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宇謙
大抵所有少年心中,都有一個英雄夢,而我的,是成為齊天大圣孫悟空。猶記得四歲那年,媽媽買的《西游記》不過是一套薄薄的連環(huán)畫,卻足令我對這個上得天、入得地的孫大圣佩服得不得了。一把芭蕉扇能扇滅火焰山;一雙火眼金晴能識別是人、是妖;一個筋斗就是十萬八千里,豈能不是英雄?可是,童年里,不僅有孫悟空帶給我的驚奇,還有媽媽逼哄我讀書,那猶如末日般的記憶!
有時,媽媽會和顏悅色,“寶寶,咱們來讀讀三字經(jīng),來,人之初,性本善”;有時,媽媽會一臉莊重,“兒子,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今天你必須要背這幾首詩”;更多時候,媽媽會字正腔圓地為我誦讀長篇大論,說是培養(yǎng)我的語感。那時,在“高壓”式的閱讀訓(xùn)練下,我能在客人面前一字不落的背誦《三字經(jīng)》和近百首唐詩,高興得媽媽常常抱著我又抱又親。那時,雖然閱讀能愉悅母親和滿足自己小小的虛榮心,但在心底,我是抵觸閱讀的!討厭晦澀的唐詩宋詞,小小年紀(jì),哪知什么“獨(dú)上層樓,獨(dú)上層樓,卻道天涼好個秋”呢?有那琢磨的時間,我更愿和小伙伴玩球、打游戲!也以為,我永遠(yuǎn)也不會真心喜歡上閱讀。
小升初很快來臨,背默古詩詞是必考科目。當(dāng)許多同學(xué)為之困擾時,我卻可以輕松應(yīng)對。也因為語文高分,得以進(jìn)入當(dāng)?shù)刈詈玫某踔小?粗浫〖t榜上自己的名字時,我心里略微明白了,媽媽的堅持還是有道理的。
初中生了,告別《安徒生童話》和《一千零一夜》,我狂熱地喜歡上了偵探小說。多少次,趁父母熟睡,我躲在被窩里偷偷看,代價是第二天上課時的昏昏欲睡。我還常常模仿偵探小說里的口氣,故做陰沉地跟父母說話,全然不顧媽媽眼底深深的擔(dān)憂。一次,媽媽勸我要讀適合自己的、健康向上的課外書,我卻振振有詞:“不是您讓我看書的嘛,我看這些書挺好的啊,有什么不對?。 眿寢寚@息著走開了。一天晚上,我看完推理小說后入睡,夢見有人拿著一把槍在追我,小說里熟悉的場景讓我大聲呼叫、冷汗淋漓。聞聲趕來的媽媽心疼地抱著我哭道:“兒子,你的心智尚未發(fā)育成熟,不足以承受這些,我們不看了,好嗎?”在母親的淚水里,我突然明白:人生分好多個階段,一個階段只能閱讀一個階段的書,閱讀不當(dāng),也會讓成長變得不快樂!
曾經(jīng)懵懂無知的少年漸漸長大,如今的我,已學(xué)會甄別和選擇閱讀更適合自己身心成長的書藉。《論語》讓我沐浴圣賢光芒一路前行;《十萬個為什么》是我通往大自然的秘鑰;《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告訴我要堅強(qiáng)不屈,做命運(yùn)的強(qiáng)者。而今,我吟誦唐詩宋詞,也不再覺得它們誨暗生澀,而是充滿了靈動的生命感和力量。
書香伴我成長,見證我的一次次蛻變,也見證了母愛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