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初中文綜學科學生社團活動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學生的社團活動方式,輔導教師對社團活動的輔導能力弱等問題比較突出,因此,轉變社團活動方式,加強輔導教師培訓,完善社團活動評價機制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初中文綜學科學生社團 活動方式 存在問題 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1-0083-02
1 提出背景
學生社團活動是一門國家新開設的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開展大量綜合實踐性活動的活動課程,學生在社團活動中能獲得各種活動體驗,在不斷的活動體驗中成長成熟,培養(yǎng)學生各種能力,增強學生綜合素質。學生社團的存在,對于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當前一大部分學校還是主要以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和老師,社會認同也基本以分數(shù)論高下,而社團活動所鍛煉的學生能力不能很明顯地以分數(shù)形式體現(xiàn)出來,所以,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對于社團活動的開展,不是很重視。在學生參與社團活動和教師指導學生活動的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特備是初中文綜學科的社團活動,由于其社團活動開展主要圍繞政史地學科的學科拓展來開發(fā)社團課程資源,但是相對于理科的課程資源來說,其可操作性、可實踐性的面比較窄,加之社團輔導教師的社團活動輔導能力較弱,對學生的活動引導不到位,初中文綜學科的社團活動開展更是十分尷尬。本文主要以河南省偃師市伊洛中學政史地學科的學生社團——博學社為例,來重點分析社團活動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措施。
2 學生社團活動的現(xiàn)狀
2.1 學生在社團活動中的活動方式單調,缺乏有效指導
博學社主要開展政史地學科拓展性活動課程,例如遍訪家鄉(xiāng)名人、考查家鄉(xiāng)傳統(tǒng)文化、了解家鄉(xiāng)飲食文化等。在日?;顒拥拈_展中,由于伊洛中學是一所四年前新建的半寄宿制學校,學校目前處于創(chuàng)名校攻堅時期,學校既很看重學生成績,又很看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既要提高學生成績,也要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大部分學生面臨學習任務緊,課余可自由支配的時間較少,學生可以投入到社團活動中的時間較少的狀況。而教師在上好文化課的同時還要兼職輔導好學生社團活動,這也對社團輔導教師的業(yè)務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當前我校的大背景下,我校博學社的社團輔導教師能否很好地駕馭課堂呢?博學社的社團輔導教師的實際上課情況是這樣的。博學社常任的輔導教師有六人,這六人當中,多數(shù)輔導教師認為博學社的各種日常學生活動對教師的工資獎金影響不大,對學生成長也沒有很明顯的幫助,所以不愿投入大量的精力去輔導學生。既然學校開設了社團活動課,輔導老師只是應付性地去輔導輔導。同時,博學社由于是偏文科的政史地社團,課程資源的開發(fā)一般是圍繞政史地學科設計社團活動主題,而大多數(shù)輔導教師個人開發(fā)社團活動課程的能力不高,對于輔導社團活動沒有現(xiàn)成的課程資源可以借鑒,輔導教師備課時隨心所欲,就基于自己所任教的學科,隨意上網(wǎng)搜一段視頻,搜一個活動方案,略作修改就開始上課,要么只是上課前點點名,上課后黑板上連個活動主題也不寫,只是簡單地在多媒體投影上面放一段視頻讓學生看,以此來應付學校的社團活動課檢查;社團活動缺乏輔導教師的有效指導,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很少,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互動很少,所以學生也漸漸地對社團活動課失去了上課的積極性,一部分學生先后退出博學社了,而一部分沒有退出社團的學生也是在活動課上做起了作業(yè),有的還拿著課外書,專門在活動課上看課外書。長此以往,學生社團由于缺乏輔導教師的有效輔導而讓學生也徹底失去了對社團活動的興趣,博學社的社團活動漸漸地無法再開展下去,到學期末,幾乎沒有幾個學生去博學社上社團活動課,社團活動面臨很尷尬的局面。而這種局面與博學社章程中定立的“依靠社團活動提高學生合作探究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社團活動目標背道而馳??v觀我校其他社團,如陽光英語社團、加減乘除社團、伊洛風讀書社、牡丹仙子美術社團等社團活動情況也基本如此,因此,博學社當前的社團活動方式亟待改變。
2.2 輔導教師對社團活動的輔導能力較弱
教師規(guī)劃組織社團活動,導入活動情境,激發(fā)學生合作探究的過程要求輔導教師要有較高的業(yè)務水平和綜合素質,要有“社團活動的主人就是學生”的活動理念。而這對大多數(shù)社團輔導教師來說,并不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事情。大多數(shù)輔導教師早已形成了個人的學科教學理念,通常是老師講什么,學生就學什么。在社團活動中,輔導教師不會就一具體問題引導學生運用恰當?shù)姆椒ㄈヌ剿鲉栴}解決的最佳方案。種種問題表明,輔導教師亟待從社團活動輔導理念、知識結構和輔導技能等方面不斷探索,提升社團活動輔導水平。這就需要學校加強對社團活動輔導教師的培訓,提高他們輔導社團的能力。
2.3 缺少對學生社團活動合理的評價方式
