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重芳
【關鍵詞】 音樂教育;興趣;激發(fā);實效
【中圖分類號】 G633.9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20—0120—01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黑格爾說過:“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重視情感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善于走進學生的感情世界,把學生當作朋友,用心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讓美的音樂去感染他們的心靈,與學生的心靈靠近。學生們的情感是豐富的,容易把對老師的情感轉移到學科上去,只有學生喜歡老師,才會樂意聽老師的課。
比如,老師一走進課堂呈現(xiàn)給學生一臉的微笑、一腔的熱情,這種朝氣與生動會不自覺地感染學生,老師親切溫和的樣子與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能使他們不由自主地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并且對老師充滿期待,從而真正喜歡上音樂課。
二、運用有特色的教學常規(guī)
1. 采用豐富的“琴語”。例如,教師可彈奏不同的旋律表示“起立”、“請坐”、可“請安靜”等等。
2. 恰當?shù)剡\用“體語”。例如,在演唱中,用慢慢地仰起頭表示漸高;嘴角微微上揚表示歡快;左右輕偏頭表示活潑等。教師上課時要有飽滿的熱情和與音樂作品相符的感情,要使自己的語言、范唱、演奏及動作都有生動的感情色彩。應該微笑著看待每一個學生,帶給學生的永遠是朝氣和熱情,只有這樣,才會充分激發(fā)起每個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三、創(chuàng)設生動的音樂情境
1. 導入激趣。
(1)故事法。小學生對聽故事有著極大的興趣。在教學中,我根據歌曲內容編成故事,在教唱歌曲前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繪聲繪色進行講解,通過故事導入新課,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2)謎語法。兒童對猜謎語都比較感興趣,將歌曲的內容設計成謎語的形式,也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3)游戲法。小學生具有好動的特點,編排有趣的游戲導入新課,這對他們也有很強的吸引力。
2. 表演激趣。小學生精力旺盛,活潑好動,教師可結合歌曲內容與學生一起設計一組簡單的律動練習。還可以在課堂中讓學生自己進入角色,歌曲中的角色不再是音樂課本上的,而是學生們自己。這樣,學生們對教材中的角色必然產生親切感,歌曲所描繪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學生感官,而且罩上了情感色彩。這種生動的形式使學生特別高興,他們既可以聽到,又可以看到,而且富有戲劇性。學生情緒熱烈,印象深刻是很自然的結果。
四、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
直觀教學有彩色卡片、實物、掛圖、錄音、多媒體課件等。這些直觀教學手段的運用要有變化,不能一味地使用一種手段,應形式多變。
如多媒體的應用把一些無法看到的現(xiàn)象和較為抽象的原理以動態(tài)的畫面形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從而使教學活動變得更直觀,使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也更客觀,多媒體真正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動靜結合,視聽相輔,綜合的美感,有聲有色的教學可使學生們牢固地掌握所學習的內容。例如:在學《我的家鄉(xiāng)日喀則》這首歌時, 我首先通過多媒體帶學生一同走進西藏:一望無際的草原、壯麗的茫茫雪域,雄偉的喜馬拉雅山,勤勞質樸的藏族人民、豐富的當?shù)靥禺a、珍貴的動植物……直觀的視頻效果引來學生陣陣由衷的驚嘆喝彩,清晰的畫面配以李娜高亢激昂的《青藏高原》歌曲,深深地吸引著學生們的注意力,打動著他們的心弦。而其后的學習,學生們更是興趣盎然,積極參與,歌曲難點自然化解,學生還樂在其中。
五、運用美妙的打擊樂器
學生學習打擊樂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節(jié)奏感和識譜能力,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當學生學會唱一首歌時,可讓他們邊唱邊敲,把打擊樂做為學具進入到音樂課堂中。這樣,大家一起敲敲打打,不自覺構成一種玩中學、學中玩的愉快學習氛圍。這種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學習形式,符合學生的個性特征,既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又使學生從中享受到了體驗和表現(xiàn)音樂的快樂。
六、采取有效的課堂評價
積極的評價是一方良藥,幾乎所有人都喜歡被人夸獎,而且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或維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評價。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特別是在學生沒有信心的時候,做教師的就應該適時地給予最大的鼓勵與幫助,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樹立自信心。
編輯:王金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