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圖書館的職能和特定群體讀者的服務范圍、特點和文化知識需求的分析,進一步提出了圖書館為特定群體服務的新舉措。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特定群體;讀者服務
和諧社會的本質內涵之一就是體現(xiàn)社會公正、公平,使社會成員各得其所,共享社會成果。因此,關注特定群體的權利是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也是社會公平、公正的要求。圖書館是公益性的文化教育機構,不具備政府職能部門的特權,但可以成為特定群體的精神家園,讓他們和所有人一樣享有社會賦予的同等權利。通過圖書館這一社會文化教育傳播中心獲取信息知識來充實自我、完善自我,特定群體才能有效地融入社會,從而保持社會的和諧與均衡發(fā)展。
1 圖書館為特定群體提供特定服務的重要意義
1.為特定群體提供特定服務是圖書館的基本職責
《公共圖書館宣言》中,明確指出:“每一個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權力,而不受年齡、種族、性別、宗教、信仰、國籍、語言或社會地位限制”。圖書館是公益性的社會文化教育機構,它是在免費開放、人人平等、自由和人文理念基礎上產生的,擔負著傳播先進文化、促進社會文明與進步的重大責任,其服務宗旨,就是為全體社會成員服務。目前在當今的網絡時代,公共圖書館有責任、有義務,保證對所有用戶提供平等的服務,保障特定服務群體有均等的機會共享社會先進物質文化成果的權力。
2. 為特定群體提供特定服務是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的需要
特定群體是公共圖書館的特定服務對象,圖書館要建立有關配套的館藏、設施等資源,為特定群體提供多樣化的有效服務,把更多的人吸引到圖書館。在圖書館的免費教育和繼續(xù)教育功能的趨使下,要保證社會特定群體能夠在圖書館得到知識和信息服務,從而獲得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能量,這是對渴求知識需要扶助的特定群體最長遠、最有效的關懷和救助。
2 圖書館為特定群體讀者服務的新舉措
1. 針對老年讀者服務
老年人由于年事已高,生理衛(wèi)生功能衰退,心理也極為敏感,常有失落感和孤獨感,很多老年讀者來圖書館體現(xiàn)為對圖書館服務人員的依賴,希望獲取他人的幫助和指導;有的來圖書館的目的更多的是希望參與集體活動,與他人交流,體現(xiàn)出強烈的心里訴求。對此,我們應有針對性的為老年讀者提供信息服務。
1.1體現(xiàn)特殊性和優(yōu)先性
在人員服務方面,圖書館工作人員應充分考慮老年讀者心理方面的特殊性,對老年讀者應尊敬,態(tài)度要誠懇、熱情,具體工作上要做到耐心、細致。公共圖書館可在總臺咨詢處增設老年讀者特別服務內容,為老年讀者提供代檢查詢服務,然而腿腳不便的老年讀者我們還可以提供代找、代借、代還服務。在服務方式上,必須根據(jù)老年讀者及閱讀心理的不同區(qū)別對待。對于娛樂休閑型的老年讀者,我們要盡量提供方便,以誠心誠意的態(tài)度歡迎他們的到來;而對學習研究型的老年讀者要熱情接待,對其所需資料要耐心查找;對實際應用型的老年讀者態(tài)度要耐心、解答要詳盡,使他們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1.2 開展內容豐富的老年讀者活動
圖書館利用豐富的設備資源,發(fā)揮陣地服務優(yōu)勢,在館內引導老年讀者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組織一些適合老年人的專題講座,如國內外形勢、健康保健知識、法律知識、電腦操作知識培訓等和各種形式的讀書報告會、讀書演講會和各種專題展覽。此外,根據(jù)當?shù)貙嶋H,可與老齡委、老年大學、各級老年活動中心、各老年協(xié)會等地方老年工作機構合作,開展各項吸引老年人的活動,如舉辦書畫攝影展覽、書法繪畫比賽、手工藝術品展覽、老年健康知識競賽、棋藝比賽等各種有益活動,使老年讀者老有所為,老有所樂。老人們通過諸如此類的交流會、座談會增長見聞,交流心得,還可以激發(fā)他們參加社會活動的積極性,喚醒他們的生命力。所以,圖書館應和社會老年組織加強聯(lián)系,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這樣既可以將圖書館建設成為多功能的老年人休閑娛樂場所,又能擴大圖書館與外界的交流、有利于提高圖書館的社會形象。
2. 針對農民工讀者服務
2.1以人為本,開展豐富多彩的讀者活動
