生渴望自主、獨立的心理愿望。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的課堂教學有沒有可以借鑒的教學內(nèi)容呢?
如在《畫線》一課的教學中,學生在掌握曲線的基本繪畫步驟后,運用“曲線”工具,如何隨心所欲地畫一條符合自己需要的曲線,則成了擺在學生面前的一大障礙。因此,筆者在教學中著重提示學生在操作時要注意曲線的起點、終點和弧度選擇點的位置,然后鼓勵學生探究如何隨心所欲畫出曲線。學生經(jīng)過一番探究后,有的學生畫出了有顏色的曲線;有的學生畫出了封閉的曲線……于是筆者緊緊抓住這個契機,鼓勵學生繼續(xù)大膽嘗試有沒有更多更便捷的方法來畫不同的曲線。最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討論等學習方式共研究出8種不同的畫曲線方法,恐怕開發(fā)出“畫圖”軟件的微軟、教材的編寫者也未曾想到有這樣奇妙的組合。
三、教學應如“我的世界”般讓課堂擁有更和諧的合作性
在“我的世界”里,每個玩家還可以邀上小伙伴一起并肩冒險,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小伙伴們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反觀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的合作有多少是學生自發(fā)的呢?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贊可夫說:把“合作、互動”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重視教學交往,有利于學生自主意識和認知需求的增長。
如筆者在教學《幻燈片鏈接》這一課時,創(chuàng)設了“學校小小講解員”的情境。讓學生每四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并選出一人為組長,根據(jù)教師所提供的PPT素材,組長負責制作幻燈片標題頁,其他組員每人制作一個介紹學校各個功能教室的幻燈片子頁。在大家都完成后,每位同學都要將組內(nèi)所有頁鏈接成一份完整的幻燈片,并親身體驗一回“學校小小講解員”,最后評一評哪組同學能成為“金牌講解員”。這樣的設計,由于任務明確,責任到人,使得小組合作的成果比較豐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借鑒“我的世界”里的激勵機制,注重制作過程中讓學生組內(nèi)合作、組間合作、師生合作,細化過程性激勵,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與交流的熱情,提高課堂效率。
四、教學應如“我的世界”般擁有更多的即時評價與激勵
《我的世界》里設置了許多等級,玩家可以通過自己的積累來一步步升級,而且升級后還能獲得新的裝備和技能。
由此讓筆者想到:我們的日常教學中是不是也可以設立升級性質(zhì)的即時評價體系,同學們可以通過某方面的突出表現(xiàn)來獲得某個等級,同時借助他取得某等級后獲得的相應特權(quán),為他的全面發(fā)展制造心理預期與自我心理暗示,這樣或許能更有效地引導學生在各方面有良好的表現(xiàn)。
如在教授《共享資源》一課中,筆者借鑒了“我的世界”的評價機制:將課堂內(nèi)容分成了六個環(huán)節(jié),學生每獨立完成一個環(huán)節(jié),即可收獲兩個經(jīng)驗和兩枚金幣;不能獨立完成任務可向周圍好友求助,合作完成后,求助者可收獲一個經(jīng)驗和一個金幣,好友可收獲一個愛心黃鉆。這個學案共設六關,每一關都盡顯了游戲中的激勵性語言和圖標,我用“升級攻略”找到了學生的興趣點,并在課堂教學中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課堂教學是否有效,關鍵得看學生的反應,學生喜歡的課才是好課。如果我們的課堂能借鑒“我的世界”的激勵機制,則能更貼近學生生活,從而讓學生更加自主地學習;在教學過程中能更多地體現(xiàn)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讓學生在不知不覺地完成各項學習任務。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的興趣得以激發(fā),讓教學落到實處,并最終將我們的課堂變成生機盎然的“我的世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