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勇
摘 要:數學是小學階段必不可少的一門學科,而實踐活動課教學是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重要課程之一。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要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fā)展,以此來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素質。
關鍵詞: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教學策略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要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fā)展,就一定要上好數學實踐活動課。如何正確認識數學實踐活動,如何上好數學實踐活動課,數學實踐活動課以怎樣的模式呈現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科學選擇內容,注重實踐應用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是豐富多彩的,要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就要注重應用,內容開口要小,緊密結合學生學習的數學現實和教材的進度,易于學生操作。這就要求教師要合理地選擇內容和時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切實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如我曾組織的“秋游中的數學問題”,以學生現實的秋游活動設計為題材,讓學生綜合運用時間與人民幣等知識去解決秋游中一系列的實際問題,如:租車問題、租船問題、購買食品問題等,既鞏固了數學知識,又發(fā)展了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知識在生活中有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注重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數學問題的能力
為了在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初步接觸和逐漸掌握數思想,不斷增強數學意識,就必須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認識現實中的問題和數學問題之間的聯系與區(qū)別。這樣學生培養(yǎng)養(yǎng)成留心周圍事物,有意識的用數學的觀點去認識周圍事物的習慣,并自覺把所學習的知識與現實中的事物建立聯系。
三、注重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教材中的問題多是經過簡單化或數學化了的問題,為了使學生更好的了解數學的思考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必須善于發(fā)現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發(fā)散性和趣味性的問題。
四、精心組織活動,煥發(fā)實踐活動課主體活力
首先,做好準備工作,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實踐中我們發(fā)現一部分學生習慣于老師講、學生練的學習模式,一開始接觸實踐活動,顯得不知怎么辦。這時老師首先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讓學生知道應該怎樣做,然后老師要就所研究的課題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教給學生合作的方法,防止出現小組內的單干戶。
其次,加強合作交流,展示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進行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離不開合作交流,在師生、生生,小組與小組,小組與大組等的交流中,學生對知識或活動內容的理解更豐富,更全面。所以在合作交流中要讓學生想說、敢說、樂說,暢所欲言。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思想在撞擊、知識在整合,在相互啟發(fā)的過程中思維會實現質的飛躍。比如,我在教學周長的認識時,讓學生動手圍一圍、擺一擺、測一測等形式,使學生對周長有初步的認識,然后讓他們說一說什么是周長。
最后,教師再歸納總結。從而對周長形成科學的認識。這一過程讓學生在自己的操作、實驗中去觀察思考,去感受,去感受數學的力量,體會數學的價值。以活動促思維,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同時發(fā)展數學能力。
五、及時中肯的教學評價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學生的數學思維層次、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各不相同,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展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學生學習個性方式化程度很高,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在課堂上及時地應變,做出有針對性的激勵性評價、延伸性評價及集體性評價。如:“你的這種想法與數學家的想法相同”,“你的發(fā)現很有研究價值”,“把你的設想繼續(xù)探究下去會有新的發(fā)現的”,“這個小組的分工很科學,研究很深入”等。教學評價可以激勵學生快樂學習,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拔動學生內心情感,啟發(fā)學生相互借鑒,體現教師教學機智。恰當地運用課堂教學評價,是上好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催化劑。
六、創(chuàng)新作業(yè)形式,設計課前和課后實踐性作業(yè)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具有開放性、研究性、活動性等特點,因此我們在認真設計課堂教學內容、活動形式的同時,還應該大膽地創(chuàng)新作業(yè)形式,設計課前和課后實踐作業(yè)。這項作業(yè)可以對課內活動做有效的補充和延伸,讓學生更加自主地進行實踐與學習。讓學生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接受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受到更多的數學文化熏陶,獲得更多的數學信息,可以讓學生受益終身。作業(yè)的形式可以是形式多樣的,如小調查、小制作、小課題研究、小研究報告等。
一節(jié)好的“實踐活動”課,就應該是不拘一格,創(chuàng)意新穎,氣氛活躍,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積極互動,充分展示學生自主操作、主動探究的全過程,讓學生輕松地、愉悅地學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