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蓉 王敏 繆鳳珍
摘要: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干預應用于慢性胃炎護理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100例本院收治慢性胃炎住院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入健康教育干預。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疾病的知曉情況、遵醫(yī)囑行為以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結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4.00%和84.00%、疾病知識知曉率為96.00%和84.00%、遵醫(yī)率為92.00%和82.00%、護理滿意率為90.00%和80.00%,觀察組在各方面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健康教育干預能夠有效提高慢性胃炎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知曉率以及遵醫(yī)率,有助于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從而主動配合臨床護理服務,減少影響臨床療效的行為發(fā)生,保障臨床治療的效果,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關鍵詞:健康教育干預;慢性胃炎;臨床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2-0147-02
隨著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速,飲食不規(guī)律成為現(xiàn)代許多人的通病,導致慢性胃炎的發(fā)生率呈逐年增長的趨勢[1]。慢性胃炎的病程長,復發(fā)率高且很難完全治愈,因此做好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許多患者由于不懂得疾病相關的健康知識,或者是不懂如何自我護理,影響了臨床治療的效果。為了提升患者的臨床療效,改善預后情況,進行積極的健康教育干預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文章主要針對健康教育干預應用于慢性胃炎護理中的臨床效果展開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100例本院收治慢性胃炎住院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50例。觀察組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32~72歲,平均年齡(50.6±10.3)歲。對照組中,男31例,女19例;年齡33~73歲,平均年齡(50.5±10.4)歲。本次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入選標準:①經(jīng)臨床診斷確診為慢性胃炎;②患者及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精神障礙、語言障礙、閱讀障礙、智力障礙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包括用藥護理、飲食管理及病情監(jiān)測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入健康教育干預,具體方法為:①心理護理:患者由于長期胃部不適,造成食欲下降而影響營養(yǎng)狀況,從而引發(fā)各種心理問題,例如抑郁癥、焦慮癥。責任護士要尊重患者,叮囑家屬多陪伴患者,給予其關心和愛護,讓患者在和諧的氛圍中接受臨床治療與護理。此外,責任護士要耐心觀察患者的情緒波動情況,加強與患者的溝通與交流,多聽患者的問題和意見,從而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還可以通過讓患者多聽音樂、看書的方式,轉移注意力,改善心理狀況。②疾病相關知識宣教:為患者講解慢性胃炎的發(fā)病機制、影響因素、治療方法、注意事項以及預后情況等方面的知識。通過仔細的講解讓患者對慢性胃炎有更加全面的認知,同時要強調定時用藥的重要性,提高對臨床治療的依從性。筆者在護理服務過程中發(fā)現(xiàn)許多患者由于忘記用藥而出現(xiàn)少用藥的現(xiàn)象,影響了臨床治療的方法。因此可以通過制作手機提醒鬧鐘或讓家屬監(jiān)督患者用藥情況,保障用藥的規(guī)律性。為患者講解簡單的應對措施,當出現(xiàn)嘔吐、腹脹、噯氣、反酸等癥狀時,可以采用服藥、按摩等方式來緩解這些癥狀,若癥狀一直無法緩解,可告知責任護士進行處理。③生活管理:指導患者養(yǎng)成好的生活習慣,不能暴飲暴食,要保持少食多餐的習慣,可根據(jù)個人喜好調整食譜,但不能食用生冷、刺激性食物,應選擇低熱量、易消化的食品。每日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養(yǎng)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體質弱的患者可以通過增加鍛煉量,改善自身的體質。注意氣溫變化,做好保暖措施。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疾病的知曉情況、遵醫(yī)囑行為以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本次研究臨床療效判斷標準參照相關文獻[3]制定: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實驗室檢查均恢復正常;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明顯好轉,實驗室檢查與治療前相比改善幅度超過50%;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及實驗室檢查無明顯變化。采用本次研究特制問卷調查表觀察患者對疾病的知曉率,80~100分為基本知曉,40~79分為部分知曉,<40分為不知曉,知曉率=(基本知曉+部分知曉)/總人數(shù)×100%。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差異、組內差異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字2檢驗,P<0.05時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4.00%和84.00%、疾病知識知曉率為96.00%和84.00%、遵醫(yī)率為92.00%和82.00%、護理滿意率為90.00%和80.00%,觀察組在各方面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相關研究指出,食用不潔食品、飲食不規(guī)律、壓力大、酗酒、抽煙等不良生活習慣與慢性胃炎的出現(xiàn)有較大的相關性[4]。早期慢性胃炎的癥狀不明顯,許多患者在確診時胃黏膜已經(jīng)收到了嚴重的損傷,影響了臨床療效。因此臨床醫(yī)學開始重視如何提高慢性胃炎的臨床療效。健康教育是現(xiàn)代護理中的重要內容,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的認知,同時樹立治愈的信心,從而提高患者的遵醫(yī)率[5]。筆者認為,健康教育干預能夠提高慢性胃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并且提高對臨床治療的配合度,同時能夠緩解由于對疾病和治療產(chǎn)生的焦慮、抑郁情緒,通過健康飲食、科學用藥、運動鍛煉以及規(guī)范治療來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健康教育是一種有計劃的教育活動,能夠幫助患者及其家屬系統(tǒng)學習健康知識,從而讓患者和家屬的行為更加科學和健康。通過健康教育,能夠有效減輕患者及家屬的消極情緒,主動配合臨床治療和護理措施,提高了自我護理能力,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6]。健康教育通過全方面的健康知識講解,能夠不同程度的改變患者的生活習慣和行為,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保持身心健康。健康教育還能夠有效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的認知能力,消除其交際恐懼感,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有助于減少應激反應的出現(xiàn),提升生活質量。
本次研究觀察中,觀察組在各方面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說明健康教育干預能夠有效提高慢性胃炎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知曉率以及遵醫(yī)率,有助于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從而主動配合臨床護理服務,減少影響臨床療效的行為發(fā)生,保障臨床治療的效果,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劉秀萍.護理程序在慢性胃炎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4,23(12):24-27.
[2]鄭真,楊美媛,梁剛,等.個性化健康教育對門診慢性胃炎患者生活方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29(6):861-862.
[3]陸忠紅,仇訓華,黃麗兒,等.綜合護理干預對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5,18(13):83-84.
[4]袁梅,楊芳,黃翠紅,等.綜合護理干預對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4,21(5):695-696.
[5]張素超.護理延伸服務對慢性胃炎患者遵醫(yī)行為及再住院率的影響[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14,10(1):46-48.
[6]劉海珍.系統(tǒng)護理干預在慢性胃炎及胃潰瘍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11(8):1924-1926.
編輯/高章利