社團活動作為一門學校課程,應該像學校其它學科一樣有其相對應的活動、考核、評價的標準和方式。學生社團的活動目標是學生通過綜合實踐活動,不斷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探究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掌握合理的科學探究方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這在客觀上需要用一種客觀全面合理的評價方式來全面關注學生的學習活動過程。這種評價方式要能從多方面來評價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的活動目標達成情況,關注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合作與交流,學習與探究過程,注重學生個體能力的成長與發(fā)展。然而對于我校既要考試成績也要社團活動的大背景,輔導老師很難找到一種恰當?shù)纳鐖F活動評價方式,我們博學社現(xiàn)行的社團活動沒有恰當?shù)脑u價方式,也無從考核,這樣學校領導、輔導教師和學生家長對社團活動都不重視,輔導教師上課自然就隨心所欲,應付老師,而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的積極性也受到強烈的打擊,久而久之,學生也學會了應付社團活動,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變?yōu)闊o稽之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更是無從談起。
3 改善現(xiàn)狀的有效策略endprint
3.1 轉變學生社團活動方式
當前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和洛陽市中小學教研室都在大力推薦各個縣市區(qū)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我校博學社可借此契機,趁此東風,把上級教育部門大力推行的海燕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包融入到博學社的日常社團活動中,按照其他縣市區(qū)探索出的最佳的綜合實踐活動模式,在我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前輩閃榮生等大師的指導下進行社團活動。目前,這種比較成熟的最佳的綜合實踐活動模式是這樣的:我校博學社根據(jù)海燕版《綜合實踐活動》資源包所推薦的初中七至八年級的活動主題,任選活動主題輔導學生進行活動,活動過程分四課時:主題生成課——方法指導課——中期反饋課——成果展示課,在這樣的活動方式中,學生能夠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主題,自由結合產生和諧的活動小組,充分地合作探究,完美地呈現(xiàn)活動成果,讓學生在活動課的課上課下真正地動起來,鍛煉各種能力。輔導教師引導學生按照此模式進行社團活動,漸漸熟悉這種模式,漸漸地融入到這種模式中,改變以前單調的以看多媒體視頻為主的活動方式,以此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
3.2 加強社團輔導教師培訓
利用海燕版綜合實踐活動資源包進行社團活動的模式能否很好地推行和實踐,關鍵在于社團輔導教師是否熟悉這種模式,是否能熟練駕馭四課時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為了讓輔導教師能夠真正選擇恰當?shù)闹黝}引導學生順利地完成社團活動,必須加強社團輔導教師的培訓。為此,學校可在寒暑假時間和其他時間定期對學校社團活動輔導教師進行業(yè)務培訓,讓其在社團活動中心中有活動主題,有可操作的活動方式。通過系列地業(yè)務培訓,讓社團輔導教師相關的知識結構重新構建。學校還可引導社團輔導教師加入河南省和洛陽市的社團活動微信群,鼓勵本校輔導教師積極與周邊市縣區(qū)的社團輔導教師在微信群上進行經(jīng)驗交流,使社團輔導教師的活動理念、活動組織方式不斷地更新、完善,讓社團輔導教師在經(jīng)驗交流中反思,在反思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同時可鼓勵社團輔導教師進行社團活動微課題研究,就學校社團建設申報省市縣各級課題研究項目,鼓勵社團輔導教師就社團活動進行深層次的實踐研究活動,選取一部分成績比較突出的社團輔導教師的優(yōu)質實踐活動課例展現(xiàn)給廣大教師,作為大家共同研究與學習的范本,以帶動學校整體的社團活動更好地發(fā)展。
3.3 完善對教師和學生的評價制度
學校不但要定期做好社團輔導教師的選拔培訓工作以及制度方面的鼓勵支持,而且要組織對社團輔導教師的學期量化考核,完善評價制度。學校每學期末可由教導處先組織社團活動展演,推薦優(yōu)秀社團輔導教師申報洛陽市優(yōu)秀社團輔導教師,對優(yōu)秀的社團輔導教師進行學期表彰,作為教師職稱晉升的重要指標,以此提高教師輔導社團活動的積極性;而且,還要對在社團活動中表現(xiàn)突出的社團干部和學生個人進行表彰,對其在社團活動中的良好表現(xiàn)計入學生綜合素質報告冊中,作為高一級學校選拔優(yōu)質生源的參考,以此來提高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的積極性。相信通過這一系列完善的社團評價制度,社團輔導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會極大地得到提升,學生的社團活動積極性會得到極大地激發(fā),學校的學生社團活動建設會得到有力的保證,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更不會淪為一紙空談。
作者簡介:石慧亮(1981-),男,漢族,籍貫: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市,職稱:中小學二級教師,職務:教務處副主任,學位:學士學位,兼職:學生社團活動骨干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