圖書館一向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向農民工開展有關生活常識、環(huán)境保護、倫理道德、醫(yī)療保健、公共禮儀等知識的宣傳和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的讀者活動,家政家教講座,根據(jù)本地實際情況,邀請科技人員和種植養(yǎng)殖大戶來館開設培訓班或專題講座,開展農業(yè)科技讀書活動,幫助農民工積極參與實施農業(yè)品種、技術、知識更新工程,向農民工傳授農業(yè)化等技術,通過潛移默化的教育使廣大農民不斷提高政治思想覺悟,逐步引導農民務實敬業(yè)、開拓進取,樹立遠大理想和崇高目標,勤勞致富。
2.2舉辦法制教育講座,加強農民工的法制觀念
圖書館一向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向農民工開展相關生活常識、環(huán)境保護、醫(yī)療保健、公共禮儀、倫理道德等知識的宣傳和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的讀者活動,家政家教講座,根據(jù)本地實際情況,邀請科技人員和種植養(yǎng)殖大戶來館開設培訓班或專題講座,開展農業(yè)科技讀書活動,幫助農民工積極參與實施農業(yè)品種、技術、知識更新工程,向農民工傳授農業(yè)化等技術,通過潛移默化的教育使廣大農民不斷提高政治思想覺悟,逐步引導農民工務實敬業(yè)、開拓進取,樹立遠大理想和崇高目標,勤勞致富。
3. 針對殘疾讀者服務
國家圖書館副館長陳力說:“圖書館作為社會知識傳播中心,承擔著知識服務重要職責,有責任利用有效的方式使殘疾人獲得無差別的文化服務?!弊鳛樯鐣鮿萑后w的殘疾人來說,他們需要全社會的理解、關愛和幫助。因此,公共圖書館應該高度重視殘疾人這一重要的服務對象,盡可能滿足殘疾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3.1政府加大投入建設力度,提供人性化閱讀環(huán)境
殘障人員是我們這個社會的特殊群體,也是圖書館的服務對象,建立適合其需求的高質量的文獻資源和設施服務都是開展服務的基礎。圖書館建立無障礙設施是殘障人員進入圖書館的基本條件。殘障人員群體的特殊性決定了他們所需文獻資源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例如盲人需要盲人圖書,專供殘障人員使用的停車場,在圖書館門口設計可供輪椅進出的坡道,鋪設有凹凸紋的盲人引道等無障礙通道等等。而在館內借閱臺的設計、衛(wèi)生間的設計等方面都應考慮到特殊人群使用的方便性,如另外開通升降電梯通往各樓層,這樣對于使用輪椅或行動不便的殘疾朋友來說也可以像其他讀者一樣進入到各個開放場所。圖書館除有盲文圖書,有聲讀物提供借閱外,還應配備有讀屏軟件的電腦,引領盲人走進電腦世界。
3.2注重名人效應,有善意的關懷和指導為殘疾人創(chuàng)造無障礙服務
圖書館應注重通過圖片、偉人、名人故事、傳記類讀物來為讀者提供有針對性的導讀服務,以提高讀者的閱讀興趣和求知欲望,激勵特殊群體讀者,樹立身殘志堅的人生觀念,增強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磨練積極頑強的意志,樹立樂觀生活的信心。要根據(jù)殘疾人的特殊需要,提供無障礙的閱讀環(huán)境、無障礙的信息資源、無障礙獲取知識的服務,使他們能夠和普通讀者一樣自如地利用圖書館的資源,感受到圖書館對殘疾人的善良幫助和關懷。
3.3建立專為殘疾人服務的館外流通服務點
公共圖書館應在福利院、精神康復醫(yī)院等特殊群體聚集地設立流通服務點,送去適合殘疾人閱讀的書籍報刊。各個流通服務點定期進行書籍的流動更新,這樣既保證了書籍的時效性,同時也節(jié)約資源并最大化利用資源。
3.4加強特色館藏文獻資源建設
公共圖書館要不斷補充適合殘疾人員群體使用的文獻資源,構建相應的文獻資源體系,形成特色。由于殘障人員自身的特殊原因,決定了他們對知識、信息需求的特殊性。圖書館要有計劃地購買一些盲文讀物、聾人讀物、大字圖書及能夠反映殘障人員生活的一般印刷型資料和音像資料等。另外公共圖書館還可以從館藏資源及網絡信息中采集適合殘障人員閱讀的信息,編制信息快訊或專題數(shù)據(jù)庫為殘障人員服務,這些文獻信息資源既為殘障人員全方位的信息咨詢服務提供了保障,又使公共圖書館真正地成為殘障人員獲取知識的信息家園。
參考文獻
[1]王軍.公共圖書館構建和諧社會之實踐.國家圖書館學刊,2007(1).
[2]崔英玉.淺談圖書館如何為特殊群體讀者服務.才智,2012(11).
[3]牛麗.淺談公共圖書館面向老年讀者的服務工作.圖書館學研究,2005(2).
作者簡介
周燕,女,現(xiàn)年53歲,館員,貴州省畢節(jié)市圖書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